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创伤后肠道菌群移位与微生态防治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地研究肠道菌群的生物屏障作用,我们使用Wistar大鼠制备烧伤动物模型,定量地分析了烧伤大鼠肠道粘膜和内容物中5类菌群,且对血液和内脏进行了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烧伤大鼠48h菌群变化明显,烧伤大鼠48h血培养阳性率为50%,细菌移位率达41%,烧伤24h血浆内毒素升高,二胺氧化酶活性和结肠IgA水平下降,发生了内源性感染症。  相似文献   
72.
为探讨细胞内钙及蛋白激酶C在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中的作用,本文采用钙离子载入剂A23187与蛋白激酶C激动剂佛波脂(PMA)刺激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观察各实验组内皮细胞冻融液中TF活性及条件培养液中TFPI活性的变化,以一期凝固法测TF活性,二期生色法测定TFPI活性。结果显示:A23187,PMA及A23187+PMA组TF活性较对照明显升高(P<0.001),三组中A23187和A23187+PMA组活性明显低于PMA组(P<0.05),但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23187组TFPI活性与对照无明显差别,但PMA与A23187+PMA组TFPI活性较对照及A23187组明显升高(P<0.01)。结果提示:细胞内钙升高及PKC激活促进血管内皮细胞TF的合成,以PKC为强;PKC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而钙对此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3.
来江藤的苯丙素类配糖体成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云南民间药用植物来江藤(Brandisia hancei Hook. f.)的全草中分离到3个苯丙素配糖体成分,分别鉴定为2′-acetylacteoside,acteoslde和poliumoside,同时还分离到大量的甘露醇和卫茅醇。  相似文献   
74.
醛固酮(aldosterone)的研究历史虽然很短,但是由于它在生理学与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近十年来已成为内分泌学领域内十分活跃的课题之一。国内亦曾有过两篇全面综述。本文着重报导近五年来醛固酮生理学方面的主要进展,以作为前二文的补充与继续。  相似文献   
75.
血流动力学在内毒素性休克中的改变与其转归有密切的关系,本实验探讨了股动脉血流速度在狗内毒素性休克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体重7~13.5kg狗24条,雌雄不拘。由静脉缓缓注入0-111B_4型死大肠杆菌造成内毒性休克模型。于注死菌前及注菌后10h采血测定血乳酸、血糖、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血清β-葡萄糖醛  相似文献   
76.
77.
从大戟属植物中已发现 15种碳骨架类型的二萜化合物。本文综述了其中曼西醇二萜类及其相关碳骨架二萜醇类 ( 14β-羟基曼西醇 ,阿勒颇测大戟醇和鸡肠狼毒大戟醇型 )的结构及它们的刺激性、抗癌性和杀菌作用等生理活性和生物合成关系的研究。其中包括 4种新碳骨架醇的 33个高氧化型二萜多酯类。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不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血脂异常人群的血脂调节作用。方法:通过测试空腹血脂指标,筛选出88例血脂异常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采集受试对象口腔粘膜进行载脂蛋白E基因型检测,测定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前后的血脂水平。结果:88例血脂异常者中共检测出5种基因型,其分布为ApoE3/3>ApoE3/4 >ApoE2/3>ApoE2/2>ApoE2/4,等位基因ε3>ε2=ε4。运动干预前,血脂异常人群中ε4等位基因组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ε2和ε3基因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ε2基因组(P<0.05),其余指标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2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显著降低ε3基因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ε4基因组在运动干预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性改变。ε2基因组在运动干预后血清脂质无明显改善。结论:血脂异常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影响运动的调脂效果,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作为ε3和ε4等位基因携带者调节血脂的运动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79.
林莎  王莉  李远航  陈梦飞  贺康宁 《生态学报》2019,39(18):6610-6621
为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区典型立地人工林分的土壤水分特性及耗水特性,本研究以青海云杉林地和祁连圆柏林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持水特性、土壤渗透特性、土壤水分动态和土壤耗水特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土壤水吸力作用下,青海云杉林地的持水性比祁连圆柏好,荒草地的持水性比林地差。(2)青海云杉林地的土壤渗透性总体优于祁连圆柏,荒草地的土壤渗透性最差。相同坡向,上坡位的土壤渗透性小于下坡位。(3)青海云杉林地土壤水分条件总体优于祁连圆柏,而荒草地土壤水分条件优于林地;半阴坡林地土壤含水量随坡位由上至下逐渐升高。(4)生长季期间,青海云杉林地平均耗水量大于祁连圆柏,而荒草地耗水量远小于林地。综上,青海云杉林地的土壤水分特性整体优于祁连圆柏林地,且二者的土壤水分状况都比较好,并未出现土壤干层、土壤水分过度消耗等现象,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在研究区的配置是合理的,可以作为当地的水源涵养树种。  相似文献   
80.
为探究青海高寒山区典型林分冠层结构与林内光环境中维持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稳定的关键因素,该研究以青海大通县青海云杉林(Ⅰ)、青杨林(Ⅱ)、华北落叶松-青海云杉混交林(Ⅲ)、青杨-白桦混交林(Ⅳ)和白桦-青海云杉混交林(Ⅴ)5种典型人工林分为研究对象,运用冠层分析仪采集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冠层结构与林内光环境特征及其对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分Ⅰ、Ⅲ的林冠开度显著低于林分Ⅱ、Ⅳ、Ⅴ(P0.05),各林分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为ⅢⅠⅡⅤⅣ,总体表现为阔叶林的林冠开度大于针叶林,但其叶面积指数小于针叶林;林分Ⅱ、Ⅳ的直射辐射、散射辐射及总辐射均显著高于林分Ⅰ、Ⅲ、Ⅴ(P0.05),其中林下总辐射与散射辐射表现为ⅡⅣⅤⅠⅢ,直射辐射为ⅡⅣⅠⅢⅤ;林分Ⅱ、Ⅳ、Ⅴ的消光系数均显著高于Ⅰ、Ⅲ,总体上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林冠开度与林下光照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叶面积指数与林下光照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且其对林下散射辐射的控制能力最强;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纯林的林冠开度对冠层结构的贡献和解释能力较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倾角大,混交林的叶面积指数对林下光照的影响大于纯林。(3)混交林的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H)及丰富度指数(P)均高于纯林;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H)及丰富度指数(P)与林冠开度及林下光辐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物种均匀度(J_(sw))与平均叶倾角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林下散射辐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认为,在人工纯林改造和结构调整中,对乔木层适当补植伴生树种,并逐步调整为多树种混交林,增加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照异质性,将更有利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