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运用Biolog-Eco技术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林、灌木林、人工落叶松林、人工红松林和玉米农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辽东山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蒙古栎林全C和全N含量最高,分别为57.74和4.40 g·kg-1,灌木林次之,玉米地最低,分别为17.46和1.31 g·kg-1.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差异显著,总碳源的利用能力(平均吸光值)依次为蒙古栎林>灌木林>人工落叶松林>人工红松林>玉米地,玉米地土壤微生物代谢最慢,活性最弱.玉米农田土壤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2.997)、Simpson指数(0.942)、McIntosh(5.256)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模式.平均吸光值(AWCD)与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显著相关.酯类、醇类和胺类是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这可能是林分凋落物、土壤养分、土壤特异性微生物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林地开垦后,土壤养分急剧下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降低,造成土壤质量下降,该地区应保持阔叶蒙古栎林,这有助于土壤肥力恢复.  相似文献   
102.
从水稻完整的细胞核中释放出来的染色体DNA在交变脉冲电泳申表现为一种“240kb单位”的形式。这种单位,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可产生连续分布的大至1500kb的染色体DNA片段。文章讨论了“240kb单位”作为水稻染色体DNA基本结构单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伤筋擦剂外用联合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KOA患者11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于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伤筋擦剂治疗,疗程均为5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一氧化氮(NO)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1β及NO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伤筋擦剂外用联合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KOA疗效显著,两药优势互补,可以有效降低关节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4.
萤火虫是萤科和凹眼萤科昆虫的统称,既是科学研究的良好材料,也具有巨大的产业潜力。本文从分类学(包括分类现状和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生物学(包括生活史、分布、天敌、视蛋白、人工光照的影响、生物指示作用、体内共生菌等)、行为学(包括发光、求偶、交配、取食、防御、报警、拟态、叠背、成虫后多次蜕皮等)等方面全面梳理了国内外萤火虫基础研究的进展,分析了萤火虫的消亡原因(环境污染、旅游影响、科普欠缺、生物入侵及其它等)、保护情况并提出了保护萤火虫的若干措施建议,系统地阐述了当前国内外萤火虫开发利用的现状,最后从萤火虫的科学研究、资源保护、人工养殖、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推动萤火虫的研究和资源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05.
科学灌溉对植物种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荒漠草原优良乡土植物沙芦草和牛枝子为对象,以充分灌溉为对照,探究不同生育时期亏缺灌溉对两种牧草种子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亏缺灌溉下两种植物土壤含水率下降,其中沙芦草土壤含水率下降主要发生在0~60 cm土层,牛枝子土壤水分下降未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亏缺灌溉下沙芦草种子产量各构成因子差异均显著,开花期亏缺灌溉种子产量最高;牛枝子仅生殖枝数、小花数和荚果数差异显著,种子产量各处理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显示,沙芦草种子产量与生殖枝数(r=0.776)、小穗数(r=0.717)呈显著正相关;牛枝子花序数与生殖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5),与小花数呈显著正相关(r=0.412)。与充分灌溉相比,亏缺灌溉下两种乡土植物种子生产耗水量减少,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其中,沙芦草开花期亏缺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最多(32.9%);牛枝子分枝期亏缺灌溉提高最多(27.4%)。因此,适当亏缺灌溉可以提高两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从水分利用效率和种子产量来看,干旱区沙芦草和牛枝子种子人工繁育时可采取亏缺灌溉,适宜亏缺的生育期分别为开花期和分枝期。  相似文献   
106.
以太湖稻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39个香稻品种,以及籼型恢复系2个对照品种为研究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0对国标中公布的水稻SSR引物中筛选出13对核心引物,在41个水稻品种中共检测到36个多态性片段。据此建立41个水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供试41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8以上,而供试香稻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4以上,基本反映了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7.
基因型-表现型复杂系统自组织化是基因系统到蛋白质系统、代谢酶系统的遗传信息转换过程。一个协同表达的基因群调控一个相对独立性状的功能模块,基因网络的自组织化建构基因组稳态与遗传适应过程。腺垂体干细胞分化成5种不同的内分泌细胞系,受上丘脑和性腺、胰岛细胞等激素的调控,涉及系列转录因子的诱导表达,成为细胞系发生研究的模型。GH基因的表达受上丘脑激素GRF、GHRP-6刺激以及SMS抑制,经不同受体、G蛋白亚单元和PKA、PKC信号传导路径,转录因子调控细胞再生或GH基因表达、激素分泌。基因表达调控决定于基因序列,如启动子、非翻译RNA区、蛋白质的结构域等,系统生物学包括组学、计算与合成生物技术,序列标志片段显示(STFD),可用于细胞系分化、病理变化等基因表达谱、信号传导网络的系统分析与功能基因克隆。  相似文献   
108.
过氧化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中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关于中药治疗甲亢的人体临床试验研究文献,选择从1980年1月至2014年1月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的文章,并按排除原则进行筛选,利用Cochrane手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文献入组患者合计702例,有效661例,对照组合计590例,有效4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2,95%CI(0.15,0.33),P<0.01]。结论:采用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  相似文献   
110.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更新,可以在单个分子水平读取核苷酸序列的第三代测序技术迅速发展,纳米孔测序技术是其具有代表性的单分子测序技术,该技术通过检测DNA单链分子穿过纳米孔时引起的跨膜电流信号的变化,实现碱基识别。纳米孔测序仪在便携性、碱基读取速度、测序读段长度等方面较传统的第一代与第二代测序技术都有明显优势。随着纳米孔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与其配套的各种信号处理与生物信息处理工具也迅速涌现,碱基识别和模型仿真是其中两个较为关键的研究方向。首先介绍纳米孔测序基本原理与信号处理流程,探讨其目前面临的挑战,归纳近年来在碱基识别与纳米孔模型仿真两个方面的主要进展与发展趋势,并用实测数据比较了不同碱基识别方法的性能。继而搭建了纳米孔测序集成仿真平台,为信号处理算法的评估提供支撑。进一步,随着全球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DNA数据存储正成为未来非常有潜力的海量数据存储方式,采用纳米孔测序读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总结了纳米孔测序技术在DNA数据存储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其可行性。分析了基于纳米孔测序实现的人工染色体数据存储的快速读出方法,探讨了与实际测序数据结合的纳米孔测序读段仿真在DNA数据存储中的应用,为开发适合DNA数据存储的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