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以陆地棉岱字-15号棉纤维细胞为材料,用3H-葡聚糖示踪方法测定β-1,3-葡聚糖和纤维素的合成。PEG4000促进β-1,3-葡聚糖和纤维素的合成,对刺激纤维素的合成更有效;随着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Trion X-100和Tween 20浓度的升高,抑制β-1,3-葡聚糖和纤维素的合成程度也增加,但抑制纤维素的合成更为强烈;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则有所不同,在较高浓度下,又出现对β-1,3-葡聚糖合成抑制的减弱,这可能与SDS载负电荷的缘故有关。结果提示,完整的细胞膜有利于纤维素的合成,细胞膜损伤则利于β-1,3-葡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2.
降纤酶的生产工艺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开荣  邵罡 《蛇志》2000,12(4):78-79
目的 探索生产降纤酶的合适工艺,改进目前降纤酶生产过程中试剂用量大,工艺繁琐,不易掌握,收率低,质量不稳定的缺陷。方法 采用二步梯度洗脱,改变Tris缓冲液pH值,洗脱液的盐浓度及洗脱速度。改进DEAE-sephadex A50的平衡方法,精简DEAE-cellulose DE52工序。结果 分离出9个峰,平均收率提高到700支/g,生产周期6天,比原工艺缩短5天,减少了试剂用量,找到去除热原的方  相似文献   
15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芦荟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美国库拉索芦荟(Aloe.arborescens)的横切薄层切片(transverse thin cell layer, tTCL)作为转化受体, 通过受体材料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和Gus 基因瞬时表达率的研究, 找出了较适合的外植体转化条件。研究表明:芦荟对头雹霉素(cefotaxime) 和羧苄霉素(carbenicillin)不敏感, 而对卡那霉素(kanamycin)和潮霉素(hygromycin)敏感;用靠近顶芽的材料得到的横切薄层切片芽再生率高, 有较高的Gus 基因瞬时表达率;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在芦荟转化是不可缺少的, 对其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4.
为了明确抗SARS-CoV 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并鉴定其识别表位,首先在E.coli中表达了人类冠状病毒229E(HCoV-229E)和OC43(HCoV-OC4)N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了4株抗SARS-CoV N蛋白单克隆抗体(1-1C2、1-1D6、2-8F11和2-2E5)与HCoV-OC43和HCoV-229E及其N蛋白的交叉反应情况,而后应用12种重组截短型SARS-CoV N蛋白对上述4种单克隆抗体的识别表位进行了初步定位.结果显示(1)在4株抗N蛋白单克隆抗体中,1-1C2、1-1D6和2-2E5不与HCoV-OC43和HCoV-229E及其N蛋白发生交叉反应,为SARS-CoV N蛋白特异性抗体;(2)2-8F11、1-1D6和2-2E5针对的抗原表位位于SARS-CoV N蛋白的aa 30-60,1-1C2针对的抗原表位则位于SARS-CoV N蛋白的aa 170-184.这一研究为阐明SARS-CoVN蛋白的免疫学特征,建立特异性免疫诊断技术和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材料.  相似文献   
155.
156.
本文旨在测定猪戊型肝炎病毒HN-JY40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分析。设计8对引物,利用RT-PCR、3′RACE和5′RACE技术得到了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河南分离株HNJY40的近似全基因组序列,命名为"HN-JY40";用Expasy、Megalign、Clustal X和MEGA 4等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同源比对和进化树的构建。测序得到的HN-JY40序列去除polyA后全长7 223bp,5′UTR有9个碱基,3′UTR全长69bp。ORF1(5 124bp)编码1 707个氨基酸,ORF2(2 025bp)编码674个氨基酸,ORF3(345bp)编码114个氨基酸。全基因组相似性分析发现,HN-JY40为典型的基因4型病毒,且属于一个新亚型。猪HN-JY40ORF1的部分核苷酸(153~432bp)与人源HK104-2004同源性高达到96%,为揭示戊型肝炎的跨种传播提供了新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7.
农田秸秆焚烧造成秸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大气环境的污染,利用热红外波段识别火点的方法可以实时、快速地获取焚烧情况,但是不能提供秸秆焚烧的面积、范围等详细的空间分布情况,也不能确定焚烧的严重程度.利用已燃烧与未燃烧区域的光谱差异选择某些波段构建燃烧指数的方法在森林火灾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这些指数在农田秸秆焚烧中的潜在应用没有被研究.本文基于松嫩平原地区的两景Landsat 8卫星影像,采用归一化燃烧率(NBR)、引入热红外波段的归一化燃烧率(NBRT)、燃烧面积指数(BAI)3种燃烧指数对农田秸秆焚烧和未焚烧区域进行提取,并与秸秆覆盖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BR、NBRT和BAI指数对焚烧和未焚烧区域的分类精度分别为91.9%、92.3%、87.8%,NBR、NBRT与覆盖度呈线性相关,R2分别为0.73、0.64,BAI与覆盖度呈幂指数相关关系,R2为0.68.燃烧指数方法可以在农田秸秆焚烧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可定量评估秸秆燃烧程度,为大气环境评价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8.
目的:了解乙肝表面抗原阴性(HBsAg阴性)母亲及其婴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抗-HBs滴度水平,从而为今后针对该特殊人群进行更好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5月~2010年10月,对陕西省227对HBsAg阴性母亲及其婴幼儿(月龄为8~24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对母婴血清抗-HBs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结果:母亲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45.4%,抗-HBs平均滴度为12.88 mIU/mL(95%CI:8.91-18.19)。婴儿乙肝疫苗首针、第二针和第三针的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5.2%,93.8%和85.9%。婴儿抗-HBs阳性率为77.1%,抗-HBs平均滴度为37.15 mIU/mL(95%CI:28.18-48.98)。结论:婴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较高,但三针全程及时接种率仍需提高。母亲抗-HBs阳性率较低,应当重视HBsAg阴性孕龄妇女的乙肝疫苗接种及乙肝标志物的检测,从而提高该人群的乙肝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59.
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天然产物,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生物合成三萜类化合物依赖于环氧角鲨烯的高效合成。角鲨烯环氧化酶是整个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其催化NADPH依赖的环氧化反应将角鲨烯转变为环氧角鲨烯。通过筛选不同来源的角鲨烯环氧化酶,截短的大鼠角鲨烯环氧化酶(RnSETC)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工程菌中表现出最强的活性;进一步考察内源性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样(CPRL)蛋白对环氧角鲨烯合成的影响显示,在中度拷贝质粒上以Lac启动子调控NADH:醌氧化还原酶(WrbA)的表达使得环氧角鲨烯产量提高近2.5倍。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环氧角鲨烯合成途径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三萜类合成关键前体环氧角鲨烯的合成,为生物合成三萜类化合物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60.
近年来,细菌糖基化修饰系统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已有文献报道了诸多细菌糖基化修饰系统,包括最具有代表性的空肠弯曲杆菌的N-糖基化修饰系统以及脑膜炎奈瑟菌的O-糖基修饰系统。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讨论对细菌蛋白质糖基化系统的理解,同时综述了细菌蛋白质糖基化应用方面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