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菹草石芽大小和贮藏温度对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佳  许文  石福臣 《植物研究》2008,28(4):477-481
通过萌发实验探讨了菹草石芽重量和贮藏温度对石芽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的菹草石芽大小不一,按鲜重划分重量等级,各等级石芽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差异很大,重量中等的石芽数量占到80%以上;重量对石芽最终萌发率没有影响,但重量小的石芽萌发时间较早,重量大的石芽虽然萌发较晚但是最终萌生的幼苗数目较多。石芽重量和萌发结束时幼苗数目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连续去苗过程中,重量大的石芽萌发率和萌发幼苗数保持较高水平;经过贮藏的石芽与未经贮藏的石芽相比,萌发快且萌发整齐。经过15℃贮藏的石芽萌发最早,高温(25℃)和低温(4℃)贮藏均会使石芽最终萌发出的幼苗数目减少,3种温度下贮藏的石芽最终萌发率和幼苗长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2.
简要介绍了植物环蛋白的定义、结构特点、研究历史、分布、提取分离方法、化学合成与生物合成、生物活性与生物功能。并主要以从紫花蔓地丁( Viola labridorica) 中分离得到的六个环蛋白之一, cycloviolacin O2 为例介绍通过还原酶解- 质谱与二维核磁共振谱结合鉴定环蛋白结构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北京地区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的遗传变异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首次对北京地区2003~2004年63株HRSV分离株进行了G基因3’末端的第2个高度变异区的序列测定,并进行了基因分型和遗传变异的分析。使用不同的型特异性引物对GPA—F1和GPB-F1分别扩增A、B血清型HRSVG基因3’末端核苷酸序列,特异性扩增产物和随后的序列测定结果均显示,北京地区2003~2004年63株HRSV毒株中,96.8%(61/63)为A血清型,3.2%(2/63)为B血清型,说明北京地区在2003~2004年间存在HRSVA、B血清型共循环,但以A血清型病毒为主。分别对北京流行的A和B血清型病毒进行了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结果提示,61株北京A血清型分离株全部为GA2基因型;2株B血清型分离株为GB3基因型。由此看来,GA2基因型是北京地区2003~2004年的优势流行基因型。北京61株GA2分离株之问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87.8%~100%和77.9%~100%之间;2株B血清型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7%和88.1%。这说明在2003年和2004年有很多个不同的GA2基因型HRSV毒株在北京地区共循环,北京地区的HRSV流行存在着许多由不同病毒株引起的传播链。B血清型分离株Beijing04-11于G基因3’末端含有一个60个碱基的重复序列,这是HRSV多聚酶易于重复复制限定序列的一个极端的例子,有可能是HRSV逃逸免疫压力而不断进化的一种方式。该研究首次对北京地区2003年和2004年流行的HRSV进行了基因分型和遗传变异的研究,对于了解北京HRSV流行株的基因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北京乃至中国疫苗株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指导HRSV的免疫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54.
贯众的繁殖方法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贯众根茎及孢子的繁殖方法,为扩大药源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是生产重组蛋白药物最常用的表达系统。但在无蛋白培养基中,哺乳动物细胞生长活力差,且容易发生细胞凋亡,因而难以大规模培养。为解决此问题,应用双顺反子表达载体在CHO-dhfr-细胞中同时表达Igf-1/Bcl-2或Bcl-2/Cyclin E基因组合,通过Bcl-2使细胞获得抗凋亡能力;通过Igf-1或Cyclin E促进细胞生长分裂,使细胞获得在无蛋白培养基中生长的能力。以上述基因组合转染CHO-dhfr-细胞,应用Western blot从G418抗性克隆中分别筛选到Bcl-2高表达克隆若干个,对其中表达Bcl-2最高的CHO-IB3和CHO-BC1做进一步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分析,确认此两个细胞株分别高表达Igf-1/Bcl-2和Bcl-2/Cyclin E基因组合。分别通过撤去血清和加入放线菌素D诱导细胞凋亡,并以流式细胞术和DNA Ladder法检测细胞凋亡,证明CHO-IB3和CHO-BC1均具有较强的抗细胞凋亡能力。MTT法证明两个细胞株在不含血清的IMDM培养基中的增殖活力显著高于CHO-dhfr-对照细胞。在细胞培养瓶中的连续培养实验表明,CHO-IB3和CHO-BC1在本实验室设计的IMEM无蛋白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和活细胞数显著高于CHOdhfr-对照细胞。提示此两个细胞系能够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抗凋亡高活力生长,适于作为生物工程宿主细胞。  相似文献   
56.
假俭草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植物名称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又名百足草. 2材料类别成熟种子. 3培养条件(1)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MS 6-BA Q1mg·L-1(单位下同) 2,4-D 4.5.(2)继代培养基:MS 6-BA 0.1 2,4-D 4.0 Vc 5.0.(3)芽分化培养基:MS 6-BA 2.0 NAA1.0 CoCl25.0 TDZ 0.5.(4)生根培养基:1/2MS NAA 0.5 IAA 0.5 MET 0.5 活性炭0.1%.  相似文献   
57.
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林隙树木更替规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重庆缙云山大面积分布的亚热带次生性针阔混交林林隙树木更替规律,预测了该类型林林隙演替趋势。结果表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表现出强烈的相互更替模式,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anensis)等常绿阔叶树种自我更替与相互更替两种模式共存;林隙现实树木更替过程不能维持群落现有组成;Markov转移矩阵分析表明未来林冠层组成中马尾松种群将失去优势地位,整个群落将由针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58.
添加物对Bt制剂杀灭鳞翅目害虫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菜青虫幼虫为试虫,经室内毒力测定Bt制剂添加物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11种添加物加入Bt制剂后均有不同的增效作用,将增效添加剂加入Bt8010菌粉,置于54摄氏度恒温条件下贮放14d后,取出测定添加物对Bt8010菌的影响,结果有6种添加物,能明显降低温贮存后Bt8010菌的芽胞数与杀虫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种对Bt8010菌安全的增效添加物,按不同比例配成3组复合添加剂,再与Bt8010WP混合后,能明显提高对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杀灭活性。  相似文献   
59.
利用Fluo -3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自由Ca2 浓度([Ca2 ]i),研究了大黄素升高豚鼠结肠带细胞[Ca2 ]i 的量—效关系和动态变化特征,及GDP和胞外Ca2 浓度对其的影响。较低浓度大黄素随药物浓度增加使[Ca2 ]i 显著升高 ,更高浓度大黄素有超最大抑制效应。GDP对大黄素升高细胞[Ca2 ]i 的抑制作用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强。GDP和胞外Ca2 浓度影响大黄素诱发的[Ca2 ]i 动态变化的结果表明 :GDP使[Ca2 ]i 峰消失 ,胞外无Ca2 导致[Ca2 ]i 随时间显著下降 ,大黄素升高[Ca2 ]i 作用趋向消失。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