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辽宁东部地区飞航蜘蛛的群落组成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辽宁东部地区飞航蜘蛛的群落组成及特点,于2009年5-9月,采用吸虫塔对辽宁岫岩地区的飞航蜘蛛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蜘蛛标本549头,隶属于14科.对飞航蜘蛛的群落组成、时间动态、体型大小、发育阶段及性别比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东部地区飞航蜘蛛多样性丰富,皿蛛科(58.29%)和园蛛科(11.84%)是该地区...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农田地表蜘蛛的边缘效应及优势种群动态特征,本文采用陷阱法对辽宁省岫岩地区大豆田地表蜘蛛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共采集成熟蜘蛛3312头,属于11科23属38种。其中狼蛛科和皿蛛科为优势科,白纹舞蛛、晨豹蛛、赫氏豹蛛、草间钻头蛛、锯胸微蛛为优势种。清种大豆田边缘样带与内部样带的蜘蛛物种数和优势种均存在差异。多样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从大豆田边缘到内部,地表蜘蛛的物种数量、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大豆田地表蜘蛛存在着明显的边缘效应。群落相似性分析的结果也证明了边缘效应的存在。大豆与玉米间作可以显著提高地表蜘蛛的均匀度指数,对蜘蛛多样性和丰度的影响很小。通过优势种的动态分析发现,地表蜘蛛优势种的时间动态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63.
水位是影响湿地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重要因素,为明确不同水位环境对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盆栽法,设置上升、下降与稳定3种水环境类型,各设置8 cm(0.2cm/d)、16cm(0.4 cm/d)、24 cm (0.6 cm/d)、32 cm (0.8 cm/d)、40 cm (1.0 cm/d)、48 cm (1.2 cm/d)、56 cm (1.4 cm/d)7个试验处理,以0 cm水位为对照,试验时间持续40 d。分析了不同水位条件下灰化苔草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稳定水位中,8、16 cm淹水深度下,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48、56 cm的淹水条件下,抗氧化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先增后减、丙二醛与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持续增加;2)水位上升条件下,在0.2、0.4 cm/d变化强度下,20—30 d后丙二醛含量与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无显著变化。1.0 cm/d为灰化苔草生理调节耐受极限,当变化强度大于1.0 cm/d时、各生理指标与变化强度小于1.0 cm/d变化明显异常;3)水位下降条件下,受初始水位高度的影响。丙二醛含量在1.2、1.4 cm/d变化强度下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其余试验指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且随着变化强度的增加、各生理指标变化的差异越来越大、由升高转向降低的时间节点不断延后。可见,淹水环境会破坏灰化苔草细胞内环境的稳态,相比稳定水位,灰化苔草的抗氧化与渗透调节系统能够更快的适应水位变化环境,并且短时间、低强度的水位变化一定程度能促进灰化苔草的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64.
PHB颗粒在红豆草根瘤细菌发育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红豆草根瘤胞间隙和侵入线中另有个别细菌含有PHB颗粒,而且数量很少,一个细菌通常仅有一个。随着细菌被从侵入线中释放到寄主细胞中,这些PHB颗粒立即消失。幼龄细菌不含PHB颗粒,成熟细菌一般也不含这种内含物。当细菌衰老时,它们又再度出现,并大量增加,而后很快减少,直至完全消失。从未发现这种颗粒存在于解体细菌中,尽管它们处于各种不同的解体状态。PHB颗粒在细菌发育中的变化表明,它的多少不仅与根瘤细菌发育密切有关,而且也受制于根瘤品种。  相似文献   
65.
66.
在小孢子和雄配子形成过程中,中期Ⅱ、小孢子和生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增加和减少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与前一时期(中期Ⅰ、中期Ⅱ和小孢子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增加和减少细胞的百分率相近,而中期Ⅰ染色体数目增加和减少细胞的百分率又分别与凝线期2.3→1和1→2.3型染色质胞间转移的百分率相近,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据此认为:(1)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与染色质的胞间转移活动有关;(2)中期Ⅰ那些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的细胞基本上都能够进一步发育,直至形成雄配子。  相似文献   
67.
百合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运动前(细线期到偶线期)的花药,用一般电镜制片法和铅沉淀法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细胞化学反应产物的定位实验,其结果总结如下:(1)形成次生胞间连丝通道水解作用所需的酶可能是由“类溶酶体”小泡或由内质网腔直接分泌的;(2)次生胞间连丝通道的水解作用,可在细胞壁的两边细胞同时开始,先形成半胞间连丝,然后贯穿??在一起;或从一侧开始,一直穿孔到另一边,最后两者都能形成胞间连丝;(3)用铅沉淀法进行的酸性磷酸酶细胞化学的定位实验表明:在质膜、内质网、类溶酶体小泡中的酶活性反应产物沉积的部位与一般电镜法制备的切片上看到的电子致密度物质的分布情况完全一致,(4)用X-射线微区能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沉淀物中含有铅元素,确实是磷酸铅。因此我们推测所谓“类溶酶体”以及内质网所分泌的水解酶,可能具有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性质,它们都能降解、穿孔各自的细胞壁形成胞间连丝。  相似文献   
68.
根癌农杆菌离体感染向日葵子叶、下胚轴外植体形成的Ti T-DNA转化组织在激素条件下长期继代培养后,用来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培养。适于B6S3转化系和T37转化系原生质体培养的培养基分别为附加不同激素和糖类的C81V和DPD培养基。用液体浅层法培养3~5天时,原生质体开始分裂。10天后形成细胞团。B6S3转化系还可直接从原生质体产生原胚状结构。转化系的细胞克隆均保持着激素自主型生长特性和冠瘿碱合成酶合成特性。  相似文献   
69.
以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植物激素及复合添加物质对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0.5 mg/1的2,4-D对体细胞胚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KT、BA和2-ip等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两种激素的混合使用有着良好的效果,当使用1.0mg/1 2-ip+1.0 mg/1 BA时,体细胞胚的诱导率可达46.7%。所使用的六种复合添加物质对体细胞胚的发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胨的效果最佳,诱导率可达42.9%,酵母提取物次之。  相似文献   
70.
使用四甲基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碱(TRITC-Ph)探针,以新分离的洋葱鳞茎薄壁细胞原生质体为材料,观察了细胞胞质肌动蛋白微丝骨架的结构与形态。研究结果发现洋葱鳞茎内部细胞的细胞质内存在极丰富而精细的肌动蛋白微丝束。这些肌动蛋白微丝束的直径约1.0—4.5μm,有下列四种不同的排列形式:(1)相互平行排列,方向大体与细胞的长轴垂直;(2)从一些结合位点辐射而出,并向四周延伸,然后再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非常密集而复杂的网络;(3)细而稀疏,相互交织成网状,两端分别与质膜不同位置上的结合位点相连;(4)粗而稀疏,相互交织成网状,两端都与质膜相连,或一端与质膜相连,另一端与细胞核周围的微丝束网络相连。部分微丝束具有“Y”形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