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初选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农大17菌株为赤霉素A_4、A_7(GA_4、GA_7)的生产菌,该菌株GA_(4+7)的积累量,除与营养条件有关外,温度和pH是极为重要的因子,随着发酵温度从28℃上升至32℃,GA_(4+7)的产量由21μg/ml增至81μg/ml,GA_3由702μg/ml降至328μg/ml。pH回调至中性,GA_(4+7)的产量由75μg/ml增至180μg/ml,GA_3由322μg/ml降至211μg/ml。此外,设法延长发酵周期也是增加GA_(4+7)的一个因素。综合上述条件,即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由48h前的4回调并维持在6.7左右,温度由28℃上调并控制在32℃,摇瓶培养12天,GA_(4+7)的产量达890μg/ml,20—600L发酵罐发酵240h,GA_(4+7)产量达680μg/ml左右。GA_(4+7)浓度的测定亦作了简化处理,发酵液不经提取,可直接用硅胶板G薄层层析(TLC)后进行荧光比色,产品测定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按照上述条件培养的农大17菌株,产生GA_3、GA_7和GA_4的比例为23.131:16.105:31.258,GA_4高于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142.
 SRS-淋巴瘤细胞染色质超敏位点相关蛋白的研究钟叔平,何开玲,温博贵(汕头大学医学院生化教研室,汕头515031)自1976Weintraub首先报道脱氧核糖核酸酶I(DNaseI)优先消化鸡红细胞核活性基因以来。有关DNaseI优先水解超敏位点(D...  相似文献   
143.
银纹夜蛾(Phytometra agnata Staud.)群众众叫“豆青虫”、“豆步曲”,是近年来我区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豆害虫。1960—1962年曾连续发生,1961年8月初全县发生面积达13万多亩,一般单株虫口3-5头,多至数十头,大豆被害减产15%左右。 经过两年的饲养观察,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一)生活习性 银纹夜蛾在我县一年发生1—2代。6月下旬始见成虫,7月后蛾量增多。成虫白天潜藏在茂密的豆棵间,傍晚开始飞舞,飞翔很快,阴天白昼也有活动。趋光性弱。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散产于豆叶背面,经三、五天孵化幼虫。7月中下旬幼虫  相似文献   
144.
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野生型、AtWRKY40缺失突变体和过表达株系为材料,研究AtWRKY40在植物干旱胁迫响应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生理和分子机制。结果显示,AtWRKY40受干旱胁迫诱导;AtWRKY40缺失导致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率降低,叶片失水加剧,而AtWRKY40过表达植株呈现出相反的表征;干旱胁迫下,At WRKY40缺失突变体植株叶片过氧化氢(H_2O_2)、超氧阴离子(O_2~-·)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及其过表达株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相关基因AtCu/ZnSOD、AtCAT1、AtP5C1S、AtG6PD5和AtBAM4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同时AtWRKY40过表达株系的渗透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则高于野生型。由此说明,AtWRKY40通过调节植株抗氧化能力及渗透调节能力参与拟南芥干旱胁迫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45.
1984—1989年在山东长岛利用环志研究猛禽的迁徙规律。环志17种、11691只。回收34只,回收率2.91‰。迁徙时间自3月初—6月中旬,8月下旬—11月底,迁徙方向、路线比较固定。在我国东北及原苏联东部繁殖的猛禽从辽东半岛到达长山列岛,经胶东半岛南下。越冬区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日活动规律:每日的5—18时,高峰6—7时和16—18时;夜行性猛禽18—5时,高峰4—5时和18—19时。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按照一般治疗方法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血糖监测技术、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00、-19.688;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监测技术和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率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3.91%和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450,-12.152;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9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098;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能够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47.
目的:制备抗人Dysbindin-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DAS-ELISA检测体系,并初步应用于肝癌血清的检测。方法:采用合成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抗Dysbindin-1单克隆抗体,用HRP标记单克隆抗体,ELISA和SDS-PAGE电泳法检测抗体的亚类、滴度;采用DAS-ELISA技术制备Dysbindin-1检测试剂盒,检测正常、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各30例血清并比较其差异。结果:细胞融合后获得了4株稳定产生抗Dysbindin-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C6A11、1E8H3、2D1C11、5B6D4),抗体亚类分别为IgG2b,IgG2b,IgG1和IgG2a,杂交瘤细胞诱生的腹水抗体效价达106以上,通过抗体配对实验筛选确定2D1C11作为包被抗体,1E8H3作为酶标抗体。该ELISA方法线性范围为62.5-1000ng/mL,检测限为62.5ng/mL;应用该方法检测显示正常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间差异显著(P0.001),Dysbindin-1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93.3%。结论:Dysbindin-1可以成为新的候选的肝癌血清标志物,抗Dysbindin-1多肽双抗夹心ELISA体系可以初步应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8.
【目的】为研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毒素蛋白致病分子机理,制备用于红火蚁蜇伤防治的制剂。【方法】本研究采用反转录PCR(RT-PCR)与套式PCR(nPCR)扩增出红火蚁体内毒素蛋白Sol i1全基因及其活性基因片段Sol i1a,进行测序与序列分析,构建重组质粒Sol i1-pET43.1a 和 Sol i1a-pET43.1a, 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化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后,用亲合层析法纯化,并将纯化的重组蛋白通过动物试验进行了致敏活性分析以及过敏体质治疗研究。【结果】本研究克隆的Sol i1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红火蚁序列同源性为99%,原核表达预期大小的2种重组蛋白能与组氨酸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且具有较高的致敏活性和良好的免疫治疗效果。【结论】原核表达的2种重组蛋白Sol i1和 Sol i1a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红火蚁蜇伤的致病机理和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9.
150.
1997年在我省孟连、勐海等滇西南蔗区象虫大暴发,面积上万亩,虫口密度20~30头/株,大量蔗叶被吃光,仅剩叶脉,严重影响了甘蔗生长。象虫的种类主要有6种:铜光纤毛象TanymecuscircumdatusWiedemann;长尾纤毛象TanymecusherculesDesbrochers;金边翠象LopropuslaterlisFabricius;翠象Lepropussp;蓝绿象HypomelessquamosusFabricius;泡象polyclaeissp.。6种象虫在田间混合发生,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