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外源氮输入和水分变化对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氮沉降和降水变化日益显著,其对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采用裂区设计,设置主区为自然降雨、增雨30%和减雨30% 3个水分处理,副区为0(N0)、30(N30)、50(N50)和100 kg·hm-2·a-1(N100)4个氮素水平,经过21个月(2016年1月—2017年10月)水氮处理,研究水氮共同作用对荒漠草原常见物种猪毛菜、短花针茅和木地肤3种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凋落物干物质残留率随时间增加而减少,用O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凋落物分解系数(k)大小为猪毛菜>短花针茅>木地肤.增雨30%N100处理分解系数最高,为0.028.单因素处理下,增雨30%和N50的凋落物分解最快.水氮共同作用下,增雨 30%N100处理凋落物分解最快.3种凋落物初始化学全氮含量大小为猪毛菜>短花针茅>木地肤,猪毛菜和短花针茅k值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全碳含量、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C/N、木质素/N和纤维素/N大小为木地肤>短花针茅>猪毛菜,猪毛菜k值与各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短花针茅和木地肤k值与C/N、木质素/N和纤维素/N均呈显著负相关.猪毛菜分解最快,木地肤分解最慢.适量的水、氮添加有利于荒漠草原凋落物的分解,可以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对荒漠草原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平衡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插入失活及营养缺陷型互补法将大肠杆菌K12 13kb的glyA基因克隆到质粒pBR329中。将重组质粒酶切,亚克隆,确定2.6kb PstI-EcoRI亚克隆片段带有完整的glyA基因。共获得12株glyA基因重组菌,对重组质粒进行了酶切鉴定。不同重组菌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HMT)活性及其酶表达量均不相同。受体菌未检测到丝氨酸的产生。重组菌株JM109(pSM13)、K12(pSM13)、K12(pSM14)和K12(pSM15)SHMT酶表达量分别占全菌可溶性蛋白的15.7%、15.4%、11.8%和9.48%。  相似文献   
13.
动物日常的一切动态,甚至就连那些最复杂的行为也包括在内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运动性的链销条件反射,这一确切的论断是И.М.谢切诺夫和И.П.巴甫洛夫学说的基本原则之一。所以说,一个一个接连出现在动物身上的反射性反应也就构成了下面这种长串的链锁过程。例如,一只猛禽(或猛兽)超初我们看到的是它寻找猎物的行为,继而在猎物一旦被发现之后便立刻转变为追逐的行为,末了捉获并加以杀害直到自己吃光这可怜的祭品。在类人猿的身上我们也观察了它的一些较更为复杂的行为和动作,正如И.П.巴甫洛夫,В.凯列尔以及其他研究者的实验所表明的一样,猿猴为了要拿  相似文献   
14.
依据1996年、2003—2007年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址数据,利用Voronoi图理论,分析了巢址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其拓扑指数—Voronoi图面积。结果表明,丹顶鹤巢址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类特征。以扎龙保护区的2006年巢址、居民点、国道和铁路为对象,构成其Voronoi图,较好地说明了人类活动对丹顶鹤巢址的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丹顶鹤栖息地的保护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03年到2005年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珍稀鹤类巢址调查数据,利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指数进行分析研究:(1)拓扑指数,Voronoi图面积;(2)统计指数,Morishita指数;(3)空间指数,分维数.结果表明珍稀鹤类巢址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聚类分布,这三个指数使我们对珍稀鹤类巢址的聚类现象有了定量的认识,加深对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设置了3个N肥水平(2.5、5和10 g N·m-2)的不同NPK配施样地,并以未施肥样地为对照(CK),采用LI 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样地中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和季节变化,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植物生长旺盛期(8月),3个N肥水平中,10 g N·m-2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和2.5 g N·m-2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CK无显著差异.在植物生长初期和中期(5—9月),施P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呼吸速率.施肥并未改变荒漠草原土壤呼吸的日动态和季节变化特征.各处理日变化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0:00—14:00和03:00—05:00;季节动态的峰值均出现在8月.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及0~1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其决定系数分别在0.40~0.58和0.51~0.70,说明表层土壤含水量是制约土壤呼吸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7.
