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文物是人类历史的结晶,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微生物广泛定殖于古代壁画、石质文物及其他类型文化遗产上并造成危害,其中优势病害真菌白色侧齿霉菌的分布尤为广泛,其可在多种文物和极端环境中生存,严重威胁着珍贵文化遗产的长久保存。白色侧齿霉菌的分类命名经历了几次变化,导致其对文物的影响尚未被特别关注。本文以白色侧齿霉菌为主线,梳理了其分类发展简史、分布范围、文化遗产类型偏好,分析了其生理、生化、生态特征及潜在的生物退化机制,提出了其可作为文化遗产微生物危害的指示物种,讨论了此类典型壁画微生物的防治对策,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6.
7.
白粉病是危害瓜类作物最为严重的一种气传病害,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synonym Podosphaera fusca)和二孢白粉菌Golovinomyces cichoracearum(synonym Erysiphe cichoracearum),其中对Podosphaera xanthii的报道较为常见。主要概述了瓜类白粉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病理特征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微生物源生防制剂和植物源生防制剂对瓜类白粉病的防治成果,并对当前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通过对云冈石窟石质文物表面及云冈石窟周边岩石样品中微生物的研究,建立可用于快速检测石质文物中微生物的方法。【方法】选取云冈石窟石质样品和云冈石窟周边岩石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CR-DGGE技术对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根据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可以得出云冈石窟中检测出的微生物主要分为四大类群:γ-变形菌纲、鞘脂杆菌门、α-变形菌纲和放线菌纲;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比对结果,可以知道云冈石窟周边类似岩石样品中的微生物主要属于γ-变形菌纲、厚壁菌门和α-变形菌纲等。【结论】本实验成功检测出云冈石窟石质样品表面及云冈石窟周边岩石样品中的微生物类群,为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也证明了DEEG和分子克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是检测石质文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一种可操作性强、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