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3株益生菌株的粘附性质,初步探讨细菌与肠细胞的粘附机制。方法选取已被深入研究的LGG作为阳性对照,应用显微观察和平板计数的方法测定3株乳杆菌和肠上皮细胞Caco-2的粘附,选择疏水性、表面电荷和自聚合能力3项指标来描述细菌的表面性质,应用粘附抑制试验和酵母凝集试验来测定糖类专一性粘附。结果无论是用显微观察还是平板计数,ST-Ⅲ均是所测试的4株菌中粘附能力最强的,当加入细菌和细胞比约为60∶1时,ST-Ⅲ在Caco-2上的粘附数为(7.43±0.65)CFU/细胞,强于对照菌LGG[(3.99±0.57)CFU/细胞]。在所测试的4株菌中,粘附能力和疏水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同时自聚合能力对粘附也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除LGG外,D-甘露糖和甲基-α-D-甘露糖苷均能抑制另外3株乳杆菌的粘附,同时这3株乳杆菌也能不同程度地凝集酵母。结论3株益生菌的粘附均涉及到非特异性的疏水结合和甘露糖特异性粘附两个过程;ST-Ⅲ是1株具有良好粘附能力的益生菌,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益生菌粘附能力的强弱是其发挥益生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确定细菌粘附力的初筛指标对于益生菌的研究意义重大。方法以5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膜、疏水性和自凝集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德氏乳杆菌DM8909、罗伊乳杆菌RC-14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自凝集能力,且成膜能力较强,而戊糖片球菌则疏水性、自凝集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都较弱。结论疏水性、自凝集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三者关系具有正相关,均可作为粘附能力的考察指标。  相似文献   

3.
《工业微生物》2021,51(3):36-41
通过对28株不同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菌株的粘附力、细胞表面疏水性、与大肠杆菌的共聚合等指标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成功筛选出粘附力最高的菌株R28。研究了该菌株的耐酸性和耐胆盐能力。结果表明,R28与其它菌株相比具有良好的粘附能力。该菌株的自聚集能力和疏水性分别为26.25%和75.53%。与大肠杆菌的共聚合能力可高达36.84%。细胞粘附数可达约43个细菌/每个杆菌细胞。菌株R28具有良好的耐酸性(pH=3)和耐胆盐性(0.1%),其能够很好的粘附于宿主肠道细胞发挥益生作用。罗伊氏乳杆菌R28作为一株优良的益生菌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弯曲广布乳杆菌的健康益处受到广泛关注;基因组分析结合表型实验的方法为益生菌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目的】探索分离自健康人粪便的弯曲广布乳杆菌HFS9基因组特征及益生潜力。【方法】通过泛基因组分析对弯曲广布乳杆菌基因组特征进行描述,基于功能数据库注释并分析HFS9益生相关基因;通过耐酸耐胆盐实验、自聚集、疏水性和细胞黏附实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自由基清除实验及抑菌试验等对HFS9的体外益生特性进行评估;构建小鼠结肠炎模型初步评估HFS9的体内抗炎作用。【结果】弯曲广布乳杆菌具有开放的泛基因组和保守的核心基因组。HFS9基因组大小为1.97 Mb,GC含量为41.86%,蛋白质编码区数目为2 050个;含乳杆菌噬菌体PLE3编码基因及与细胞黏附、酸耐受、胆盐耐受和抗氧化等相关的益生基因。HFS9在酸和胆盐环境中的存活率分别为62.42%和92.92%;自聚集能力和疏水性分别为63.33%和75.00%,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细胞)的黏附率为12.97%;对选用的大多数抗生素敏感;对6种常见人体致病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具有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疆传统发酵乳品中分离的14种菌株的生长特点及产酸能力,筛选出具有较强耐胆盐能力,并能在人工胃肠液中存活的菌株。方法对10株乳酸菌和4株酵母菌进行生长曲线、pH、耐胆盐能力和耐人工胃肠液检测。结果 10株乳酸菌和4株酵母菌具有良好的生长曲线和产酸能力;马乳酒样乳杆菌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希氏乳杆菌、马乳酒样乳杆菌、乙醇假丝酵母和东方伊萨酵母具有较强的耐人工胃液能力;乳酸乳球菌、哈尔滨乳杆菌、瑞士乳杆菌、马乳酒样乳杆菌、乙醇假丝酵母和东方伊萨酵母具有较强的耐人工肠液能力。结论 10株乳酸菌和4株酵母菌具有优良的益生特性,有望成为益生菌制剂的备用菌株。  相似文献   

6.
