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黄花蒿是一种治疗痢疾的特效中药,植物体中含有丰富的精油,但其应用和生产中常有种类混杂现象,严重影响了黄花蒿为原料的药材质量。为实现黄花蒿药材快速鉴定与评价,该研究利用FTIR技术和GCMS分别对黄花蒿及其近缘种叶片原药材及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挥发油以黄花蒿含量最高(1.86%),其次是南牡蒿、茵陈蒿、青蒿、牡蒿和艾蒿。FTIR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蒿及其近缘种一维图谱相似,酰胺类、芳香类以及萜类化合物种类较多且含量丰富;二阶导数图谱中,黄花蒿青蒿素成分振动吸收明显增强,可以明显将黄花蒿与其混淆中区分开。GC-MS分析显示,黄花蒿与其近缘种的挥发油成分中共检测出17个共有峰,28种化学成分,均含有较高樟脑、á-杜松烯、Crocetane、植烷、2,4-二叔丁基苯酚,但不同种间成分含量差异很大,植烷在黄花蒿中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近缘种,龙脑成分只能在黄花蒿叶片中检测出,然而á-雪松烯在青蒿、南牡蒿、茵陈蒿均较高,而在黄花蒿,艾蒿,牡蒿中含量均较低。最后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了黄花蒿与其近缘种挥发油成分差异性,6种材料明显聚为2类。其中,黄花蒿与牡蒿、艾蒿聚为一类,青蒿与茵陈蒿和南牡蒿聚为一类。该研究结果为黄花蒿药材的真伪鉴别及其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2.
以异裂菊属5个种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观察,采用TTC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等方法,对异裂菊属的开花物候、花部特征、繁育系统及访花昆虫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绢叶异裂菊的花期最早,为6~7月份;小花异裂菊和柳州异裂菊花期为6~8月份;凹脉异裂菊和异裂菊的花期为8~12月份,整个花期持续约5个多月,单花花期约为3d,单个花序花期约为5d。(2)异裂菊属的花粉在开花后1~18h具有活力,柱头的可授性持续约48h;杂交指数OCI为4,花粉/胚珠比(P/O)为1 450~2 250,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3)传粉昆虫主要是食蚜蝇科灰带管食蚜蝇和胡蜂科黑尾胡蜂,昆虫访花高峰期在上午10:00~12:00,每次可连续访问多朵花,每朵花访问时间约为2~10s。  相似文献   
23.
重金属铜、锌、镉复合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Cu~(2+)、Zn~(2+)、Cd~(2+)单一胁迫为对照,探讨不同浓度的Cu~(2+)、Zn~(2+)、Cd~(2+)复合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Zn~(2+)、Cd~(2+)浓度的增加,麻疯树幼苗叶片中的蛋白质(Pro)、丙二醛(MDA)含量均逐渐增加,其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Zn~(2+)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中等浓度(100 mg·L-1)的Zn~(2+)胁迫时含量最低、随着Cu~(2+)胁迫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Cu~(2+)浓度为200 mg·L-1时含量最高,达到1 200 mg·g-1FW; Cd~(2+)胁迫对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无明显影响。根系活力在Zn~(2+)浓度为100 mg·L~(-1)时最强,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低浓度的Cu~(2+)、Zn~(2+)、Cd~(2+)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具有促进作用。Cu~(2+)、Zn~(2+)、Cd~(2+)复合胁迫时对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均无明显影响,随着复合胁迫时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先增后减。这表明麻疯树对三种重金属的胁迫具有一定的抗性,过高浓度的胁迫会影响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的一些指标,但是麻疯树可以通过自身的防御系统使伤害降到最小。此外,重金属复合胁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单一胁迫对麻疯树幼苗造成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不同来源金槐槐米的红外光谱及芦丁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槐是广西特色中药材,具有止血凉血等功效。不同来源的金槐槐米质量具有一定区别,但生产中常将其看做同一类别,严重影响了以槐米为原料的药材质量。该研究以8个广西栽培金槐主流品种(金槐J2、金槐J3、金槐J4、金槐J5、金槐J6、金槐J7、金槐J8、金槐J9)和三种不同年限的野生金槐(20 a以下、20~30 a、30 a以上)槐米为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红外光谱特征及芦丁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金槐J3和3个不同生长年限的野生金槐槐米颗粒较大。(2)栽培品种金槐槐米和野生金槐槐米化学成分类似,但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所测槐米样品芦丁含量在22.85%~36.78%之间,其顺序依次为20~30 a野生金槐 30 a以上野生金槐金槐J3金槐J6 20 a以下野生金槐金槐J2金槐J8金槐J4金槐J9金槐J5金槐J7,11种样品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基于芦丁含量制定的质量分级标准中,20~30 a野生金槐符合一级标准,金槐J2、金槐J3、金槐J6、20 a以下野生金槐以及30 a以上野生金槐符合二级标准,金槐J4、金槐J5、金槐J7、金槐J8、金槐J9符合三级标准。(4)栽培金槐可作为野生金槐的替代品,金槐J3有效成分含量高、品相好,更适于工业提取芦丁和金槐茶等产品的研发。  相似文献   
25.
