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氮磷高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以红壤设置不施磷(有效磷0.02mg·kg^-1)和施磷(有效磷69.76mg·kg^-1)、不施氮(有效氮156.7mg·kg^-1)和施氮(232.18mg·kg^-1)4种处理,以16个形态性状的相对指标用SPSS软件分析了来自云南省16个州54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氮磷高效的地带性特征,结果表明:低有效磷胁迫下云南稻核心种质形态性状生态差异磷效应明显高于氮效应;提出了茎蘖数、秆重、生物产量、根重、全株重和穗重共6个相对指标既可作为云南稻核心种质磷高效和氮高效基因型筛选的理想指标,又能反映州市间核心种质氮磷高效的地带性特征。聚类分析显示云南16个州市稻核心种质氮高效和磷高效特性划分为3个地带性区域,并与山脉水系、土壤肥力、生态因子和遗传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2.
三种检测方法对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VIDAS、API 20E和SN 0170-92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CNCA举行的食品中常见致病菌能力验证计划中提供的一份盲样进行检验,总结对比了3种不同检验方法对沙门氏菌检测的各自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3.
石蜡切片是形态学实验教学微观部分的主要手段,传统的石蜡切片是在每块载玻片上仅有一个组织切片。为了更好地实现形态学实验课程的融合,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我们创新实验课内容,采用混合切片对照法,即在同一载玻片上放置同种组织器官的正常和异常组织混合切片标本块,其中一张为正常组织切片作为对照,其它一张或若干张标本则为同一器官相对应的异常组织切片。混合切片标本在实验教学的优势是,同一张载玻片上观察多个标本,既可节省实验操作时间和操作环节,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和熟练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P)联合胃癌抗原(CA72-4)、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03例)为胃癌组,包括早期胃癌患者30例,中晚期患者73例;同期就诊于我院的良性胃病患者为良性胃病组(61例),另选择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CRP)、CA72-4、CEA、CA19-9水平,并探讨其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早期胃癌组、良性胃病组患者的血清CRP、肿瘤标志物CA72-4、CEA、CA19-9的表达水平及阳性检测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早期胃癌组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良性胃病组(P0.05)。肿瘤分化程度低、发生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胃癌患者的血清CRP、CA72-4、CEA、CA19-9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肿瘤高分化、未发生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血清CRP、CA72-4、CEA、CA19-9联合检测胃癌的敏感度92.23%,特异度为90.85%,联合检测敏感度显著高于CRP(68.93%)、CA72-4(71.84%)、CEA(77.67%)、CA19-9(59.22%)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CRP、CA72-4、CEA、CA19-9水平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有利于胃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5.
为研究过量表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MnSOD对玉米抗逆性的作用,构建了小麦来源MnSOD基因的单子叶植物高效表达载体,用基因枪法转化优良玉米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经潮霉素梯度浓度培养基筛选,从阳性愈伤组织再生获得9个正常结实的植株。其中5株经PCR和Southern印迹检测表现为阳性,表明外源基因己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提取SOD酶液,非变性聚肉烯酰胺浓度梯度凝胶电泳分离,用H2O2 5mmol/L抑制FeSOD和CU/ZnSOD活性,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染色检测MnSOD酶活性。Southern印迹呈阳性的5个植株,MnSOD酶活性均高于未转基因的对照。甲基紫精氧化损伤处理后,用电解质渗漏率法测定阳性株系的叶片渗透液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抗氧化损伤能力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6.
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构建了含Bacillus subtilis glnA基因的重组菌株Escherichia coli DH5α(pMD19-glnA),用毛细管电泳和核磁共振对重组菌株的转化谷氨酸的产物进行定性鉴定,并进一步通过荧光定量RT-PCR测定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A)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最后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并没有增加谷氨酰胺的产量,而是明显增加了γ-氨基丁酸(GABA)的产量。实验表明重组菌株中的glnA基因可以正常转录,但是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蛋白表达量并没有增加。这种外源基因干扰大肠杆菌代谢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明确Uhrf1与Dppa3相互作用是否能够调节印记基因的表达。方法利用基因体外克隆构建Dppa3和Uhrf1的过表达载体p CMV-Myc-Uhrf1和p CDH-Flag-Dppa3;利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Dppa3与Uhrf1间的相互作用;以维甲酸诱导分化前后的J1细胞为模型,过表达Dppa3、Uhrf1、Dppa3和Uhrf1,q PCR检测Dppa3与Uhrf1共同表达对印记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Uhrf1可与Dppa3相互作用。过表达Dppa3或Uhrf1均可抑制维甲酸诱导的印记基因表达,Dppa3与Uhrf1同时表达可增强Dppa3、Uhrf1过表达对印记基因的调节作用。结论 Dppa3与Uhrf1相互作用能够调节印记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8.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是一种最常见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疾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主要由DMD基因的缺失、重复及点突变所致,极少数病例是由于染色体结构重排破坏了DMD基因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本文报告了1例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下一代测序检测后原因未明的、具有典型症状的DMD患者。采用核型分析、FISH分析及三代测序、 Sanger测序综合分析发现,患者存在母源性的X染色体臂间倒位(Chr.X:g.[31939463–31939465del; 31939466–131765063 inv; 131765064–131765067del])半合子变异。由于该变异破坏了DMD基因和HS6ST2基因,因此推测该变异是患者发病的遗传学病因。患者表现肌无力等典型的DMD症状,没有明显的Paganini-Miozzo综合征相关症状。本病例的明确诊断,提示结构重排破坏DMD基因也是导致DMD重要原因之一;常规遗传学...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分析西藏不同种植区青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揭示特定环境下根际细菌生物标志物,为发掘研究优异根际促生菌及其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了西藏5个市青稞种植区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分析了青稞根际细菌生物标志物及群落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通过测序45个根际土壤样品获得10 715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共43门、1 244属、2 783种,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粘球菌门(Myxococcota)和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占比94.92%-96.56%。五个市的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R=0.226 9,P=0.001),其中放线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髌骨细菌门丰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五个市青稞根际土壤存在潜在生物标志物,拉萨和山南只有3个和6个特有细菌进化支,共现网络更为复杂、OTUs间联系更为紧密。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是青稞根际土壤中主要的关键细菌门,内生菌门、Methylomirabilota和蓝细菌分别是林芝市、日喀则市和山南市的特有关键类群。青稞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与环境因子pH、全钾(total potassium,TK)、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碳磷比(C:P)和海拔有关,其中TK是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最重要的因子(r2=0.621 4,P=0.001)。【结论】西藏青稞根际细菌多样性丰富,5市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生长区青稞根际具有特有的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研究特有根际细菌在青稞生长和环境适应中的作用,发掘优异根际促生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