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吸入M3受体拮抗剂对稳定期COPD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噻托溴铵干粉剂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140例COPD患者,噻托溴铵组使用噻托溴铵干粉剂,对照组使用氨茶碱片,总观察时间12周,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结果:治疗后噻托溴铵组深吸气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明显改善,分别增加了102mL,256mL和154mL,对照组改善不明显,仅分别增加了10mL,08mL,15mL。结论:噻托溴铵能改善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2.
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锁边缝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缝合技术及子宫肌层单层锁边缝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剖宫产病例1920例,940例采用连续加褥式包埋缝合子宫,为对照组;980例采用子宫肌层单层锁边缝合术,为试验组。结果:试验组总手术时间为(28.08±4.15)min,对照组总手术时间为(36.25±5.6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6.10±8.29)h,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4.26±4.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210±60)ml,显著低于对照组(280±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拆线时切口感染率为0.2%,对照组拆线时切口感染率为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人均输血量、术后体温一次>38℃、术后三天体温<37℃五项指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层单层锁边缝合优于连续加褥式包埋缝合术,进一步提高了产科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应用心率变异性的方法观察心可舒片对早搏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方法:将96例频发早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缓释片口服,47.5mg/次,1次/日,治疗组在口服倍他乐克缓释片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4片/次,3次/日。在服药前及服药后1个月各行1次动态心电图及普通心电图检查,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消除早搏,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有效(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改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可舒片与倍他乐克合用可有效增加其治疗早搏的作用,同时改善心率变异性和改善倍他乐克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副作用,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究超声显像诊断前列腺钙化灶(PFC)的临床实用价值和超声分型。方法:对1284例经腹部超声显像诊断为PF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超声所见进行分型。结果:超声显像诊断PFC 1,284例,单发768例(59.81%),多发516例(40.19%);钙化灶直径2~36mm;Ⅰ度542例(42.21%),Ⅱ度460例(35.83%),Ⅲ度282例(21.96%);孤立型412例(32.09%),散在型319例(24.84%),聚集型395例(30.76%),条索型158例(12.31%)。内腺435例(33.88%)、外腺348例((27.10%)、内外腺交界处351例(27.34%)、后尿道周围150例(11.68%)。单纯性钙化520例(40.50%),合并前列腺增生597例(46.50%)、前列腺炎129例(10.05%)、前列腺囊肿36例(2.80%)、前列腺癌2例(0.16%)。结论:PFC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其程度和类型与年龄密切相关,近半数与前列腺增生并存,可能与组织退变、增生、炎症、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超声显像是诊断PFC最可靠、最简便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了解一氧化氮在启动黄孢原毛平革菌合成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弄清白腐菌启动次生代谢的调控机制.[方法]以黄孢原毛平革菌原种pc530及突变种pcR5305为研究对象,弄清在不同营养条件下NO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合成LiP之间的关系,再通过添加外源NO供体SNP、NO淬灭剂cPTIO对两菌株合成LiP的影响分析,揭示NO在白腐菌启动合成LiP中的作用和作用机理.[结果]两菌株均能在两种不同营养条件下产生NO,但NO的产生量与菌株及其营养状况有关,富营养使pc530产生NO量低且严重延后,而pcR5305产生NO并不需要营养饥饿激发且产生量显著高于pc530.除了LiP峰值出现时间迟于NO峰值时间外,NO含量与LiP合成呈正相关性;外施SNP对合成LiP有促进作用,但对pcR5305的促进作用没有pc530明显;15 mmol/L cPTIO使黄孢原毛平革菌合成LiP均大为降低,但并没有完全抑制产生LiP.[结论]黄孢原毛平革菌可能通过产生NO启动LiP的合成,但NO并不直接参与或影响合成LiP,NO更可能是作为一种上游的信号分子起作用.除了NO外,可能还有其它与NO有相互促进作用的信号分子也参与了LiP合成的调控.与pc530具有不同的产生NO的机制可能就是pcR5305抗营养阻遏合成木质素降解酶的机理.  相似文献   
996.
土壤深松和补灌对小麦干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一次深松耕作后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于2008-2009和2009-2010两个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采取测墒补灌的方法,研究了深松+旋耕和旋耕2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对小麦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深松+旋耕40-1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旋耕处理;旗叶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旋耕处理.(2)W3(补灌至0-1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为85%,越冬期80%,拔节和开花期75%)成熟期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W1(播种期80%,越冬期80%,拔节和开花期75%)和W2处理(播种期80%,越冬期85%,拔节和开花期75%)无显著差异;W3和W'3(播种期85%,越冬期85%,拔节和开花期75%)60-1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低于W4(播种期85%,越冬期85%,拔节和开花期75%)和W'4(播种期90%,越冬期85%,拔节和开花期75%)处理;W3和W'3灌浆中后期旗叶光合速率较高,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获得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水分利用率和灌溉效益,在深松+旋耕条件下,两年度分别以W3和W'3为节水高产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997.
