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大沙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鼠类生态学的研究中 ,对鼠类年龄的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年龄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有助于了解种群的年龄结构以及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大沙鼠 (Rhombomysopimus)是中亚地区荒漠及半荒漠草原的重要害鼠之一 ,在内蒙古西部的梭梭 (Haloxylonammodendron)林区 ,由于大沙鼠的啃咬 ,影响了该地区梭梭林的正常结实 ,从而降低了结实量[1 ] 。同时 ,大沙鼠又是鼠疫和皮肤利什曼病的重要宿主。对大沙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进行研究 ,将有助于了解其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 ,从而为有效防治大沙鼠鼠…  相似文献   
22.
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质粒pCMV-tag-2B,除去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启动子核苷酸序列,剩下的核苷酸序列作为构建表达siRNA(Smallinterfering RNA,siRNA)载体的前体.依据文献提供的扩增H1 RNA启动子核苷酸序列的引物序列合成一对引物,以带有H1 RNA启动子序列的质粒DNA为模板扩增H1RNA启动子序列,插入前体,构建SiRNA的表达载体pCH1.另外将H1 RNA启动子插入pGEM-11fz相应位点,构建瞬时表达载体pGH1.依据EGFP的有效SiRNA抑制位点,合成两条分别为64bp的核苷酸链,通过体外退火,形成双链,然后插入已构建的两个表达载体.将这两个载体分别与表达EGFP蛋白的质粒pEGFP-N3共转染Bel-7402细胞,观察siRNA对EGFP的抑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载体有效表达了siRNA,这些载体可以用于与siRNA相关抗病毒治疗性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3.
本文叙述了红花龙胆原植物、药材性状、组织结构,粉末及组织解离等方面的特征,为该药的鉴别提供了依据。鉴于龙胆属(Gentiana)植物药用部位多为根和根茎,而其地上部分的显微结构目前尚未见详细报道,故本文对于龙胆属植物组织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本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鼠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单克隆细胞中克隆到了该抗体重、轻链可变区(Ⅴ区)基因,并分别将其与人的恒定区基因Cγ3,Ck相拼接,构建人-鼠嵌合抗体基因。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证实嵌合抗体重链基因在E.coli中得到了表达。间接ELISA法免疫测定的结果表明该表达产物具有与乙肝表面抗原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5.
26.
人脑原发性肺瘤癌基因的研究——Southern吸印杂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myc、Ha-ras、v-sis及v-erbB四种癌基因为分子探针,对8例人脑原发性肿瘤和两例正常人脑DNA进行Southern吸印杂交分析。结果显示:以c-myc基因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时,所有被检测肿瘤和正常对照都可见一条相同的10.0kb(HindⅢ酶切)人c-myc基因区带。其中一例室管膜瘤和一例脑膜瘤还出现另一条异常的7.0kb(HindⅢ酶切)c-myc基因区带。斑点杂交结果表明,上述两例肿瘤中有c-myc基因的扩增(2—8倍),同时还具有erbB基因的扩增(8倍)。Ha-ras及v-sis基因杂交,未见异常区带。上述结果提示室管膜瘤和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c-myc基因的激活有关;c-myc基因的异常变化与erbB基因扩增同时出现,可能为癌基因之间的协同作用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7.
广东柑橘园的昆虫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37年到1973年的三十七年间,广东潮汕地区柑橘害虫的防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人工及土农药防冶阶段(1937—1952年)、有机氯杀虫剂阶段(1953—1958年)、有机磷杀虫剂阶段(1959—1964年)和杀螨剂兼用阶段(1965年至现在)。土农药阶段的昆虫特点是种类多、区系复杂。有机氯阶段淘汰了咀嚼式口器的主要害虫和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吸收式口器害虫。有机磷阶段又淘汰了另一部分比较顽强的吸收式口器害虫。能产生抗药性的或新侵入、新发展的害虫种群数量上升,成为主要种类。这类害虫以橘全爪螨最为突出,三十七年间出现了三次显著变化。 导致柑橘园昆虫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合理施用化学农药。它使天敌数量减少;有的害虫产生抗药性,或者由于繁殖力强,种群数量庞大;或栖息场所隐蔽,未受淘汰,成为再猖獗的虫源。作者调查和比较了施药与不施药的柑橘园昆虫区系后,见到施药柑橘园的昆虫种类较少,反映了昆虫区系的简化,但优势种群的数量则明显增多。 近年来,有些地区新侵入柑橘园成为优势种群的尺蛾科害虫,是由于引种未经检疫的带虫覆盖作物种苗——毛蔓豆所造成的。光绿橘天牛是由于施药后削弱了其竞争种——星天牛,才使种间关系改变的。吸果夜蛾的增加为害则与“柑橘上山”,开垦山地和旱地种柑有关。 提出控制柑橘害虫种群的途径,首先是合理施用化学农药:选用选择性农药的品种及改进施药方法,注意用药量和施药次数。其次为繁殖有效的天敌,例如腹管颏瓢虫或植绥螨等。农业技术防冶应作为一种基础措施而与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相结合,通过综合防治的途径,把柑橘害虫的防治推向新水平。  相似文献   
28.
马世骏教授发表《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及《昆虫动态与气象》等论著,提出害虫的猖獗周期性;庞雄飞先生对此表示了不同的意见,最近马世骏教授又撰文列述其见解,作者认为害虫猖獗周期性的问题,是昆虫数量生态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弄清楚可以为害虫大量发生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对生产实践有重大意义。因此,愿就个人见解,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29.
吴荣宗同志在昆虫知识第7卷第1期中提出“广东晚稻粘虫大发生虫源的探讨”一文,对作者“南方粘虫之研究”等文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作者重新再列举一些资料,提出几点意见,与吴荣宗同志商榷,并提出共同讨论。 央荣宗同志在上述文章内提出以下几个主要论点: 1.广东夏季普遍有粘虫、幼虫、踊及成虫,只是密度较低,这可能是大发生的主要虫源。 2.晚稻粘虫发生数量与夏季旱地作物虫口密度关系密切。 3.各地或同一县内不同环境条件地区大发生年份及猖獗期不完全一致,是由本地由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虫口数量积累不平衡所致,与“寒露风”无关。 4.在地理上存在粘虫的历史发生区,这是由于历史发生区的环境条件,适于本地虫源的发育和繁殖,及利于群体增长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30.
小麦吸浆虫研究Ⅱ.幼虫在麦穗上的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红吸浆虫的生活圈是大家都知道的,它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其中在地上部分所经历的时间很短促,主要是它的幼虫在麦穗上成长的一段时间。正是由于幼虫在麦粒上成长,因而造成小麦生产上的损失。 研究这种害虫,除了解它的发生时期以外,必然要注意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成虫发生的数量,二是幼虫在麦穗上的数量,三是幼虫对麦粒的为害。其中有关于成虫发生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