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氨基酸转运载体LAT1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动物氨基酸的跨膜运输由多种氨基酸转运载体蛋白介导,其中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AT1)属于L系统,主要转运大分子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中性氨基酸。研究表明,LAT1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肝脏、骨髓、大脑、胎盘、心脏和睾丸组织中,LAT1在恶性肿瘤中大量表达,对其不断的增殖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对氨基酸转运载体LAT1的研究仍是空白,鉴于LAT1的研究在医学、营养等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意义,本文就氨基酸转运载体蛋白LAT1的表达、调节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2.
南方高丛蓝浆果‘南月’实生后代果实特性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方高丛蓝浆果(Vaccinium corymbosum hybrids)品种‘南月’(‘Southmoon’)实生后代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种子数、果色、口感以及蒂痕类型等果实特征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月’实生后代的单果质量为0.64~2.15g,果实横径为10.0~16.4mm;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1%-15.8%,其中有37%的单株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0%以上;单果种子数为3~93粒,有18%的单株单果种子数小于25粒;果实颜色以蓝紫色和黑蓝紫色为主,比例分别为50%和42%;果实口感以中等和好2个等级为主,比例分别为50%和40%。在对果实的主要特征和经济性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初步筛选出21个‘南月’实生后代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83.
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催化生成的N-乙酰谷氨酸(NAGS)对于哺乳动物尿素循环第一个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变象异构激活是必需的。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定位于肝脏和小肠线粒体基质中,通过提供N-乙酰谷氨酸调节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的活性来调节尿素合成。我们用RT-PCR方法从宁乡猪肝脏中扩增了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的开发阅读框,并将此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了pET-NAGS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BL21(DE3),在IPTG诱导下表达His-NAGS融合蛋白。通过SDS-PAGE,得出NAGS分子量约为40kDa。一步亲和层析纯化后,我们将纯化后的NAGS蛋白注射到新西兰大白兔中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测试抗体,结果表明此抗体有较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次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来源于宁乡猪的NAGS。  相似文献   
84.
胚胎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有着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胚胎干细胞建系技术不能避开对卵细胞的操作, 成为ES细胞临床应用的障碍。通过反转录病毒载体系统, 在小鼠和人类高度分化细胞中表达干细胞因子Oct4, Sox2, Klf4和/或c-Myc等基因, 再经过干细胞标志因子Nanog或Oct4筛选, 可以获得与ES细胞特性十分近似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系。这种不依赖于卵细胞的多能干细胞建系方法无疑是干细胞实验技术的重大进展, 也是对现有重编程理论假设的突破。综述了诱导多能干细胞系建系实验结果, 并对诱导重编程的机制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系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5.
天女木兰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名称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又名天女花、小花木兰、山牡丹. 2材料类别种子. 3培养条件种胚萌发培养基:(1)B5 6-BA 0.5 mg·L-1(单位下同) NAA 0.05.继代繁殖培养基:(2)B5 TDZ 0.3 NAA 0.03 VC(抗坏血酸)500.0或AC(活性炭)500.0;(3)B5 6-BA 2.0 NAA 0.2 VC 500.0或AC 500.0.继代苗生根培养基:(4)1/2B5 NAA0.5 AC 1000.0 VB(维生素B)20.0.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5)B5 6-BA 2.0 2,4-D 0.5 VC 500.0.以上培养基均附加3.0%蔗糖、0.6%琼脂,pH 5.8~6.0,121~124℃下灭菌20 min.光照度1000 lx左右,光照14~16 h·d-1,培养温度白天(23±2)℃,夜间20℃.  相似文献   
86.
对傣,佤,拉祜和藏族4个群体的99名个体mtDNA非编码区(D-loop)高变区I 16048-16569及I-41的563bp片优进行序列分析,计算了核酸多态度,并用Neighbro-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在进化树中,99个mtDNA序列分别聚在4个群中,所有在COII/tRAN^Lys基因间序列存在9bp 缺失的个体均聚在C1如中,C2群由1个佤族个体和4个藏族个体组成,C3群中除2个藏族个体外均为其他3个民族个体,4个群体的大部分个体聚在C4群,根据核酸多态度计算的净遗传距离重建的进化树显示,傣族,佤族和拉祜族的亲缘关系较接近,与藏族距离较远,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他们的地理分布是非常一致的,而拉枯族与相传同为氐羌后裔并有相近语言的藏族遗传距离却较远,这一结果提示这两个民族可能具有不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87.
We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Y-chromosome haplotype using 19 Y-SNPs in Han Chinese populations from 22 provinces of China. Our data indicate distinctive patterns of Y chromosome between southern and northern Han Chinese populations. The southern populations are much more polymorphic than northern populations. The latter has only a subset of the southern haplotypes. This result confirms the genetic difference observed between southern and northern ethnic populations in East Asia. It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first settlement of modern humans of African origin occurr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East Asia during the last Ice Age, and a northward migration led to the peopling of nor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88.
一株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自然环境中筛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降解能力较强的微生物,并研究其降解特性和代谢途径。【方法】从杭州市河道污水出口的淤泥中筛选到DBP降解菌ZJUTW,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考察该菌株对DBP的降解特性,并用GC-MS分析降解中间产物。【结果】该菌株经鉴定为Arthrobacter sp.,降解DBP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30°C和7.0-8.0,可降解多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当DBP浓度为800 mg/L时,半衰期为10.47 h;菌株的休止细胞(OD_(600)=1.2)可在20 h内将1 200 mg/L的DBP完全降解。利用GC-MS进行中间产物分析,该菌株可通过酯交换方式起始DBP的降解。【结论】Arthrobacter sp.ZJUTW对DBP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和较高的耐受性,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多功能特异性DNA-蛋白结构,覆盖在染色体末端,保护基因组的稳定性。端粒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协助染色体配对、联会、同源重组和分离。精子中的端粒可能在精子的受精能力和胚胎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端粒与生殖的相关性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热点,但精子端粒与男性不育间的相关性并不明确。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中国特发性男性不育人群(126例)和正常可育男性人群(138例)的精子相对端粒长度,结果发现,特发性男性不育病例的精子平均相对端粒长度(2.894±0.115)低于正常对照组(4.016±0.6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097×10-5);并且精子相对端粒长度与精子密度、精子总数和精子活力都有显著的相关性:精子数量较多和/或精子活力较高,精子相对端粒长度较长。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人群中,精子端粒长度与特发性男性不育具有相关性,精子的端粒长度可能影响精子发生和精子的功能,精子端粒的缩短导致精子数目及活力的降低从而导致男性不育。  相似文献   
90.
以含有部分Bcl-X序列的微小基因为研究模型,研究了TPA对Bcl-X前体mRNA选择性剪接在体内和体外的调控作用。通过RT-PCR和定点突变实验检测,结果表明PKC信号系统能调控Bcl-X前体mRNA选择性剪接,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应答序列来调控Bcl-X前体mRNA5’上游和下游剪接位点的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