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39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并发症的严重性日趋明显,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和丧失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是必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而细胞凋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细胞凋亡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由于细胞凋亡研究的深入,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糖尿病视网膜细胞凋亡能否得到抑制和逆转的问题上。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凋亡可能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VEGF水平增高等因素有关。当前对葛根素的研究表明,葛根素能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并且对于缺血、缺氧等因素引起的损害有很强的改善作用,葛根素还可以降低糖尿病糖基化终产物水平,甚至对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葛根素可能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新策略。本文就近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细胞凋亡的有关研究和葛根素的抗细胞凋亡作用做一综述,提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葛根素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MAPK9表达及其与肾透明细胞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MAPK9对索拉非尼靶向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3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32例肾透明细胞癌转移患者的MAPK9的表达情况。所有患者术后均服用索拉菲尼并随访;同时选取10例距肿瘤3 cm癌旁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对比分析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与对照组MAPK9的阳性表达率,分析MAPK9阳性表达与疗效的相关性,并分析MAPK9阳性表达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MAPK9阳性表达21例(65.6%),较正常对照组2例(20.0%)有显著性差异(P0.01)。TNMⅠ~Ⅱ期MAPK9阳性表达12例(85.7%),较TNMⅢ~Ⅳ期10例(55.6%)有显著性差异(P0.05);核分级1~2级MAPK9阳性表达18例(81.8%),较3~4级4例(40.0%)有显著性差异(P0.05)。MAPK9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表达患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MAPK9阳性患者PFS为(646±103)d,较阴性患者PFS为(502±89)d,有显著性差异(P0.05)。MAPK9阳性患者OS为(866±75)d,较阴性患者OS为(657±62)d,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APK9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与肿瘤的临床TNM分期、病理分级相关。MAPK9阳性表达患者其靶向治疗疗效越好,提示MAPK9可能是一个预测索拉菲尼靶向治疗肾透明细胞癌疗效的潜在因子。  相似文献   
993.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共记录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17目52科232种,其中,留鸟136种(58.62%),夏候鸟62种(26.72%),旅鸟29种(12.50%),冬候鸟5种(2.16%);古北界物种112种(48.28%),东洋界物种90种(38.79%),广布种30种(12.9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鸟类15种(濒危3种,易危4种,近危8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4种;中国特有鸟类14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类型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为灌丛最高(3.520),裸岩最低(2.548);在不同季节中,夏、秋季物种数目、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明显高于春、冬季,尤其在夏季,各项指数均达到最大值。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峰值均出现在海拔4 050~4 200 m,随着海拔升高,各项指数迅速下降,垂直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中峰模式。保护区具备多样的生境类型和丰富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其中还包括了相当数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种,应加强调查研究和保护。研究保护区内鸟类多样性与区系,有助于了解其多样性分布现状和格局,为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新疆昆仑雪菊水提物对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10)、高剂量组(n=10)、中剂量组(n=10)和低剂量组(n=10),给药14 d,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粪样中乙酸、丙酸、丁酸水平。结果相比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小鼠肠道粪样中乙酸水平显著升高(F=4.662,P=0.011),丙酸水平显著降低(F=3.097,P0.007),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酸与乳杆菌属呈正相关(r=0.491,P=0.017),丙酸与乳杆菌属呈负相关(r=-0.425,P=0.038)。结论新疆昆仑雪菊水提物对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洲滩 小型兽类群落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洞庭湖区洲滩生境中小型兽类的群落状况,对洞庭湖区洲滩生境的小型兽类进行调查。调查采用铗日法,于2010至2018年,对洞庭湖区洲滩小型兽类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计算优势度、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对多样性指数采用t值法进行比较,各年份、生境的捕获率及鼠种组成差异则采用卡方检验。2010至2018年,共布放34 116铗日,捕获可以分辨种类的样本2 129只,主要有啮齿目(Rodentia)和鼩形目(Soricomorpha)2类,共7种,分别是啮齿目的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巢鼠(Micromys minute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黄毛鼠(R. losea)和鼩形目的臭鼩(Suncus murinus)。总捕获率为6.36%,东方田鼠、黑线姬鼠捕获率较高,分别为1.83%、3.94%。从小型兽类组成看,黑线姬鼠和东方田鼠在群落中组成的比例较高,分别为63.18%和29.26%。