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为材料,以叶面喷清水为对照(CK),设置0.1%(P1)、0.3%(P3)和0.5%(P5)3个浓度的磷酸二氢钾以及撒施草木灰(MH)处理,研究了双季早稻幼穗分化期遭遇低温条件下喷施磷钾肥对水稻叶温、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温期间6:00—18:00所有时间段,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草木灰的稻株叶片温度均高于CK;低温胁迫下各处理稻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逐渐降低,以P3处理降低幅度最小;各处理抗氧化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P3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幅度均高于其余处理,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幅度低于其余处理;低温处理结束后,以CK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最高;低温胁迫下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草木灰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植株干物质积累,达到减缓产量降低的效果,其中以P3处理最佳;从产量结构上看,各处理较CK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有明显改善.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是增强双季超级杂交早稻幼穗分化期低温抵御能力的较为实用的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32.
目的观察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定君生)治疗妊娠中晚期和产褥期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妊娠中晚期干预细菌性阴道病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妊娠中晚期BV患者160例,根据患者自愿将其分为治疗组96例和未治疗组64例,治疗组给予定君生处理,观察治疗效果并随访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围产结局。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产褥期BV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定君生处理,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栓处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过氧化氢浓度及复发情况。结果妊娠中晚期BV治疗组治愈56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89.6%,BV治疗组孕妇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低于BV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7,P0.05)。产褥期BV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82.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70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乳杆菌定植成功率分别为86.0%和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4,P0.05);30d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11.4%,对照组复发率为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2,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BV经过定君生治疗后能改善围产结局,定君生治疗妊娠中晚期及产褥期BV,安全有效并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3.
纪剑辉  周颖君  吴贺贺  杨立明 《遗传》2015,37(12):1228-1241
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响应逆境胁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基于水稻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和分析该基因家族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水稻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到Trihelix家族成员31个,序列聚类和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该家族均含有高度保守的、特征性的Trihelix结构域;根据亲缘关系远近和结构域特点,将其分为5个亚家族(Ⅰ~Ⅴ)。通过与拟南芥、二穗短炳草和高粱中Trihelix家族的聚类分析发现,这4个物种中Trihelix家族的分类相一致,但每个物种均含有不同亚家族的成员,表明该基因家族的分化早于物种的分化。基于MEME程序分析水稻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的保守基序与聚类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染色体区段复制分析表明,部分Trihelix家族成员在水稻以及水稻与其他物种之间存在种内和种间的染色体区段复制;生物芯片数据分析发现,Trihelix基因家族在水稻不同组织中、以及对6种不同植物激素的响应呈现多样化的表达谱。采用RiceFREND在线数据库分析发现,水稻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的20个成员与其他蛋白存在互作关系。本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水稻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的进化特点、染色体分布、染色体区段复制关系、组织表达、激素应答,以及该家族蛋白与其他蛋白质的互作情况,为进一步揭示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的分子进化规律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4.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秦岭南坡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大坪峪颜家沟内选取一群半野生川金丝猴的成年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其觅食的食物类型数据,目的是为该猴群建立食谱,并通过对比不同季节内觅取的食物组成差异探讨秦岭南坡川金丝猴如何应对喜食食物的季节性缺乏。结果表明:秦岭南坡川金丝猴共采食53种植物(包括34种乔木、13种灌木、6种藤本植物)和4种大型真菌,分别占取食植物组成的64.3%、25.3%、8.0%和2.2%,春、夏、秋、冬季节取食种类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种(3.93)、19种(3.73)、21种(3.87)和25种(4.12)。在秦岭南坡川金丝猴的食物组成中,地衣占总觅食记录的22%;树叶占20%,其中嫩叶9%和成熟叶11%;种子、树皮、芽苞、果实和叶柄分别占16%、15%、11%、 9%和7%。该猴群觅取的植物部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季,对树皮和芽苞的觅食量较高,分别为28%和25%;夏季,增加了对成熟叶的采食量(29%),而减少了芽苞的觅取量(5%);秋季,以取食种子和果实为主,分别占总觅食的48% 和16%;冬季,地衣的采食量达到最大值(41%)。觅食的食物组成与食物的可获得性呈正相关性(R = 0.984, P < 0.01),这与大多数叶猴的适应策略类似,在喜食食物短缺的冬季,它们选择更多的地衣和树皮为食,同时它们采食的种类和食物多样性也有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35.
肌动蛋白和肌动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贺淹才 《生命的化学》2002,22(3):248-250
细胞质来源肌动蛋白,构成细胞微丝,肌肉中的肌动蛋白主要是纤维形式即F-肌动蛋白。肌动蛋白基因编码序列是高度保守的,而非编码序列有较大的差异,反映其进化上的时间进程。对该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分子生物学中,常把它当作基因表达研究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36.
