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59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目的:分析和比较选择性环氧合酶-2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5-脂氧合酶(5-Lox)抑制剂齐留通及Cox/5-Lox双酶抑制剂利克飞龙对酒精相关性口腔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66只C57BL/6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4NQO组)、阳性对照组、齐留通干预组、塞来昔布干预组和利克飞龙干预组。阴性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饮用50μg/m L四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溶液16周后,阳性对照组及各干预组以8%酒精溶液代替饮用水喂养8周,同时开始分别用三蒸水和同等药量的齐留通、塞来昔布、利克飞龙(100 mg·kg-1·d-1)灌胃8周;于24周处死动物,取舌行组织病理学观察、BrdU免疫组化染色、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舌组织中5-Lox、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饮用酒精后,口腔癌发生率从16.7%增加到58.3%,5-Lox、Cox-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癌组织中BrdU阳性率显著升高。齐留通干预后,口腔癌发生率(41.7%)显著降低,5-Lox表达显著减少,Cox-2表达显著增加,Brd U阳性率显著降低;塞来昔布干预后,口腔癌发生率(50.0%)显著降低,Cox-2表达显著减少,5-Lox表达显著增加,BrdU阳性率显著降低;利克飞龙干预后,口腔癌发生率(25%),Brd U阳性率与阳性对照组、齐留通干预组和塞来昔布干预组相比均显著降低,5-Lox、Cox-2蛋白表达比阳性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酒精促进口腔癌变的过程可能与5-Lox和Cox-2的表达上调关系密切;齐留通和塞来昔布可以分别抑制5-Lox和Cox-2活性,使口腔癌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利克飞龙对口腔癌的抑制作用优于齐留通和塞来昔布。  相似文献   
82.
石质文物的生物风化问题普遍存在,随着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加剧,其面临的生物风化挑战日趋严峻,防风化任务愈趋紧迫.本文综述了地衣类微生物介导的石材风化机理及其与气候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讨论了地衣的生物保护作用和地衣防治中生物杀灭剂的效力评价,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对地衣-岩石界面的大量研究表明,生物风化可主要归因于以菌丝穿透和草酸钙形成为代表的生物物理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露天石质文物的生物风化与包括石材基质、周边环境及气候因素等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多种非生物条件息息相关;地衣对石材兼具生物风化作用和生物保护效应.在石质文物风化修复方面,应逐步改善文物赋存的环境条件,建立用于生物风化和杀灭效率评估的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等“通用语言”,推进石质文物的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83.
不同大豆连作年限对黑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株秀  刘俊杰  徐艳霞  张武  米刚  姚钦  王光华 《生态学报》2019,39(12):4337-4346
大豆连作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病原微生物富集和土壤退化等问题日趋严重。然而,目前关于大豆连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分布的影响及发生机制尚不清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豆连作(不同年限)和大豆-玉米轮作下的黑土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轮作5年(CR5)和13年长期连作(CC13)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pH、全氮(TN)、全磷(TP)和速效养分(AN、AP和AK)含量。与短期连作相比,CR5和CC13处理均提高了细菌群落的OTUs数量、PD值、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聚类分析图谱结果显示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受到轮作和连作年限的双重影响,而土壤pH、TN、TP、AN、AP和AK是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P0.05)。此外,VPA分析发现上述土壤因子中,土壤pH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贡献度最大。本研究证明大豆长期连作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证实大豆长期连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环境,为大豆连作障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磷(P)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营造混交林能更好地维持人工林的生产力。了解混交林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磷组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意义重大。本文采用Tiessen改良的Hedley磷分级方法,比较了不同林龄(幼龄林15a,中龄林26 a)和凋落物处理(原状CK,去除凋落物NL,加倍凋落物DL,去除根系和凋落物NRL)下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针阔混交林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针阔混交林15 a和26 a土壤磷组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与15 a混交林相比,26 a混交林土壤活性磷(Resin-Pi、NaHCO3-Pi、NaHCO3-Po)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提高; NaOH-Po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CK相比,DL能显著增加土壤活性磷(Resin-Pi、NaHCO3-Pi、NaHCO3-Po)和中活性磷(NaOH-Pi和NaOH-Po)含量,NL和NRL显著降低土壤(Resin-Pi、NaHCO3-Pi、NaHCO3-Po)和中活性磷(NaOH-Pi和NaOH-Po)含量(P 0. 05);稳定态磷(稀HCl-Pi、浓HCl-Pi和浓HCl-Po)和残留态磷(Residual-P)在不同林龄和凋落物处理下差异不显著(P0.05)。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酸性磷酸酶活性、植物生长(平均胸高断面积)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不同林龄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磷组分变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85.
