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9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黄芩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片法,对黄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芩的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正常,在终变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后可形成9个二价体,后期Ⅰ染色体以9∶9的方式向细胞两极分离,其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在少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观察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等异常行为;其花粉粒育性为76.49%。黄芩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8,核型公式为K(2n)=2X=18=16m+2 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 s+4M1+3M2+1L,其核型为"1A"型。  相似文献   
122.
鉴别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色素及少色素性恶黑鉴别诊断时,(1)组织化学铁反应,褪色素和黑色素银染对证实瘤细胞中黑色素是有帮助的,但不能从无色素性恶黑中检出黑色素。因此对无黑色素恶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帮助不大。网状纤维染色良性病均有增加,而恶黑几乎没有增加或仅极少增加。因此网状纤维染色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2)免疫组化S-10018例恶黑及6例良性痣均显示阳性,这对无色素恶黑的诊断是有价值的,但对色素痣的恶变帮助不大。16例恶黑中14例色素性与10例无色素性恶黑HMB45均显示阳性,证明两者有共同抗原,总阳性率87.5%,6例良性痣均为阴性,证明无HMB45抗原。结果提示HMB45免疫组化检测不仅对无色素及少色素性恶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实用性大,还可以用于对恶黑与良性痣、良性痣恶变的鉴别。(3)本组4例无色素性恶黑电镜下均找到前黑色素小体。因此在其他方法诊断困难时,应用电镜检查对确诊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3.
【目的】研究2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uis 2)野毒株05ZYH33的srtBCD菌毛岛菌毛亚蛋白SSU2100的免疫保护性作用。【方法】通过PCR扩增出SSU2100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入E.coli BL21感受态中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SSU2100蛋白的免疫原性,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多抗血清的效价及IgG亚型,研究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在原核系统成功表达出了SSU2100蛋白;ELISA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够刺激小鼠产生高效价的免疫抗体;动物实验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结论】菌毛亚蛋白SSU2100可以作为S.suis 2亚单位疫苗的候选分子,为系统地阐释srtBCD菌毛岛在S.suis 2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4.
RNA干扰(RNAi)是生物体内源基因发生转录后特异性降解的一种生理现象,作为抵抗病毒的免疫机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RNAi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的发生机制已明确,但昆虫的系统性RNAi不同于线虫,在昆虫中尚未发现线虫跨膜蛋白SID.2的同源蛋白,且果蝇中不存在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RdRP),但存在具有相似活性的物质。昆虫发生RNAi的效率不仅与靶标基因自身及双链RNA的选择有关,而且与虫体的发育状态及摄入双链RNA的剂量相关。随着RNAi在昆虫中作用特点的阐明,RNAi的应用价值也逐渐体现。近年来,通过RNAi沉默靶标基因,不但促进了昆虫基因功能研究的发展,而且被广泛用于重要农业害虫抗药性基因的研究。最新研究表明,RNAi结合第2代测序技术,针对非模式昆虫,能迅速找到具有致死效应的靶标序列,加快了利用RNAi技术生产生物农药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5.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结合法国梅里埃公司的自动化细菌鉴定分析仪分离鉴定细菌;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双纸片协同筛选法和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法检测ESBLs。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临床分离的产ESBLs和非产ESBLs KPN菌株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趋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KPN的ESBLs检出率分别从1999年的19.82%上升至2010年的49.34%;KPN主要分离于痰占52.4%,其次是血液占17.74%,主要来源于外科病区和新生儿病区;产ESBLs菌和非产ESBLs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非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都保持高度敏感,耐药率均低于2%。结论 12年间ESBLs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表达对包括非β-内酰胺类在内的抗菌药物多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保持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6.
研究玉竹生物活性成分C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比色法和CFSE检测小鼠淋巴细胞转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对αβT和γδT细胞增殖及CD4+ αβT细胞/CD8+αβT细胞比值的影响,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玉竹生物活性成分C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小鼠脾αβT细胞增殖,其中以1 000μg/mL的浓度作用最强.1 000 μg/mL浓度的玉竹生物活性成分C具有降低CD4+ αβT细胞与CD8+ αβT细胞比值,提高CD8+αβT细胞教量的作用.1 000 μg/mL浓度的玉竹生物活性成分C能有效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FN-γ,而对IL-4的产生没有明显的影响.本研究为开发玉竹生物活性成分C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制备传染性犬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方法将用纯化的犬腺病毒1型(CAV-1)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在聚乙二醇作用下融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酶试验(1EA)筛选,以有限稀释法克隆3次,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对制备完成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成功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抗CAV-1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命名为1B、2H3,经鉴定其亚型分别为IgG2a和IgG2a,2株均为kappa链。腹水的ELISA效价可达10^7-10^8,IEA效价可达1:2560—1:5120。该单克隆抗体与CPV、CDV、FPV、CCV病毒无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抗CAV-1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建立相关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8.
通过接合转移将质粒pSC123上的转座子Tn5随机插入到DLL-E4基因组DNA中,从大约8,000个突变子中筛选到1株在LB培养基上积累红褐色物质的突变株M18,该突变株不能以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 Phe)为唯一碳源生长。SEFA-PCR扩增转座子侧翼序列发现其与已报道的尿黑酸1,2-双加氧酶基因hmgA的同源性为92%。将hmgA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9a中,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经IPTG诱导后可表达分子量约为48kD的蛋白;诱导后转化子粗酶液对尿黑酸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将hmgA连入自杀性载体pEX19Gm,通过同源重组整合至M18染色体中,使其恢复了DLL-E4利用Phe的能力,证实了HmgA是尿黑酸苯环裂解酶。  相似文献   
129.
改性纳米TiO2对蓝藻的生理生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光照条件和日光灯光照条件下,用掺1%Ag纳米TiO2、掺5%Fe2O3纳米TiO2、掺10%ZnO纳米TiO2和纯纳米TiO2对铜绿微囊藻(Synechocystis sp.)PCC6803和集胞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进行处理,并对2种藻样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体外超氧自由基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自然光照条件比日光灯光照条件更利于纳米材料光催化反应的进行;改性后的3种纳米材料对蓝藻的抑制效果要好于纯纳米TiO2,其中效果最好的为掺1%Ag纳米TiO2;2种藻样在适应由光催化剂引发光催化而产生的自由基胁迫时,集胞藻的适应能力比铜绿微囊藻更强。  相似文献   
130.
野生芋属植物干叶片DNA的提取及PCR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芋属植物体内多糖、色素、酚类等次生物质含量较高,严重影响从中提取的DNA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作者以6种芋属植物的干叶片为材料,摸索出一种适合芋属植物的DNA提取方法,并对提取的DNA进行了纯度鉴定和PCR检测,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去除次生物质对DNA的干扰,样品DNA的质量和纯度较高,可用于下游分子生物学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