施用核糖核酸和5,-核苷酸试验,其对生长于林间的松茸子实体的活化作用。在形成子实体之前将RNA关联物的水溶液直接洒入带有菌丝群落的松树林地表层。为了估计处于生长和形成子实体时期菌丝的状况对高菌根含量根中核苷、麦角固醇和磷脂的含量进行分析。与对照相比,RNA关联物的水溶液对提高核苷、麦角固醇和磷脂含量有作用,施用RNA关联物后9天磷脂含量迅速增加,RNA关联物有助于形成密集的菌丝群落。试验最后结果表明在形成子实体的两周时间内关联物使松茸子实体的产量和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7.
杜仲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杜仲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设计表L16(4^5),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剂A的浓度及料液比为因素进行实验优化。桃叶珊瑚甙的含量由分光光度法测得,京尼平甙酸和京尼平甙的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据试验结果,提取桃叶珊瑚甙的最佳工艺是:70℃下提取三次,每次0.5小时,溶剂A的浓度为80%,料液比为1:12。而京尼平甙和京尼平甙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在70℃下提取一次,提取时间为1小时,溶剂A的浓度为50%,料液比也为1:12。在此工艺条件下,选取了较佳的提取原料。实验表明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提取目标和原材料选择较好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38.
大豆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克隆的植物抗病基因序列存在一些相对保守的结构区域。利用根据核苷酸结合位点(NBS)结构域扩增所获得的大豆抗病基因同源片段为混合探针,进行大豆cDNA文库筛选。通过筛库和5′RAcE-PcR扩增后,获得一全长基因KR3。KR3的长度为2353 bp,编码636个氨基酸。KR3蛋白在结构上与烟草抗花叶病毒N基因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具有Toll/白细胞介素-1受体(TIR)、NBS等抗病基因的分了特征。Southern 杂交显KR3在基因组中为低拷贝: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受外源水杨酸的诱导。  相似文献   
139.
刺槐日蒸腾过程的Penman-Monteith方程模拟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贺康宁  田阳  张光灿 《生态学报》2003,23(2):251-258
研究半干旱地区林木的实际蒸腾量 ,对研究防护林密度调控、提高林木水分利用率及林分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试验地位于山西省方山县的北京林业大学径流林业试验场 (北纬 37°36′5 8″,东经 1 1 0°0 2′5 5″)。试区平均海拔 1 2 0 0 m,多年平均降水量 41 6mm,水面蒸发 1 85 7.7mm。研究试验林为 1 986年春季造林的刺槐 ( Robinia pesudoacacia L .) ,6种造林密度 ( 830~ 3330株 / hm2 ) ,郁闭度 0 .85~ 0 .9。研究的主要思路是 :如忽略大气热层结问题 ,考虑气压订正 ,并用冠层整体气孔阻力 rs T代换冠层阻力 rc,将蒸散面净辐射限定于冠层截留净辐射 Rnl,便可在林木气孔阻力等实测数据的基础上 ,应用修改后的 Penman- Monteith公式并使用常规气象数据进行生长季林木蒸腾量的连续计算。研究通过各月 Rn和叶面积指数 LAI的实地观测资料统计计算出了不同月份林冠的消光系数 k,进而确定了由 Rn、k和 LAI计算 Rnl日变化的关系式 ;以各月典型天气实测的蒸腾量和冠层中部的平均单位叶片气孔阻力数据为依据 (由 LI- 1 60 0稳态气孔计测定 ) ,采用反推法并适度精度调整后推算出由 LAI和 rst计算冠层整体气孔阻力 rs T的经验系数 K′值。经与典型实测结果对比 ,模拟的相对误差平均在 1 2 %以内。最后 ,采用  相似文献   
140.
线粒体ATP酶 (mtATPase)复合体在高等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从栽培大豆 (Glycinemax (L .)Merr.)中分离鉴定了一个新的mtATPase第六亚基 (EC 3.6 .1.34 )基因 (atp6 ) ,它编码具 2 2 3个氨基酸的ATP6亚基 ,是所有已克隆的atp6基因中最短的一个 ,并把它命名为atp6copy3(atp6_3)。通过对 9种栽培大豆的PCR分析及序列分析表明atp6_3广泛存在于栽培大豆中。以atp6_3为探针对大豆重组近交系的RFLP分析初步表明栽培大豆线粒体有父性遗传的可能性。水杨酸处理明显抑制atp6的表达 ,并对其可能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