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目的:分离纯化海南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汉黄芩素,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经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海南黄芩中的汉黄芩素进行分离纯化,NMR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常见肿瘤肺癌、肝癌、宫颈癌细胞,利用MTT法测定汉黄芩素的细胞毒活性;采用S180移植荷瘤小鼠,对汉黄芩素进行体内肿瘤实验,随机分成4组,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尾静脉注射10 mg/kg市售紫杉醇注射液,药物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10、40 mg/kg海南汉黄芩素,连续7 d;最终应用荷瘤动物模型评价汉黄芩素的抗肿瘤功效。结果:从海南黄芩中分离得到汉黄芩素,并通过NMR波谱进行结构鉴定予以确认;细胞毒活性评估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对Hep G2、He La和A549细胞均显示显著的抑制活性;体内抗肿瘤试验显示汉黄芩素能明显抑制肿瘤体积和重量,抗肿瘤作用显著,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黄酮类化合物汉黄芩素为首次从海南黄芩中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显示其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这为深入研究与开发海南黄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荧光显微镜、荧光强度检测仪和图像记录装置并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法对果蝇细胞核内组蛋白基因的复制时期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了一套细胞内直接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果蝇胚胎原代培养细胞核的DAPI染色强度确定处于S期的细胞。用杂交信号的荧光强度与细胞核荧光强度的相关关系来反映组蛋白基因的复制时期。结果表明果蝇组蛋白基因的复制是在DNA合成早期进行的。这套方法至少可直接在细胞上对每套基因组100以上拷贝数的熏复DNA序列进行有效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3.
104.
硝酸异化还原成铵的微生物学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士学  陆驹飞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3):170-173
  相似文献   
105.
利用静电场提高IVF小鼠胚胎发育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首先用静电场处理小鼠2细胞期胚胎,通过观察其发育率筛选了最佳处理剂量(场强和时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细胞期的静电刺激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静电场处理小鼠2细胞期胚胎,能显著提高胚胎的发育能力,最佳处理剂量的囊胚率从42.4%提高到64.5%,囊胚孵化率从20.0%提高到44.8%,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细胞期胚胎对静电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其中1细胞(授精后6h)和2细胞期(授精后24h)胚胎对电场刺激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6.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寡核苷酸介导的定向诱变技术构建了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L2-PE40、IL2-PE40KDEL、IL2-PE66~(4Glu)和IL2-PE664GluKDEL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实现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占菌体总可溶蛋白的20%~30%。此外,由于这一表达质粒在IL-2cDNA与PE基因连接处引入了唯一的SmaⅠ位点,其5'、3'端分别含有唯一的EcoRⅠ、PstⅠ位点,因此可方便地用其它基因替换IL-2或PE基因而获得相应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07.
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8.
反-β-法尼烯(EβF)是蚜虫报警外激素的主要组分,可以驱避蚜虫并调节部分天敌的行为反应.为明确其生态功能,研究了EβF对马铃薯田间蚜虫(桃蚜、棉蚜、马铃薯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2年内,EβF处理区(每周100 μL)植株上的蚜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瓢虫(2012、2013年)及僵蚜(2012年)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2012年,距离EβF释放器1和5 m处植株上蚜虫数量显著低于10 m处;2013年,距离EβF释放器1 m处植株上蚜虫数量显著低于5及10 m处.EβF处理区黄盆内寄生蜂和食蚜蝇(2012年)以及瓢虫(2013年)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表明马铃薯田间释放EβF可以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抑制蚜虫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M受体拮抗剂,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非那雄胺。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尿急次数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IPSS及OABSS较低(P0.05);残余尿量较少,最大尿流率较大,尿急次数较少(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能够降低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FOXP3在食管癌中表达规律。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48例,选取所有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FOXP3在食管癌细胞系Eca-109、正常食管黏膜细胞系Eca-109、人食管癌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表达,FOXP3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上的表达。结果:FOXP3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5.42%)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4.58%),P0.05。FOXP3在正常细胞系表达为阴性,在食管癌细胞系Eca-109中的表达阳性,FOXP3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表达阴性,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在食管癌组织中,FOXP3阳性表达率和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联(P0.05),和T分期、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存在关联(P0.05)。结论:食管癌细胞能够表达FOXP3,且其表达水平和食管癌的进展关系密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食管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