土壤增温与氮添加对杉木幼苗细根径级根长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林业国有林场内开展土壤增温(增温5 ℃、不增温)和氮添加(不添加、4、8 g N·m-2·a-1)的交互试验(共6个处理),研究土壤增温、氮添加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杉木细根径级根长分布的影响,用扩展模型可很好地拟合6个处理的径级根长分布(R2=0.97).结果表明: 增温使杉木细根总根长变小,但对细根直径影响不显著;氮添加使杉木细根总根长和直径均变小;增温和氮添加的交互作用对细根总根长有显著影响,但对细根直径无显著影响.6个处理细根径级根长分布均能用极值函数模型较好地拟合(R2>0.98).相关分析显示,直径<1 mm细根的比根长与极值模型拟合参数c值呈显著负相关,实际总根长与极值模型拟合参数b呈显著正相关.增温和氮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可以影响杉木细根形态特征;极值模型拟合各处理径级根长分布所得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细根形态特征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8.
温光条件与寒地水稻产量和源库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以寒地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试验区2011—2014年气温和太阳辐射,比较不同年份间温光条件差异,探讨温光条件与水稻干物质积累、源库光合特征、产量及其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日活动积温利用率和日有效积温利用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太阳辐射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其中灌浆期太阳辐射强度以2014年居高;生育期内日活动积温和日有效积温及其利用率、抽穗后日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与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以及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内活动积温与产量(R~2=0.69)、生物产量(R~2=0.49)、抽穗期茎鞘干质量(R~2=0.74)及粒叶比(R~2=0.34)、收获指数(R~2=0.63)、群体生长速率(R~2=0.78)和净同化率(R~2=0.73)均呈二次函数关系,且拟合效果均达极显著水平,而与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0)。  相似文献   
19.
抗噬菌体产a-淀粉酶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亚硝基胍诱变与自然选育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多次反复分离和用不同方法测定对噬菌体的抗性,并检查在发酵中同时加入三种噬菌体对产酶水平的影响。从2500株诱变菌中,获得两株具有抗全部分离到的噬菌体能力,其产酶水平接近或超过出发菌株,经过15次传代后,基本上仍保持原有所需性状。通过三吨罐中型试验,产酶平均分别为320和381单位/ml,最高分别达到342和411单位/ml,对照组的水平为354单位/ml。说明这两株菌可应用于生产中作为综合防治噬菌体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新疆传统发酵乳品中分离得到的14种发酵菌为研究对象,评价14种益生菌自聚集性能、表面疏水性、粘附性等益生特性;评价其抗生素耐药性的安全性能,并筛选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抑制功能的益生菌。方法首先对14种发酵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进行检测,然后检测14种发酵菌自聚集性能、表面疏水性和对Caco-2细胞的粘附率,最后进行耐药性试验。结果 14种发酵菌株均有良好的自聚集性能,哈尔滨乳杆菌自聚集性能最好(87.60%±0.16%);14种益生菌对乙酸乙酯有较高的表面疏水性,但对不同有机溶剂疏水性存在差异;乳酸菌中希氏乳杆菌对Caco-2细胞的粘附率最高(8.78%±0.65%)。酵母中乙醇假丝酵母对Caco-2细胞的粘附率最高(2.35%±0.04%)。14种发酵菌对Caco-2细胞的粘附性均大于1%;马乳酒样乳杆菌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最高(14.55%±0.74%),且除了瑞士乳杆菌(1.87%±0.09%),其他菌株抑制率都达到5%以上。戊糖乳杆菌和高加索乳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4种酵母对氟胞嘧啶和酮康唑均敏感。结论 10种乳酸菌和4种酵母都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且未见对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发生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