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人和动物的粪便已成为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严重威胁着饮水安全和经济发展。水质污染微生物的传统检测指示菌是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埃希大肠菌、肠球菌和梭菌属。经过调查发现, 上述指示菌由于在体外能存活并繁殖, 并且不同宿主之间没有差异性, 不能准确用于追踪污染粪便的来源, 因此该指标难以直接说明粪便污染源和污染程度。最近的研究表明, Faecalibaterium作为水体粪便污染来源追踪的指示微生物具有很多优点。本文综述了粪便污染指示菌以及其相关替代方法在水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对各种指示菌进行了优、缺点比较, 展望了Faecalibaterium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中国东西部中小城市景观格局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小城市的数量及其所承载的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是当今和将来全球城市化的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因此,对中小城市的发展规律及其城市化带来的生态和环境影响的研究日趋重要.然而,迄今为止的大多数有关城市化的研究聚焦于大型城市.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和新疆地区24个中小城市的景观格局分析,结合人口经济数据,探究这两个地区总体城市景观格局的变化,城市间景观格局变化的变异性,以及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两地区间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86年至2000年15a间,长三角地区和新疆地区中小城市的总体景观格局变化基本相似,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均不断上升,斑块形状更趋于不规则,景观多样性呈小幅增加;长三角地区中小城市间景观格局变异性下降,而新疆地区中小城市间景观格局变异性上升.长三角地区中小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人口的增加和流动所导致的城市景观变化,新疆地区则为人口的增加和流动所导致的耕地景观面积增加.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我国中小城市急速发展所带来的一些生态和环境问题,以及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来改善我国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3.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病毒株的基因型分布和分析代表性病毒株gE基因序列。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集来自北京市、长春市、拉萨市和乌鲁木齐市4个地区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的疱疹液拭子和皮肤痂片,共计18份。用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谱的方法确定病毒株的基因型。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gE基因的全长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SNP分析显示18个病毒株的基因型共为4种,其中有7株属于clade2遗传支,1株属于clade3遗传支,4株为clade5遗传支。另有6株病毒兼有不同遗传支的特征,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分型方法不能归属于任何明确的遗传支。对不同病毒株gE基因序列分析,除了发现3个国外已有报道的1个同义突变(T660C)和2个反义突变(C119T、C1606A),还发现了3个新的反义突变(C56T、C1109T和C917A)和4个同义突变(C54T、T1075C、T816C和G279A)。首次在我国新疆自治区发现了clade5遗传支的VZV,在长春市还发现了目前尚未能分型的6株病毒。对部分病毒株gE基因序列分析,在gE的e1和c1抗原表位的编码区内中检出1个新型反义突变(C917A),需要进一步研究该突变对该病毒免疫原性和致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米诺环素对改良Allen’s法造成的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的影响,探讨米诺环素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54只,改良Allen’s法造成不完全脊髓损伤,根据实验需要可以分为3组,空白组,只打开脊柱椎板,不损伤;治疗组,大鼠脊髓损伤,并腹腔注射米诺环素;损伤组,大鼠脊髓损伤,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的后肢能力Basso-Beattie-Bresnahan评分,并于不同时段(3d、7d,14d)取大鼠脊髓T8-9段采用逆转录PCR,以及免疫化学组织染色法测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神经营养因子3的表达。结果米诺环素能够明显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逆转录PCR和脊髓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AB都能证实米诺环素治疗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显著增多。结论米诺环素在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的机制还应与其上调了大鼠体内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脊索瘤组织中CXCR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脊索瘤侵袭和复发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脊索瘤及16例骨样骨瘤患者标本中CXCR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侵袭复发的关系.结果:脊索瘤组织中CXCR4的阳性表达率为80%(34/42),而在骨样骨瘤中的表达率为12.5%(2/1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在正常脊索组织中无表达.CXCR4的表达与脊索瘤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而与脊索瘤有无复发有关(P<0.05).结论:CXCR4可能在脊索瘤细胞侵袭、复发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核干细胞因子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并分析核干细胞因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机收集30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检测核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分析表明,核干细胞因子蛋白在食管癌中阳性表达率为92.0%(46/50).癌旁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表达阳性率为16.0%(8/50),差异有显著性(P<0.05);核干细胞因子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对照组织.结论:核干细胞因子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反映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7.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神经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残废的主要原因,神经内科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住院费用较高,预后多不理想,经常有反复住院的情况,住院者的心理状态变化较多。本作者采用心理调查问卷的方式并结合《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了回归性曲线的相关性的分析,并符合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部分因子与中国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家属的照顾与医生的诊疗方法以及患者自身的个人性格都对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发病率相对来说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老年心肌缺血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肌缺血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调脂、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酶(CK、CK-MB、AST、LDH)、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酶(CK、CK-MB、AST、LDH)、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肌酶(CK、CK-MB、AST、LDH)、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老年心肌缺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9.
贵州麻江羊跳剖面寒武系九门冲组发育一套富含有机质的灰岩,经室内醋酸浸泡处理后,发现有海绵动物骨针和腕足动物的微体骨骼化石。海绵动物骨针包括粗短三轴六射针和细长三轴六射针。腕足动物经对比研究后将其鉴定为Eohadrotreta zhenbaensis,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均与陕南和鄂西地区的E.zhenbaensis非常相似,具有贝体轮廓亚圆形或横卵形、壳体饰以明显的同心纹,腹壳内顶坑浅弱或不发育、顶突起微凸,背壳假铰合面明显、中间沟和中支板发育良好等特征。E.zhenbaensis主要见于中国扬子区陕南和鄂西的寒武纪第二世地层中,在黔东斜坡相区九门冲组中尚属首次报道。E.zhenbaensis在黔东寒武系九门冲组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该组的生物组成面貌,扩展其地理分布,而且可为扬子区和过渡区不同岩石地层单位之间的对比提供信息。麻江羊跳寒武系九门冲组微体化石远较鄂西和陕南等地水井沱组中微体化石的分异度低,可能与当时麻江地区水体较深有关,为研究不同相区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C型臂透视2D导航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型骨折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二维透视导航辅助经皮置入骶髂螺钉治疗C型(Tile分型)骨盆骨折患者22例,其中交通伤16例,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2例。伤后就诊时间5 h~12d(平均20 h)。按照骨盆骨折Tile分型:B3.3型1例,C1.2型8例,C1.3型12例,C3.3型1例。其中伴有休克2例,腹部损伤3例,尿道损伤4例,脊柱损伤5例,骶神经损伤1例,胫骨骨折2例。结果:建立导航系统耗时13~30 min(平均18.50±6.20 min),每枚螺钉置入耗时15~25 min(平均17.50±7.20 min),置入每枚螺钉出血量约20 m L。所有患者螺钉置入位置均较满意,无穿透椎弓根或椎体骨皮质进入骶孔、骶管和前方的盆腔等现象出现,无伤口感染发生。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优15例,良5例,可2例。采用Majeed评分行功能评价:优13例,良6例,可3例。结论:采用导航下骶髂螺钉固定技术能够有效恢复骨盆后环稳定性,但需要手术者熟练掌握骨盆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特点,有效增加手术准确性,避免副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