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稻鱼鸭复合生态经济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试验表明.稻鱼鸭种养共生,水稻增产 10%以上,同时增收鲜鱼 1036.5 kg· hm-2,成鸭238.9~489.3 kg·hm-2;水稻土壤全N、P、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27.9、 44. 3、6. 5和 28. 2%,提高了土壤肥力;水稻植株虫口量最少.稻鱼鸭共生大大提高了稻田 的产出和效益.属良性循环的高效复合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12.
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了6个不同染色体倍性的小麦进化材料(3个二倍体、2个四倍体和1个六倍体),分别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研究其根系、地上生物量、产量、蒸腾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旨在阐明小麦进化材料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及水肥条件对这些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倍性小麦进化材料的生物量、产量和水分利用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水肥条件对其有显著影响。在染色体倍性由2n→4n→6n的进化过程中,小麦根系及地上生物量均先增加后降低,而产量却显著增加,这与收获指数的增加有关。小麦产量的大小顺序为:T.aestivum〉T.dicoccum〉T.dicoccoides〉Ae.squarrosa〉Ae.speltoides〉T.boeoticum。水分亏缺显著降低小麦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增加施肥量有利于这些指标的增加。但是水分亏缺下,增加施肥却降低各小麦材料的根系生物量。随小麦的进化,蒸腾耗水量显著降低,这与其生育期缩短有关;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却显著升高,且后者的差异要大于前者。各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大小排序与产量的完全一致。水分亏缺处理显著减少各小麦进化材料的蒸腾耗水量47%~52%,而显著增加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3%~40%;但水分亏缺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却随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降低,甚至降低六倍体小麦T.aestivum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19%。不同水分条件下,高肥处理均有利于蒸腾耗水量、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3.
通过接合转移将质粒pSC123上的转座子Tn5随机插入到DLL-E4基因组DNA中,从大约8,000个突变株中得到1株温度敏感型突变株MT54。根据转座子上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以MT54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证实MT54的染色体中有转座子插入。MT54在30℃条件下能够以对硝基苯酚(p-nitrophenol,PNP)为唯一碳源生长,但在37℃不能生长。格里斯试色剂法检测NO_2~-的生成情况进一步证明了MT54的这种特性。通过30℃和37℃两种温度条件下MT54和原始出发菌株DLL-E4对PNP和对苯二酚降解情况的比较,推测温敏突变位点可能发生在与PNP降解相关的基因中。  相似文献   
114.
探讨遮阴对玉米穗部特性的影响及其产量效应,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与密植栽培条件下的玉米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选用2个品种(紧凑型‘中单909’、平展型‘内单4’)和2个种植密度(4.5、9.0万株·hm-2),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田间遮阴试验,设置遮阴(遮阴度65%,小喇叭口期-成熟期)和不遮阴(对照)2个处理,研究遮阴和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的穗部发育和植株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遮阴显著影响春玉米雌穗发育,造成散粉和吐丝期推迟,导致散粉吐丝间隔期延长3~15 d;遮阴显著降低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下降50%以上(50.8%~87.0%);密植条件下春玉米穗部特性和产量性能受遮阴的影响显著高于稀植栽培;不同玉米品种相比,紧凑型品种的穗部特性和产量受遮阴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低于平展型品种,紧凑型品种对生态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强,耐阴性和耐密性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5.
水稻生产正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型,常规高产稻作技术亟待创新.本研究以粳稻辽星1号为试材,在2012、2013年研究密度增加、基蘖肥减少、穗肥稳定的“增密减氮”栽培模式对东北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及温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高产栽培模式相比,在基本苗增加33.3%和基蘖肥施氮量减少20.0%的条件下,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平均分别提高49.6%(P<0.05)和20.4%(P<0.05),单位面积和单位产量的温室效应两年平均分别下降9.9%和12.7%(P<0.05).虽然水稻有效穗数和总生物量下降,但结实率和收获指数提高,所以产量基本稳定甚至提高.增密减氮降低了土壤NH4+-N和NO3--N浓度,提高了氮素回收效率.表明适度增密减氮可兼顾水稻高产、氮肥高效利用和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116.
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物生产是主要的碳排放源,探明不同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差异,对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播种面积、农田生产投入等统计数据,估算了该区粮食生产碳足迹.结果表明: 2004—2013年,东北地区3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最高,平均达到(2463±56) kg CE·hm-2,玉米次之.玉米的碳足迹上升趋势最明显,从2004年的1164 kg CE·hm-2增加到2013年的1768 kg CE·hm-2,增速为67 kg CE·hm-2·a-1.在碳足迹构成中,化肥贡献最大,分别占水稻、玉米、大豆总碳投入的45%、90%、83%.水稻生产中灌溉用电所占比例为29%~42%,远高于玉米和大豆.东北三省碳足迹差异显著,3种作物的单位产量碳足迹均在吉林省最高,单位面积碳足迹均在黑龙江省最低.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和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快速递增,未来粮食生产中柴油等机械化碳投入将快速增长.提升化肥利用效率、灌溉效率和机械化作业效率将是发展东北地区低碳农业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17.
Pseudomonas putida DLL-1是一株甲基对硫磷(MP)高效降解菌株,同时对MP具有趋化性。cheA基因是菌株趋化信号转导过程中负责编码组氨酸激酶的基因,为了研究菌株趋化性在农药原位降解中的作用,通过基因打靶的方式使P.putida DLL-1染色体上单拷贝的cheA基因失活,成功地获得了MP的趋化突变株P.putida DAK,突变株与野生菌株生长能力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土壤盆钵试验(MP浓度为50mg/kg),发现在灭菌与未灭菌土壤中趋化突变株对MP的降解能力低于原始出发菌株DLL-1约20%~30%,说明菌株DLL-1趋化性的丧失会减慢其对农药的降解,趋化性在农药的原位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8.
运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cDN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cDNA RDA),以正常人鼻咽上皮细胞及鼻咽癌HNE1细胞作为比较的样品来源,分离了四个在鼻咽癌中缺失的cDNA片段.以此四个片段作探针,分别进行DNA杂交、RNA杂交,结果显示,这些差异性的cDNA序列确实来自正常人鼻咽上皮且只在其中表达和/或在鼻咽癌HNE1中表达降低,并在鼻咽癌病人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性表达的基因为具有相当抑癌基因功能的已知基因和可能与鼻咽癌相关的抑癌基因的新基因.从而说明cDNA RDA是一种高效、敏感、假阳性低的克隆抑癌基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9.
近年来,应用昆虫杆状病毒作载体在昆虫细胞或虫体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技术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这一基因工程系统安全、高效、容量大,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是很有潜力的系统之一,已有数百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的基因在这一系统中成功表达,并有多篇综述文章和专著详细介绍这一载体表达系统。本文将概述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介绍近几年来的研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20.
植物种质主体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种质离体保存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科学家们已发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离体保存技术体系,进一步建立长期、安全、适用的离体保存技术体系及探索保存过程中遗传变异情况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