气候变暖背景下不同海拔长白落叶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采集长白山北坡两个海拔(1400和900 m)的树芯,基于树木年代学理论建立了长白落叶松年轮宽度年表,分析了长白落叶松在两个时间段(1959—1993和1994—2009年)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 1959—2009年经历了一次突变性增温,突变年份为1993年;(2)高海拔长白落叶松与生长季前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温(当年4月)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9月降水呈显著负相关。而低海拔长白落叶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当年9月降水的影响;(3)经近十几年的快速升温,长白山落叶松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突变增温前后,高海拔长白落叶松径向生长与生长季前气温的正相关性明显增强,而与生长季气温的相关性由正转负,与9月降水的负相关性增强。低海拔长白落叶松径向生长与9月降水的相关性减弱,与4月降水的相关性增强;(4) 1993年以后的快速升温使得高海拔长白落叶松生长量(BAI)显著增加,而低海拔长白落叶松生长的增长幅度不明显。因此,突变增温促进了高海拔长白落叶松的生长,而对低海拔长白落叶松的生长没有较大的影响。可以预测,若气候持续变暖,长白山落叶松的分布范围会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86.
为探讨杜仲-山茱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首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筛选出杜仲和山茱萸的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再利用DisGeNET、DrugBank等数据库筛选出糖尿病的潜在靶点。以STRING数据库对活性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采用Cytoscape3.7.0软件绘制其“成分-靶点-通路”的相互作用网络,通过CludterProfiler对靶蛋白进行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及分子功能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KEGG)的代谢通路分析。实验结果筛选得到杜仲-山茱萸有效成分30个,其中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等成分对PTGS2、DPP4、ADRB2、PPARG等相关靶点通过IL-17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脂肪细胞脂解的调控等参与氮化合物代谢过程、血液循环、脂肪细胞分化和血压调节等过程。综上,杜仲-山茱萸配伍治疗糖尿病存在多成分和多重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其治疗糖尿病药理实验提供了参考,也为其他中药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7.
为探讨黄芩茎叶、藤茶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黄芩茎叶和藤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及时间-杀菌曲线;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两者联合使用后的FIC指数。结果显示,黄芩茎叶和藤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1、0.25 mg/mL,对痢疾杆菌的MIC分别为4、0.50 mg/mL。两者联合使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75、0.625,表现出相加的作用效果。研究提示基于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黄芩茎叶的抑菌效力,为实现黄芩茎叶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从葡萄、葡萄发酵物、土壤及酒厂设备分离到3 991株新疆本土葡萄酒酵母菌,并通过Wallerstein Laboratory(WL)营养琼脂培养形态分类、代表菌株26S rDNA Dl/D2和5.8S-ITS区域序列鉴定,对新疆葡萄酒酵母菌株进行系统分类和多样性分析,得到22个WL培养类型,7个属13个种。伊犁和于田地区酵母菌种类最多,达10个种;叶城地区和中信国安、乡都酒业、野果林(伊犁)酒厂酵母菌种类最少,仅有1种。新疆优势种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陆生毕赤酵母(Pichia terricola)、Metschnikowia aff、核果梅奇酵母(Metschnikwoia fructicola)、韩国梅奇酵母(Metschnikwoia koreensis)在新疆地区首次分离鉴定到。对新疆葡萄酒相关的酵母菌群落结构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新疆与葡萄酒相关的酵母菌丰富多样。为新疆葡萄酒酵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葡萄酒的质量控制等奠定了菌种基础。  相似文献   
89.
霍乱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霍乱作为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是危害人群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霍乱病例的报道仍为每年14~59万例,研制一种安全、高效、经济的霍乱疫苗便成了预防和控制霍乱流行和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国内、外学者对霍乱疫苗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了120年,获得了多株疫苗候选株,其中rBS/WC疫苗和CVD103-HgR疫苗已证明是安全的,而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对霍乱提供较好和较持久的防御作用,但对2岁以下幼儿保护作用较小,还不适用于国家的婴儿免疫计划,故主要用于旅游者.  相似文献   
90.
利用SSR标记分析云南、西藏和新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185对SSR引物对52份中国西部特有小麦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在31份云南小麦材料中,共检测到488个等位变异,每一个SSR引物可检测到1至9个等位变异,平均为2.64个;平均PIC值为0.2764。在15份西藏小麦材料中,共检测到472个等位变异,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到8个等位变异,平均为2.55个;平均PIC值为0.3082。在6份新疆小麦材料中,共检测到308个等位变异,每一个SSR引物可检测1到5个等位变异,平均为1.66个;平均PIC值为0.1944。185对SSR引物在云南、西藏和新疆小麦的21条染色体、7个部分同源群和3个染色体组上检测到的等位位点的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云南、西藏和新疆小麦均以3B染色体较高,而1D染色体最低;在7个部分同源群中,均以第三部分同源群最高,第六部分同源群最低;在A、B和D染色体组上,均以B染色体组最高,D染色体组最低,A染色体组居中。利用185对SSR引物计算了云南、西藏和新疆小麦群体内及其群体间的遗传距离(GD)和平均遗传距离,结果显示,西藏小麦和云南小麦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要高于新疆小麦,而云南小麦和西藏小麦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低于两者与新疆小麦的平均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云南小麦和西藏小麦的亲缘关系较近,但两者与新疆小麦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