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4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构建两个高表达人TNFα和IL-1β细胞系,建立抗炎药物筛选细胞模型。方法:运用PCR的方法从载体pCMVSport-TNFα和p CMVSport-IL1β上扩增目的基因,以亚克隆方法将目的基因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和pFLAG-CMV中,用单酶切、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鉴定重组效果,然后将重组成功的质粒转入HEK293细胞系内,挑选能够稳定表达并遗传的单克隆细胞株,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析其表达效果。结果:三种鉴定方法均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株T3、T4均能较高表达炎症因子TNF-α;细胞株I2、I3、I5均能较高表达炎症因子IL-1β。结论:成功构建了TNFα和IL-1β靶标的药物筛选细胞模型,为筛选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相似文献   
92.
目的:为了检测RET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过程中中脑黑质部位的表达变化,并探索其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本实验将C57BL/6 d、鼠分为三组:MPTP组、NS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小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慢性损伤模型,设立第一周到第六周六个时间点(1w-6w),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中脑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TH)和PET的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随给药次数及时间延长,悬挂实验中,MPTP组悬挂评分逐渐下降,MPTP组第三周给药以后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跳台实验中,小鼠受电击后跳上跳台的时间逐渐延长,错误次数逐渐增多.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在检测的各时间点,在小鼠中脑黑质一直有RET阳性细胞存在,且与TH阳性细胞共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H在给予MPTP后第三周表达开始降低,RET在给予MPTP后第一周和第二周持续高表达,并且也从第三周开始,其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这种表达变化提示RET的表达与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检测NCAM.140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过程中中脑黑质部位的表达变化,探索其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小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慢性损伤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blotting检测中脑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TH)和NCAM-140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小鼠中脑黑质一直有NCAM-140阳性细胞存在,且与TH阳性细胞共表达;TH在给予MPTP后第三周表达开始降低,NCAM-140在给予MPTP后第一周至第三周持续高表达,并且从第四周开始,其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NCAM-140的表达与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4.
基于海口市1961—2007年的气象资料以及1989—2007年的城市化水平,对海口市气候环境变化及其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1961—1990年相比,海口市1995—2007年气温呈明显的增高态势,年均增温0.93 ℃;而相对湿度则明显降低,年均湿度降低了3%;海口市年均气温、年均相对湿度与城市化水平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说明城市化较好地解释了近20年来海口市气候要素的变化.海口城市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气候环境要素,而且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使酸雨次数增加、年均酸雨pH值降低.  相似文献   
95.
研究了黄瓜品种津研4号(感枯萎病)、津春4号(抗枯萎病)和云南黑籽南瓜根系分泌物对津研4号黄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处理的黄瓜枯萎病发病早,接种后第15天病株率显著高于对照,至第20天时病株率与对照相近;而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处理的病株率一直显著小于对照.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浇灌的植株株高、鲜质量降低,根系活力下降、电导度(伤害度)增加,而抗病品种和云南黑籽南瓜根系分泌物处理对植株影响较小.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促进了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长,而抗病品种和云南黑籽南瓜根系分泌物则抑制了病菌生长.  相似文献   
96.
采用抑制剂加入法估算了中肋骨条藻、棕囊藻和东海原甲藻在不同生长期内二甲基硫化物的产生与消耗速率.结果表明:颗粒态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p)和颗粒态二甲亚砜(DMSOp)在3种藻类的不同生长期内均为净消耗,溶解态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d)和溶解态二甲亚砜(DMSOd)的含量受藻类产生与细菌病毒消耗控制,在藻类不同生长期内存在不同的产生与消耗速率,而二甲基硫(DMS)在3种藻不同生长期内均为净产生.同一种藻在不同生长期内以及不同藻在相同生长期内二甲基硫化物的产生与消耗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表明藻类的生理状态和种间差异均对二甲基硫化物的产生与消耗速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7.
经系统分离得到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混合物后,取该混合物约1g,用少量的氯仿溶解,加入少量的层析用硅胶(100~200目)拌匀,减压使氯仿蒸干。将吸附有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硅胶装在已装好的硅胶层析柱的上端,然后进行洗脱。通过实验,得到了最佳分离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条件:硅胶与混合物的质量比=150:1;层析柱长与直径的比=23:1;洗脱剂比例: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V/V)=17:1;减压淋洗。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fMLP诱导中性粒细胞的极性变化,并结合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变化曲线分析不同时相细胞的极性化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胞内[Ca^2+].变化进行监测,细胞极性化情况通过倒置显微镜来分析。结果:胞内[Ca^2+]i变化主要包括静息期(0s)、快速上升期(10s)、快速下降期(150s)、慢速下降期(250s)和终末期等5个阶段,在这5个阶段的10s时细胞膜开始皱缩,启动细胞极性化过程,之后呈现为不断的极性化和去极性化过程。结论: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可能启动了中性粒细胞的极性化,但对之后的极性化过程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
【背景】投加微生物菌剂是强化生物处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反硝化是污水脱氮除磷的关键步骤,但目前对于反硝化微生物菌剂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驯化高效反硝化聚磷菌菌剂,并对系统进行生物强化。【方法】采用两阶段法快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筛选高效脱氮除磷功能菌株NC1-1并进行鉴定,以NC1-1为菌种来源制备干粉菌剂,研究菌剂强化A2SBR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结果】历经36 d后反硝化聚磷菌富集成功,菌株NC1-1经鉴定属于戈登氏菌属,其脱氮除磷率分别为89.46%和91.68%。麦麸、玉米粉配比为85%:15%、NC1-1投菌量为20 mL、发酵液用量20 mL的条件下成功制得干粉菌剂,干粉菌剂最佳投加量为10%的A2SBR系统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NO3--N去除率比未投加菌剂的A2SBR系统提高12.06%和11.52%。【结论】菌剂NC1-1的投加使A2SBR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能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反硝化聚磷菌菌剂提供了...  相似文献   
100.
从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角度研究森林群落的演替规律,是探究森林群落的退化与恢复过程及相关机制的重要途径,对于指导天然林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2018年,对面积为9.6 hm~2的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进行了第2轮调查,并从重要值、物种多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死亡率、补员率、种群大小变化率、相对适合度、胸径变异系数等角度分析了乔木层群落动态。结果表明:2018年的乔木个体为48科88属174种,较2013年增加了1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上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略有下降。DBH≥1 cm的乔木个体从68336个减少到63897个,共死亡7430个个体,补员2991个个体。群落的年死亡率为2.30%,年补员率为0.96%,种群大小变化率为-1.34%,相对适合度为0.42。群落的平均胸径从5.02(±0.02) cm上升为5.49(±0.03) cm。28个重要值之和由71.92%下降为71.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