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56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西花蓟马取食与机械损伤对菜豆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取食和机械损伤诱导对菜豆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损伤形式诱导的抗氧化酶活力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取食和机械损伤均可诱导菜豆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抗氧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两种处理诱导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各种酶活性达到最高点时间不同,西花蓟马取食对抗氧化酶活力的诱导作用大于机械损伤的。两种处理诱导下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不大,但不论西花蓟马取食还是机械损伤均导致菜豆叶片内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西花蓟马的取食诱导的下降幅度大于机械损伤的。因此,西花蓟马取食诱导明显高于机械损伤对菜豆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茉莉酸对棉花单宁含量和抗虫相关酶活性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世勇  王蒙蒙  谢建春 《生态学报》2013,33(5):1615-1625
以植物生长调节物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为诱导子,以常规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源茉莉酸对棉花幼苗单宁和蛋白酶抑制素以及其它抗虫相关酶活性诱导的浓度依赖性和持久性,讨论了棉花抗虫相关物质的抗虫效果.结果表明,0.01、0.1和1.0 mmol/L茉莉酸都能在2周内诱导棉花单宁和胰蛋白酶抑制素(Proteinase inhibitors,PIs)含量增加,诱导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升高.对3种浓度茉莉酸的诱导效应进行分析表明,0.1 mmol/L茉莉酸对于诱导PIs、PPO、POD和CAT最有效,0.1和1.0 mmol/L茉莉酸对于诱导棉花单宁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效,二者的诱导效应均高于0.01 mmol/L.对茉莉酸诱导抗性的持久性进行分析表明,最佳诱导效应发生的时间各不相同:POD活性在JA处理后第1天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PIs和单宁含量分别在JA处理后第7天和第14天达最大值;JA处理后第1天和第7天的PPO活性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第14天;JA处理后第7天和第14天的PAL活性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第1天;JA处理后第1、7和14天棉花叶片的CAT活性均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茉莉酸可通过增加棉叶单宁和PIs含量、提高棉叶PAL、PPO、POD和CAT活性等增强棉花幼苗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73.
固有免疫应答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机体抵御微生物和异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这些细胞广泛参与As中泡沫细胞形成、斑块内基质降解、细胞凋亡、血管新生和斑块破裂等事件.模式识别受体是免疫细胞上识别病原体(或某些内源性成分)相关分子模式的一类受体分子,包括Toll样受体和NOD样受体,介导固有免疫应答反应.Toll样受体在固有免疫应答细胞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As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如TLR2和TLR4对As起促进作用,而TLR3具有As保护作用.NLRP3炎性体与动脉血管壁的早期损伤有关.对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及模式识别受体在As形成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As的形成过程,而且还能为临床上防治心血管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istar大鼠脑动脉(BA)平滑肌细胞膜电流的异同。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SHR和Wistar大鼠BA平滑肌细胞在电流密度、电流组成以及自发性瞬时外向K+电流(STOCs)特性的异同。结果:①当指令电压为0、+20、+40和+60mV时,SHR与Wistar大鼠BA平滑肌细胞间电流密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②SHR与Wistar大鼠BA平滑肌细胞膜电流都对1 mmol/L电压依赖的K+通道(Kv)阻断剂4AP和1 mmol/L大电导Ca2+激活K+通道(BKCa)阻断剂TEA敏感。③SHR的STOCs发放频率和电流幅度都远大于Wistar大鼠。1 mmol/LTEA基本完全阻断STOCs通道电流,而4-AP对STOCs没有影响。结论:SHR和Wistar大鼠脑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电流密度存在差异,两种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都由BKCa和Kv通道组成。SHR大鼠平滑肌细胞更易诱发由BKCa通道介导的STOCs。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黄连素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黄连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进行血糖控制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三联(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抗HP治疗;黄连素治疗组则以三联+黄连素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单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继续治疗2周;黄连素治疗组则以黄连素+奥美拉唑继续治疗2周;治疗期间每周进行1次静脉空腹血糖检查,治疗前后行胃镜检查分析溃疡的愈合程度和HP的根治情况.结果:黄连素治疗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及HP根治率分别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可改善空腹血糖;黄连素治疗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黄连素佐治可有效控制空腹血糖,并显著提高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6.
本文根据产自四川的模式标本及产自湖北的标本,对绿角星天牛Anoplophora viriantennatus WangJiang,1998进行了重新描述,其雌性为首次报道,该种也是首次记载分布于湖北,并提供了雌、雄成虫及生殖器照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检测TMG (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Toxic Multinodular Goiter) 患者甲状腺细胞中的Gs琢基因突变情况,讨论其与 TMG 细胞自主功能性的关系。方法:将16 例TMG 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甲状腺结节组织及其作为对照组的结节周围正常的甲状 腺组织,分别于光镜电镜下观察细胞行为,提取DNA,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应及DNA测序分析。结果: 于光镜及电镜下可观察到TMG细胞的滤泡大小不等,滤泡上皮呈高柱状,增生明显,粗面内质网高度扩张,高尔基体发达,核糖 体丰富,呈高功能状态。16 例TMG 标本中,5 例发现第10 外显子点突变,其中:2 例为第274 位的赖氨酸密码子AAG的第一个 碱基A的缺失,使对应赖氨酸表达异常,3 例为第279 位的天冬酰胺的密码子AAC 的第一个碱基A 的缺失,对应天冬氨酸表达 异常。对照组未发现Gs琢基因突变。结论:TMG 患者Gsalpha基因突变可导致Gs琢/TSHR/cAMP 信号通路异常,使细胞产生自主高功 能状态,是导致TMG 自主功能性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TK1)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TK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K1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K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56.9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6.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为晚期的患者血清中TK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分期为早期的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中TK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K1在性别、抽烟史、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不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K1阳性患者两年生存率(42.22%)低于TK1阴性患者(6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TK1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远处转移、TMN分期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LSS)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0例LSS患者(研究组)前瞻性实施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实施常规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的40例LSS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2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有效率、轴性症状发生率、椎间隙高度、腰椎曲度、滑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伤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LSS,与常规术式疗效相当,但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和厚朴酚(HNK)抑制MRSA生物被膜(BF)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TC法测定了HNK对供试菌株BF的形成和成熟BF的抑制作用;刚果红平板法定性检测了HNK对PIA合成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测定了HNK对供试菌株eDNA释放量的影响;RT-PCR技术检测了HNK对供试菌株icaA、cidA以及agrA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HNK对MRSA 41573 BF的形成和成熟BF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HNK抑制MRSA 41573 BF形成的MIC和MBC分别为10μg/mL和20μg/mL;抑制成熟BF的MIC和MBC分别为50μg/mL和100μg/mL。当用亚抑菌浓度的HNK与万古霉素联合作用后,可显著提高成熟BF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HNK能显著抑制PIA的合成,且呈浓度剂量依赖。HNK能抑制供试菌株eDNA的释放量,其中1/8 MIC的HNK作用供试菌株16 h后,与对照组相比,e DNA的释放量降低了28.3%。HNK可抑制供试菌株BF形成的相关基因,其中1/2 MIC的HNK作用供试菌株16 h后,与对照相比,icaA的表达量降低了59.1%,cidA的表达量降低了56%,agrA的表达量降低了72.3%。【结论】HNK能显著抑制MRSA 41573 BF的形成,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icaA和cidA基因表达量,影响PIA和eDNA的合成,进而抑制BF的形成。此外HNK也可通过调控细菌的QS系统影响BF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