【背景】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利用乳酸菌降解嘌呤类物质是辅助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新方法。【目的】筛选高效降解嘌呤核苷的乳酸菌并对其益生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HPLC法评价乳酸菌对肌苷、鸟苷的降解效果。通过药敏性试验、体外耐受性试验及细胞黏附试验研究目标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筛选出一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SR2-6,对肌苷和鸟苷的降解率分别为99.26%和98.85%。该菌株对青霉素、氯霉素等5种常见抗生素不具备耐药性,在pH 2.0环境下处理4 h后菌株的存活率为76.51%,在饱腹状态下的人工肠液模拟消化4 h后活菌数仍能达到6.85 lg (CFU/mL),对Caco-2细胞的黏附数为(52.29±15.14) CFU/cell。【结论】发酵乳杆菌SR2-6能够高效降解肌苷和鸟苷且具有优良的益生特性,是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潜在优势菌株,可作为优势菌种资源应用于相关功能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鸡粪中筛选具有拮抗空肠弯曲杆菌能力的乳酸菌,研究其肠道益生特性,探讨其对空肠弯曲杆菌鞭毛毒力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牛津杯法测定40株鸡粪源乳酸菌菌株的抑菌活性以确定抑菌性能好的菌株,利用16S r RNA基因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HT-29细胞测定菌株的细胞粘附能力,通过模拟胃肠液实验分析菌株对胃肠道环境的耐受性,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乳酸菌无细胞提取物对空肠弯曲杆菌鞭毛毒力因子的影响。【结果】从鸡粪中分离得到40株菌株,进一步筛选得到X13、X14和G20等3株拮抗空肠弯曲杆菌能力较强的菌株,经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罗伊氏乳杆菌、唾液乳杆菌和鸡乳杆菌;HT-29细胞粘附实验表明X13、X14及G20的粘附指数分别为11.5、20.3和14.3个/细胞,均具有良好的粘附能力;3株乳酸菌对人工胃肠液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株纯培养乳酸菌无细胞提取物均能抑制空肠弯曲杆菌鞭毛毒力因子的合成。【结论】从鸡粪中筛选得到了3株能有效抑制空肠弯曲杆菌生长并能抑制其鞭毛合成的乳酸菌,有望作为拮抗性饲用益生菌用于控制禽畜的空肠弯曲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表面蛋白在乳酸菌体外粘附和激活免疫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应用5mol/L氯化锂结合盐酸胍提取植物乳杆菌LpYZU09、干酪乳杆菌LcYZU02、鼠李糖乳杆菌LrGG、发酵乳杆菌LfYZU15及戊糖片球菌PpYZU32的表面蛋白,并分析提取物对乳酸菌粘附鼠肠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脾细胞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增殖效应。结果表面蛋白对3种细胞粘附菌体均具有显著抑制效应,抑制作用具有细胞和菌株差异性,其中菌株LrGG表面蛋白对巨噬细胞粘附5种菌体普遍显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8.7%~76.0%。不同菌株表面蛋白对肠上皮细胞的诱导增殖指数为0.05~0.35,对巨噬细胞为0.05~0.42,对脾细胞为0.02~0.40,诱导效应具有菌株和剂量依赖性,菌株LrGG的诱导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四种。结论乳酸菌表面的蛋白类因子在粘附和激活免疫细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健康仔猪肠道及粪便样品为基础,从中筛选产淀粉酶的乳杆菌菌株,并评价其作为益生菌候选菌株潜力。方法用MRS培养基分别从仔猪新鲜粪便和小肠黏膜上分离到乳酸菌,采用改良的产淀粉酶选择性培养基初筛得到能降解淀粉活性的菌株,并研究菌株的淀粉水解活性、抗逆能力、粘附特性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从备选的485株乳酸菌中筛选得到具有初步淀粉酶活性的菌株25株(占总筛选数量的5.2%),复筛选育得到具有较强淀粉酶活性的乳杆菌3株。进一步研究了这3株乳杆菌的抗逆能力、粘附特性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对最终选育得到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及16S rRNA分子鉴定。经选育鉴定的罗伊乳杆菌G8-5淀粉降解能力最强,并能耐受pH 3.0的酸度、1.0%的胆盐浓度,在小肠上皮细胞上的粘附效率超过15个以上,并对常用的抗生素具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罗伊乳杆菌G8-5符合安全益生菌的要求,可以作为产淀粉酶的益生乳杆菌优良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活菌和灭活菌两种生物状态的肠道主要益生菌--德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粘附性及其对肠道几种常见病原菌的粘附拮抗效应.方法: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分析了两种生物状态的三种益生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指数,通过排除实验、竞争实验和替代实验研究了两种生物状态益生菌对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的粘附拮抗效应,应用平板扩散法观察了三种益生菌的代谢乏液对上述肠道病原菌的抑制能力.结果:德氏乳杆菌和肠球菌的灭活状态较活菌状态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性显著增高,双歧杆菌经灭活后对细胞的粘附性与活菌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种生物状态的三种益生菌对肠道致病菌均具有粘附拮抗作用.滤过后的德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的代谢乏液对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均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经42℃、65℃和100℃加热不影响德氏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代谢乏液的抑菌作用.结论:灭活状态的德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是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