木质纤维素材料具有储量丰富、原料成本低及可再生等优点,人们期望其能替代石油作为原料来生产多种燃料和化学品,如生物柴油、生物氢、生物乙醇等,而木质纤维素解聚过程的高成本成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主要障碍。一体化生物加工过程 (Consolidated bioprocessing,CBP) 是指在不添加任何外源水解酶的情况下,直接将木质纤维素原料一步转化为生物化学品的生物加工过程。通过基因工程,将水解酶的生成、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和生物产品的生产等功能集成到一个生物体上。对于CBP,人们通常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即本地策略和重组策略。文中重点介绍了基于重组策略的CBP的原理、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合成生物学及代谢工程对其的贡献以及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相似文献   
998.
来自太阳光谱中的UV-B辐射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信号,可以被植物感受并诱导植物调整自身生长和发育状态以适应环境。人们对植物中光敏色素、隐花色素和蓝光受体向光素的研究已非常深入,但对植物响应UV-B的机制仅在最近才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这些研究发现,植物中存在着UV-B受体UVR8(UV Resistance Locus 8)。目前认为,UVR8二聚体感应UV-B后瞬间解聚为单体,并与E3泛素连接酶COP1(constitutively photomorphogenic 1)相互作用,从而激活UV-B响应基因的表达。该文从UVR8的发现、UVR8的结构和感受UV-B机制、UVR8二聚体重新形成以及UV-B信号传导与可见光信号传导途径间的差异等方面综述了关于UV-B受体UVR8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9.
在东北地区设置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全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叶片光合性能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播种-拔节阶段,2010-2011年平地播种中耕起垄(PL)和全生育期平作(PP)处理0~4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出苗期、苗期和拔节期比传统垄作(LL)处理平均提高5.6%和5.2%、4.6%和7.3%及3.9%和4.8%,苗期5 cm土壤最低温度分别比LL处理高1.4和1.3 ℃.由于土壤水热条件的改善,拔节期PL和PP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指标显著高于LL处理,而PSII潜在活性(Fv/Fo)和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显著差异,表明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等气孔因素是导致光合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灌浆期叶片Pn和Tr则以LL和PL处理显著高于PP处理,这主要是由于PP处理在强降雨时期经历了涝渍灾害,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可见PL处理通过改善土壤水热条件增强了玉米光合性能,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000.
伊洛瓦底江中国境内江段裂腹鱼属二新种描述及分类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伊洛瓦底江水系的裂腹鱼属进行分类订正。发现了两种未被描记的鱼类新种,即白体裂腹鱼(Schizothorax leukussp.nov.)和奇异裂腹鱼(Schizothorax heteri sp.nov.)。白体裂腹鱼下唇完整不分叶、表面具发达乳突,下唇后缘平直呈横带形;下颌内侧角质突起甚厚,充满整个口腔,角质前缘锐利;胸鳍末端之前的峡部和腹部裸露无鳞;须长约等于眼径;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较软,基部~1/3扩大变硬、后缘具明显锯齿;侧线鳞94~105,侧线上鳞26~34,侧线下鳞21~27;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6~20;体侧暗褐色,无明显黑斑。这些特征可将白体裂腹鱼与本属其他种类相区分。奇异裂腹鱼吻皮与上唇约等厚;下唇发达,分三叶,中间叶小,约与触须基部直径相当;唇后沟连续;下颌无锐利角质;胸鳍末端之前的峡部和腹部裸露无鳞;须长约等于眼径;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扩大,为粗状的硬齿,后缘具强锯齿;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侧线鳞89~104,侧线上鳞24~33,侧线下鳞19~29;通体浅灰色,体侧无斑纹;这些特征可将白体裂腹鱼与本属其他种类相区分。该研究否定了圆颌裂腹鱼(S.rotundimaxillaris)的有效性,澄清了墨脱裂腹鱼(S.molesworthi)、灰裂腹鱼(S.griseus)和保山裂腹鱼(S.paoshanensis)等在伊洛瓦底江水系的记录均属误订,确定该水系中国境内裂腹鱼属有效种为8种,并制定了伊洛瓦底江裂腹鱼属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