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环磷酰胺诱导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模型的建立(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由环磷酰胺两种不同给药方式诱导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模型的效果,并对效果较稳定的一种给药方式进行最佳造模剂量摸索,以期确定一个造模效果较好,毒副作用较低,利于观察治疗药物疗效的血小板减少症模型。模型A组,第1天尾静脉注射环磷酰胺200 mg/kg,然后连续6 d,每天1次以维持剂量30 mg/kg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模型B组,按150 mg/kg皮下注射环磷酰胺,每天1次,连续3 d。结果显示模型B组造模效果较好,故以模型B组给药方法进行剂量摸索实验。由第7天的血小板计数可知环磷酰胺低(100 mg/kg)、中(120 mg/kg)、高(140 mg/kg)剂量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而低剂量组与其他组比较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更有利于观察治疗药物的作用,可用于具有升血小板作用药物的药效学研究  相似文献   
82.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分别在长江流域下游棉区(江苏南京)和黄河流域黄淮棉区(河南安阳)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定量研究氮素水平对花后棉株生物量、氮素累积特征及氮素累积利用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棉株总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随花后棉株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符合S型曲线,安阳、南京试点分别以360kg.hm-2、240kg.hm-2氮素水平的总生物量、氮素累积最多,其动态累积模型的特征参数值最为协调,皮棉产量最高。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施肥量来调节初花后棉株生长特征值,从而获得高产。棉株氮素累积利用率随初花后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呈现为不规则的S型曲线变化趋势,计算两试点的氮素累积利用率、瞬时利用率,安阳试点以360 kg.hm-2的施氮水平为最优,南京以240 kg.hm-2最高;施肥过多不仅利用率低,而且易造成营养器官比例加大,棉株虽可获得较大的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但不能适时向生殖器官转移,皮棉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83.
由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引起的水稻矮缩病害,最早由日本报道,随后在东南亚等国以及我国的福建、云南等南方稻区普遍发生,云南主要发生于中部及南部地区[1]。水稻在苗期至分蘖期感病后,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叶片浓绿,僵直,出现白斑,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在暴发流行年份可以引起水稻的严重减产。RDV在分类上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植物呼肠孤病毒属(Phytoreovirus)成员,病毒粒子为正十二面体球形结构,直径约为69.3nm,无刺突,无脂蛋白外膜包被,具有双层的蛋白衣壳[2]。病毒基因组由12条双链RNA片段组成,其中S8编…  相似文献   
84.
2007-2008年, 广西崇左智人洞发现了3件智人化石标本, 智人Ⅱ号为下颌右侧第3臼齿伴有部分下颌骨, 智人Ⅱ号为游离的下颌右侧第2或第3臼齿, 智人Ⅲ号为人类下颌骨中间部分残段。釉系测年结果显示其为距今10万年左右, 是目前东亚地区最古老的早期现代人。这3件化石标本显示出一系列的病理及异常现象:智人Ⅱ号牙齿齿根大部分暴露, 牙槽骨萎缩, 个体生前患有严重的牙周炎; 智人Ⅱ号牙齿龋病严重伴随齿根部大区域突起的白色钙化状的牙骨质增生, 个体生前可能患有严重的牙周组织炎症; 智人Ⅲ号下颌骨牙列拥挤, 双侧中门齿扭转, 双侧前臼齿对称性出现根尖周炎症状, 最大可能个体生前双侧前臼齿具有畸形中央尖, 突出的牙尖折断后牙髓感染导致根尖部牙槽腔扩大。更新世古人类出现龋病的情况非常罕见, 智人洞发现的人类龋齿是目前我国乃至东亚地区报道的最早的龋病病例。智人Ⅲ号下颌显示的牙列拥挤与牙齿扭转对于探讨人类咀嚼器官的退行性演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旨在构建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衣壳支架蛋白ICP35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在HSV-2增殖中的表达特性。以HSV-2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HSV-2 ICP35的编码基因UL26.5,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将纯化的重组ICP35免疫家兔后获得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检测ICP35在HSV-2增殖中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HSV-2 UL26.5基因的PCR产物大小约为1 065 bp,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3×104,免疫家兔的血清抗体可特异性识别HSV-2 ICP3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HSV-2 ICP35可在感染后8 h出现于细胞核周围,12 h表达量进一步增加并向细胞核内聚集,16 h后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均可检测到聚集成斑点状的衣壳支架蛋白。结果表明,HSV-2 ICP35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及对其在HSV-2增殖中表达特性的分析,将为研究UL26.5基因的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筛选药物靶标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6.
