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豆豉发酵中的微生物和功能性组分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豉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传统发酵食品,它具有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的特点。本文比较了4种类型豆豉的制造工艺差别,以及形成的不同风味成分和功能成分,分析了不同豆豉中的主要发酵微生物及群系与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豆豉的现代生产工艺提供了资讯。  相似文献   
52.
目的调查不同生理阶段、避孕方式、感染因素对女性阴道乳酸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院妇产科就诊的176例妇女的主要资料并采用qPCR方法定量分析阴道分泌物中乳酸杆菌数量,分泌物涂片和革兰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感染状态。结果非绝经期组不同年龄段乳酸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绝经期组乳酸杆菌数量减少;不同避孕方式组的阴道乳酸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性阴道病和假丝酵母菌感染组阴道乳酸杆菌数量较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理阶段、细菌性阴道病和假丝酵母菌感染是影响女性阴道乳酸杆菌数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
吴凌伟  刘全俊  吴中伟  陆祖宏 《遗传》2010,32(5):512-516
单核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是食源性李斯特氏病的病源菌, 该病可引起败血病、脑膜炎、流产等。李斯特氏菌的毒力因子listeriolysin O (LLO)是引发李斯特氏病的主要原因。文章使用一种特殊的电化学方法从样品中检测编码LLO的hlyA基因。该方法以化合物Nhydroxysulfosuccinimide (NHS) 和 N-(3-dimethylamion) propyl- N'-ethyl carbodiimidehydrochloride (EDC) 作为激活剂, 使单链DNA探针结合到金电极表面组成工作电极, 以[Co(phen)3](ClO4)3 作为指示剂来检测循环伏安曲线(Cyclic voltammetry , CV), 通过CV峰值的变化来估算hlyA基因的含量, 从而确定LM的污染情况。这种新颖的电化学方法用于免标记的目标DNA的杂交检测, 具有快速和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4.
吗啡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氰化钠(NaCN)处理模拟细胞缺血的单个大鼠心肌细胞上,应用膜片钳电压钳制全细胞记录模式,研究吗啡后处理对缺血心肌细胞膜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影响,并探讨吗啡后处理可能涉及的阿片受体类型.吗啡后处理可使ATP敏感性钾通道电流( IKATP )增加(61.4 ± 13.6)%,促进KATP通道开放.特异阻断κ-阿片受体不能阻止IKATP增加,而非特异性阻断阿片受体或特异阻断δ-阿片受体均可阻止IKATP增加.结果表明, 吗啡后处理促进KATP通道开放与δ-阿片受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5.
乳杆菌表面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乳杆菌表面蛋白的分布以及近年来表面蛋白的功能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6.
为获得冬虫夏草菌固体发酵产分生孢子的最优工艺,以野生分离的冬虫夏草菌为材料,对其固体发酵产分生孢子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泥炭土为最佳基础培养基,该培养基中冬虫夏草菌气生菌丝生长一般,但产分生孢子最多,可达4.2×103个/g;泥炭土培养基中添加0.1‰ IAA(吲哚乙酸)、0.1‰ IBA(吲哚丁酸)和0.1‰ NAA(萘乙酸)能促进冬虫夏草菌气生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其分生孢子达8.1×103个/g;该基础培养基中,冬虫夏草菌于18℃培养30d后,在10℃、相对湿度45%、蓝光照射进行诱导,分生孢子可达1.0×104个/g。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大量获取冬虫夏草菌分生孢子的方法,为冬虫夏草繁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植物乳杆菌ZDY04能否改善氧化三甲胺(TMAO)诱导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机制.方法 6~8周龄雌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 mice,ApoE-/-)小鼠被随机分成3组:正常饮食组(Chow组)、胆碱+溶剂组(Choline+PBS组)和Choline+ZD...  相似文献   
58.
对培养斑马鱼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的两种分离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卵母细胞的分离过程中,机械分离法获得的完整卵细胞的比例(87.0%)显著多于EDTA-胰酶消化法(33.2%)(P<0.01)。但机械分离法较费时,其平均分离每个卵细胞所用的时间(0.69min)显著多于EDTA-胰酶消化法(0.17min)(P<0.01)。此外,经过18h 27℃培养,机械分离法获得的卵细胞的存活率(88.2%)显著高于EDTA-胰酶消化法所获卵细胞的存活率(60.1%),而采用机械分离法和消化分离法对所获卵细胞的成熟度-GVBD%分别为83.9%、77.5%,无显著差异(P>0.05)。基于数据所示,机械分离法可以获得存活率高、完整性好的卵细胞,但所需操作时间较长;EDTA-胰酶消化法操作便捷,但其分离出的卵细胞的活力较差;两种方法对卵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9.
三种粪便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粪便总DNA提取方法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的影响。方法采用Bead beating法、化学裂解法和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提取同一份人粪便样品的总DNA,对比3种方法的DNA得率和16S rRNA基因V3区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结果Bead beating法的DNA得率约是其他2种方法的2倍;3种方法得到的DGGE图谱的Dice相似性为60%~70%,2条优势条带只出现在Bead beating法图谱中。在2~5min的Bead beating法击打时间里,DNA得率随击打时间的延长有一定的增加,但DGGE图谱无显著变化。结论不同的DNA提取方法会影响菌群的多样性分析。比较其他2种方法,Bead beating的裂解效率更高,能够检测到更多种类的细菌,更合适肠道菌群组成的分子研究。  相似文献   
60.
乳酸菌与肠粘膜免疫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1 乳酸菌在胃肠道的分布胃肠道由复杂的生态系统组成 ,至今已被分离、鉴定的菌种有 40 0多种 ,以严格厌氧菌为主。据统计 :人体的微生物数目达到 10 1 3~ 10 1 4 个 ,超过了人体细胞总数 ,而肠道中的微生物又是最重要的。表 1 胃肠道中乳酸菌的分布 [1 ]部位组成菌体浓度 (CFU/ml)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StreptococcusLactobacillus与胃相似BacteriodesClostridiumStreptococci LactobacillusBacteriodesEubacteriumClostridium PeptococcusBifidobacteriumFusobacterium Streptococcus10 1~ 10 2*10 2 ~ 10 410 6~ 10 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