珍稀濒危植物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种子的萌发十分缓慢,探讨其休眠机理,可为该物种的种质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金丝李种子种皮结构及其透水性,剔除部分种皮和胚乳后种子的萌发情况,胚乳和胚等粗提物的活性,储藏、层积和不同温度下种子萌发情况,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丝李种皮无栅栏细胞层,下表面的角质层较薄;种皮对种子的吸胀阻碍小;随着种孔端剔除种皮和胚乳程度的加深,金丝李种子的萌发进程逐渐延长,甚至降低其萌发率,种脐端削除处理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内果皮、种皮、胚乳和胚中可能存在抑制金丝李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内源抑制物;新鲜种子胚率达86.12%,低温层积后胚率无显著变化;低温层积处理延缓其萌发进程,对萌发率无显著影响,4℃低温层积是储藏金丝李种子的较好方法;种子萌发对温度敏感,在32℃培养下可打破种子休眠,萌发速度显著加快。种子萌发过程中ABA含量降低,GA与ABA、IAA与ABA的比值随种子萌发显著升高,萌发促进与抑制物比例逐渐趋于提高。因此,金丝李种子存在内源抑制物,同时缺乏萌发促进物质,导致生理休眠。该种子休眠特性使其幼苗生长能应对生境的季节变化,种群在风险环境中得以延续,避免大量幼苗竞争。植被破坏导致种子萌发阶段受阻是造成金丝李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6.
以当年生盆栽金花茶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不同程度的强光胁迫(25%、50%和100%自然光强,以8%自然光强为对照)对其生长、生物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强光胁迫下,金花茶幼苗的生长均受到抑制,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强,金花茶叶片颜色由深绿变为浅绿、黄绿色,叶片灼伤愈来愈严重;植株抽稍时间推迟,抽稍后长出的新叶长势较差;幼苗死亡率越来越高。幼苗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胁迫程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强光胁迫对叶生物量的影响最大,根生物量次之,对茎生物量的影响最小。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强,叶片叶绿素总量(Chl)、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含量均显著降低,Chla/Chlb和Car/Chl显著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v/FmFv/Fo均随胁迫程度的升高降低,强光胁迫使PSⅡ受到了伤害,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过程受抑制,光合电子传递受到影响,从而抑制植株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7.
广西甜茶ISSR-PCR反应条件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广西甜茶ISSR实验中的多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对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潜在因素(Mg2+, dNTP,引物, Taq酶和模板DNA)在5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并进一步优化了反应程序中的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结果表明:25滋L的最佳反应体系为,1×PCR Buffer、MgCl22.0 mmol/L、dNTP 0.2 mmol/L、引物0.8滋mol/L、Taq DNA聚合酶0.75 U、模板DNA 80 ng;最佳反应程序为:在94℃下进行3 min预变性;随后循环扩增35次(包括94℃变性1 min,54℃退火1 min,72℃延伸1 min);最后在72℃下延伸10 min。本研究建立的广西甜茶的最佳ISSR-PCR反应条件为进一步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为了解东兴金花茶幼苗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和响应机制,该文以东兴金花茶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不同控水时间处理对东兴金花茶幼苗的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控水时间的延长,水分胁迫的程度不断加剧,东兴金花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胞间CO2浓度(Ci)呈现先低后高的变化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土壤含水率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丙二醛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 东兴金花茶幼苗的荧光参数Fv/FmFv/Fo呈现先增加后不断下降趋势,分别从0.806下降至0.754和4.17下降至3.08,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PS 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过程受到抑制。基于水分胁迫的生理生态指标和叶片生物性状的变化表明,控水时间在4 d情况下东兴金花茶可以提高自身水分利用效率来抵抗干旱,说明东兴金花茶幼苗对水分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响应机制。控水8~12 d,东兴金花茶的光合指标下降显著,土壤含水率下降至14.157%~15.065%,其叶片萎蔫、打卷,低于此水平东兴金花茶幼苗会因过度干旱而死亡,表明东兴金花茶幼苗对水分胁迫的耐受极限土壤含水率为14.157%~15.065%。研究结果有助于营建适宜的环境以保证东兴金花茶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对东兴金花茶迁地保护、引种培育和回归自然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金槐和米槐主流品种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6个金槐品种和2个米槐品种的花粉为材料,采用美国卡尔蔡司EVO18扫描电镜对其极面、赤道面、外壁纹饰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金槐、米槐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金槐和米槐花粉的共有特征有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极面光滑;具3孔沟,沟较窄且达两极;沟缘中部外凸,具颗粒状突起;沟在极面上没有交会,形成宽大的沟界极区。(2)金槐的花粉粒为长球形,金槐J6的极轴最长,金槐J2的极轴最短,极轴长/赤道轴长表现的规律与极轴长相一致;网眼直径最大的是金槐J2,最小的是金槐J5;网眼密度最大的是金槐J6,最小的是金槐J2。(3)米槐的花粉粒为近圆球形,极轴长和极轴长/赤道轴长明显小于金槐,但其赤道轴长大于金槐;双季米槐的赤道轴长、极轴长、极轴长/赤道轴长、网眼密度都小于单季米槐。(4) 8个品种可分为3组,金槐J4、金槐J1和金槐J6 3个品种亲缘关系较近,金槐J5、金槐J3和金槐J2 3个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单季米槐和双季米槐2个品种亲缘关系较近。花粉形态是鉴别金槐和米槐两大类品种的重要根据,并可为进一步的品种划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为明确喀斯特珍稀植物蒜头果各部位营养价值特点及开发利用方向,该研究以采自广西河池市巴马县交乐天坑的蒜头果成熟的果实、叶、枝皮和树皮为材料,采用我国食品营养成分国家标准的分析方法,测定其不同部位的基本营养物质、氨基酸和矿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并对各部位的氨基酸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1)在基本营养成分方面,果皮的灰分含量高于其他部位,为5.7 g·(100 g)-1;种仁中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部位,分别为36.0、14.0 g·(100 g)-1;叶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其他部位,为33.9 mg·(100 g)-1;枝皮中粗纤维含量高于其他部位,为40.5 g·(100 g)-1;树皮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其他部位,为78.6 g·(100 g)-1;只在种仁和叶中检测出挥发油,分别为0.26、0.15 mL·(100 g)-1。(2)在蒜头果整体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种仁中氨基酸总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远高于其他部位,分别为1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