甜瓜远缘群体果实糖含量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栽培甜瓜0246为母本,野生甜瓜Y101为父本,构建了P1、P2、F1、F2、B1、B26个世代,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探讨了甜瓜果实糖含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果糖含量、葡萄糖含量和总糖含量遗传均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控制(E-0),主基因在F2中的遗传率分别达到90.32%、82.42%和94.66%。蔗糖含量受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控制(D-2),主基因在F2中的遗传率达到83.76%。甜瓜果实糖含量相关性状遗传体系中主基因具有重要作用且环境方差所占比例较小,适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87.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荷人膀胱癌 SCID 鼠人化复合型的方法,为在人免疫重建荷人膀胱肿瘤 SCID 鼠型检测重组 BCG 的免疫刺激和免疫保护中打下基础。方法: 经 SCID 鼠腹腔内注射人 PBL、 皮下接种 RT4 膀胱癌细胞, 于接种后 4 周检测 SCID 鼠体内人免疫细咆水平(IgG 和 CD 3+ 、 CD 4+ 、 CD 8+ T 细胞)及脾脏重量, 观察皮下成瘤潜伏期及成瘤率。结果: 型组 100% 成 瘤,病理类型为移行细胞癌; 检测 SCID 鼠血中人 IgG 均一定水平存在, 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人 CD 3+ 、 CD 4+ 、 CD 8+ T 细胞在鼠血及脾中均有表达, 而对照组均未检出(P<0.05); 4 周鼠脾重平均(178.9± 45.2)mg。较对照组(40.6± 14.8)mg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腹腔注射人 PBL、 皮下接种 RT4 膀胱癌细胞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人化荷人膀胱癌 SCID 鼠 型, 较好地拟人浸润性膀胱癌体内生物学特性,是膀胱癌免疫基因治疗的较理想型。  相似文献   
88.
氮素对花铃期干旱再复水后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5~2006年在江苏南京农业大学卫岗试验站进行盆栽试验, 设置正常灌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和棉花(Gossypium hirsutum)花铃期土壤短期干旱处理(将正常灌水的棉花自然干旱持续8 d, 以棉株出现萎蔫症状为标准, 之后复水至正常灌水水平), 每个处理再设置3个氮素水平(0、3.73、7.46 g N·pot-1, 分别相当于0、240、480 kg N·hm-2), 研究氮素对花铃期干旱及复水后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花铃期干旱条件下, 土壤相对含水量迅速减少, 并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干旱处理结束时, 与正常灌水处理相比, 干旱处理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显著降低, 但干物质根冠比(R/S)与氮素累积量根冠比(RN/SN)增大; 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升高, 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 同时, 丙二醛(MDA)含量相应增大。花铃期短期干旱亦显著降低棉花根系活力与叶片净光合速率。施氮可提高干旱处理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 降低SOD活性, 增强POD与CAT活性, 但以240 kg N·hm-2水平最有利于根系生长, 其内在生理机制表现为R/S与RN/SN最小, 膜脂过氧化程度最低, 而根系活力最强, 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亦最高。复水后, 干旱处理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处理; 内源保护酶活性相应变化, 其根系MDA含量与正常灌水处理已无显著差异; 根系活力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处理。施氮有助于增加复水后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 提高POD与CAT活性, 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 增强棉花根系活力, 从而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综合分析认为, 过量施氮或施氮不足均不利于棉花根系生长,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设置的3个氮素水平中, 花铃期干旱胁迫下以240 kg N·hm-2, 且基施50%, 初花期追施50%较适宜。  相似文献   
89.
棉花临界需氮量动态定量模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江苏南京和河南安阳两个生态区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基于作物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和干物质动态累积模型,建立了棉花花后动态临界氮吸收速率、临界氮需求量的定量化模型.结果表明,两生态区的临界最大氮吸收速率均出现在花后42 d,分别为5.3和4.4 kg·hm-2·d-1,临界快速氮累积期分别在花后的23~59 d和23~61 d,安阳的最大临界日需氮量明显大于南京.根据模型得到:安阳生态区适宜施氮量在240~360 kg·hm-2 之间,且360 kg·hm-2 条件下其氮累积接近临界需求,南京生态区240 kg·hm-2施氮量的氮累积与临界值相近.两区域基肥施用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26%和27%,且适宜的追肥时间应在花后22 d左右.由于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不同氮处理试验,有合理可靠的生理依据,为定量确定不同气候区域的动态施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水稻矮缩病毒昆明分离物抗血清制备及免疫捕捉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 S,RDV)引起的水稻矮缩病害,最早由日本报道,随后在东南亚等国以及我国的福建、云南等南方稻区普遍发生,云南主要发生于中部及南部地区[1].水稻在苗期至分蘖期感病后,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叶片浓绿,僵直,出现白斑,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在暴发流行年份可以引起水稻的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