在调查的5类生境中,植被组成以苔草(Carex sp.)、南荻(Miscanthus sp.)和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为主的生境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指数(1.0772)和均匀度指数(0.6662)均最大,其次是以苔草为主的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9275、0.5723)、以南荻为主的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856、0.550 2)和以苔草加南荻为主的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775 6、0.481 9),以美洲黑杨为主的生境多样性指数(0.323 6)和均匀度指数(0.180 6)最低,但其优势度最高,为0.881 2。结果表明,随着三峡工程的运行,洞庭湖区植被演替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小型兽类群落动态的变化。在洞庭湖洲滩上,生境越复杂,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越高。单一生境下,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越大,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越低。目前,黑线姬鼠已经成为洞庭湖洲滩生境的第一优势鼠种。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应用SCoT分子标记研究文昌锥种质资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2种方法,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这4种因素对文昌锥SCoT-PCR扩增结果的影响,优化建立文昌锥SCoT-PCR体系,并对文昌锥SCoT标记引物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各个因子对SCoT-PCR扩增影响大小依次为:DNA > dNTPs > 引物 > Taq DNA聚合酶;最优反应体系为:总体系为20 μL,DNA含量为2.5 ng,引物浓度为0.8 μmol·L-1,dNTPs浓度为0.2 mmol·L-1,Taq DNA聚合酶的含量1 U;经验证,该体系获得的扩增产物清晰、稳定;应用该体系筛选出15条多态性好且适合文昌锥扩增的引物,为今后利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文昌锥及其他壳斗科植物进行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更好地筛选出中华蜜蜂气味受体基因AcerOr1有效干扰序列,本研究以中华蜜蜂气味受体基因AcerOr1为靶标,分别选取3个片段AcerOr1-1(429 bp)、AcerOr1-2(218 bp)和AcerOr1-3(543 bp),并构建相应的dsRNA表达载体,获取dsRNA后通过单只饲喂进行体内RNAi实验,运用qPCR和Western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干扰效率。实验结果显示:片段大小429 bp组dsAcerOr1-1和对照组mRNA表达量之间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片段大小为218 bp的dsAcerOr1-2组和片段大小为543 bp的dsAcerOr1-3组对AcerOr1表达量都有显著的抑制(P<0.05),抑制率分别为88.85%±0.12%和69.16%±1.06%,以片段大小为218 bp的dsAcerOr1-2干扰效果最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一致,饲喂dsAcerOr1-1 AcerOr1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饲喂dsAcerOr1-2和dsAcerOr1-3后AcerOr1蛋白的表达量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本试验成功构建AcerOr1基因干扰载体,最终确定218 bp的dsAcerOr1-2为最佳干扰片段,证实其能有效抑制目的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体内外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昆虫成虫越冬前会选择合适的越冬场所,为了更好地控制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成虫,需要了解其越冬场所的特点,找出影响其越冬场所选择的关键因素,以便开展越冬场所管理和翌年发生预测。在宁夏臭椿沟眶象发生区,采用平行线取样方法中的随机调查法调查臭椿沟眶象越冬场所(寄主、寄主树下植被、土壤温湿度)、越冬的树干方位、越冬位置距树干距离等情况。用皮尔逊相关性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影响其越冬的主要因素为胸径(X_1)、流胶孔数(X_2)、羽化孔数(X_2)、土壤湿度(X_3)、越冬土壤深度(X_5)、越冬树干方位(X_7)对臭椿沟眶象越冬成虫数量有显著影响(P≤0.05),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为Y=-26.267+0.258X_1-1.138X_2+5.276X_3+0.824X_5+20.191X_7-0.707X_(10),R~2=0.586,正判率为63.4%。对越冬成虫数量的实测值与预估值进行t-检验,发现预估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103≥0.05)。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能够预测翌年害虫发生情况,利用其选择越冬场所的特点,为开展臭椿沟眶象潜所诱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1000.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Ⅲ型纤维蛋白结构域结合蛋白5(FNDC5)与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接诊的12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性心肌病53例,作为观察组;左心室二维结构正常7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TXNIP、FNDC5表达水平,分析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血清TXNIP、FNDC5表达水平与左心功能指标的关系,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血清TXNIP、FNDC5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XNI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FNDC5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二尖瓣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左侧壁二尖瓣环早期峰值速度均值(e'')、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与TXNIP呈负相关,与FNDC5呈正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TXNIP、FNDC5均是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TXNIP联合FNDC5诊断糖尿病性心肌病的AUC为0.926,明显大于单一指标TXNIP的0.671和FNDC5的0.6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XNIP、FNDC5与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病及患者左心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两者联合诊断此病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