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为获得分泌抗人β-actin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通过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人β-actin蛋白,以纯化的人β-actin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过细胞的融合及筛选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人β-actin蛋白McAb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2B4。采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对McAb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适用范围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 kDa,可溶于8 mol/L尿素;杂交瘤细胞上清的抗体效价为1×10^5,腹水的抗体效价为1×10^7;间接ELISA结果表明,杂交瘤细胞在体外传20代或液氮冻存3个月后,分泌的抗体效价不变;37℃保存24 h后,抗体的效价开始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识别人、鼠、兔和鱼的β-actin蛋白,与其发生特异性反应。2B4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试验,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北京大学与中南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探寻两所高校之间的差别。结果显示两所高校神经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基本符合培养目标,北京大学课程设置较中南大学更加全面合理,尤其在学术道德、实验技能、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课程设置优于中南大学,建议中南大学新设或加强部分课程。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心肌造影负荷超声心动图(MCSE)定量心肌血流判断存活心肌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对20例冠心病患者行持续静脉滴注法MCSE,按1:4的比例于收缩末期触发的方式提取图像,采集图像后脱机分析及彩色编码。计算灌注正常区域和灌注缺损区域的A.β值,根据A.β值确定心肌存活与否,将判定结果正电子断层显像(PET)进行对照。结果:17例病人(85%)获得满意图像,灌注正常区和灌注缺损区的A.β值分别为59.32±11.54和5.69±1.78;灌注正常区在Dob 5μg、10μg时的A.β均值分别为69.57±8.13和76.65±13.61,且均高于静息时A.β值,与PET判定坏死的心肌节段一致。结论:MCSE能从血流定量水平判断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在父系HBeAg阳性的流产胚胎中,乙型肝炎病毒在绒毛中的表达。方法:募集仅父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组合,即母HBsAg(-)且父HBsAg(+)流产胚胎。按以下组合将入选对象分为4组:组1为父HBeAg(+)母HBsAb(+);组2为父HBeAg(+)母HBsAb(-);组3为父HBeAg(-)母HBsAb(+);组4为父HBeAg(-)母HBsA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胎儿父、母亲血清进行乙肝抗原、抗体检测,并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对胚胎绒毛进行HBV DNA检测。结果:父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142例胚胎中,仅在父系HBeAg阳性组别(1、2组)84例胚胎中发现3例绒毛HBV-DNA升高,阳性率为3.57%。其中父HBeAg(+)母HBsAb(-)组合中2例,父HBeAg(+)母HBsAb(+)组合中1例。父系HBeAg均阳性,母系HBsAb阳性与阴性组间子代绒毛HBV-DNA升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eAg阳性父亲可能更容易导致乙肝父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肝脏囊性包虫病患者分为两组:143例行内囊摘除术,83例行外囊完整剥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全囊摘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均明显少于内囊摘除组(P均<0.05)。结论:外囊完整剥除术是一种安全、方便、损伤小的根治性术式,有利于降低包虫复发和胆瘘等并发症,关键在选择适应征及正确认知和处理包虫外囊周围管道。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合并横纹肌溶解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5月住院患者查阅病例资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根据肌酸激酶升高与否,分为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组(A组)和血清肌酸激酶正常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A、B两组比较,A组较B组血清尿素氮、肌酐、肌红蛋白明显升高,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但出院时A组较B组每天每公斤胰岛素剂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3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大于1000U/L,符合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诊断标准。结论:糖尿病酮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应重视肌酶检查,早期诊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保护肾脏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中药麝香胶囊对小鼠实验性肿瘤的疗效。方法昆明小鼠分别接种艾氏腹水癌、S-180、肝癌细胞株(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三种癌细胞株,接种24h后开始给予中药麝香胶囊,每日1次,共10d。分高、中、低三个剂量给药(4、2、1g/kg以主药麝香药量计)。阳性对照以天仙丸胶囊(1g/kg)一次性灌服。阴性对照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服。接种实体瘤动物于第10天处死,称瘤重,计算抑瘤率;接种腹水瘤动物,观察存活时间,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中药麝香胶囊对实体癌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但未达到药典规定的抑瘤率30%的要求;对腹水癌也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但也未达到药典规定生命延长率50%的要求;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中药麝香胶囊抑瘤作用不明显,其配方及剂型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改进。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形成的生物膜(biofilm,BF)主要成分藻酸盐的干预作用,研究其对藻酸盐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表达和合成过程中限速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对藻酸盐降解的影响。方法建立铜绿似单胞菌临床分离株BF体外模型,培养7d后得到成熟BF。将BF内的细菌振荡下来后,用疏酸-苯酚法检测氨溴索对藻酸盐含量的影响;RT-PCR检测藻酸盐合成过程中重要基因algD、algU、algR和mucA的mRNA表达;分光光度计检测合成过程中限速酶——GDP-甘露糖脱氢酶(guanosine diphospho-D-mannose dehydrogenase,GMD)的活性,并检测藻酸盐的降解情况。结果在氨溴索3.75mg/ml作用下,藻酸盐含量(mg/g)由86.4024&#177;0.8588下降到59.9199&#177;0.5803(F=66.2,P〈0.01);其合成重要基因algD、algU、algR和mucA的mRNA的表达分别由1.2994&#177;0.0173、1.0488&#177;0.0457、0.9888&#177;0.0267和0.8731&#177;0.0336变化为1.0253&#177;0.0265、0.9594&#177;0.0106、0.8536&#177;0.0179和1.0770&#177;0.0503(F=91.9,41.1,88.4和56,9,P均〈0.05);其合成限速酶GMD活性由0.0989&#177;0.0055下降到0.0558&#177;0.0016(F=121.2,P〈0.01);藻酸盐的降解量(△mg/g)由1.4122&#177;0.0073变化为1.4175&#177;0.0019(F=21.81,P〉0.05)。1.875mg/ml氨溴索作用下,有同样的趋势但效应不如高浓度明显。结论氨溴索可以降低铜绿假单胞菌BF藻酸盐的含量,影响藻酸盐合成过程中重要基因algD、algU、algR和mucA的mRNA的表达,降低藻酸盐合成限速酶GMD活性,但对藻酸盐的降解无影响。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形成的生物膜(biofilm,BF)主要成分藻酸盐的干预作用,研究其对藻酸盐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表达和合成过程中限速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对藻酸盐降解的影响。方法建立铜绿似单胞菌临床分离株BF体外模型,培养7d后得到成熟BF。将BF内的细菌振荡下来后,用疏酸-苯酚法检测氨溴索对藻酸盐含量的影响;RT-PCR检测藻酸盐合成过程中重要基因algD、algU、algR和mucA的mRNA表达;分光光度计检测合成过程中限速酶——GDP-甘露糖脱氢酶(guanosine diphospho-D-mannose dehydrogenase,GMD)的活性,并检测藻酸盐的降解情况。结果在氨溴索3.75mg/ml作用下,藻酸盐含量(mg/g)由86.4024±0.8588下降到59.9199±0.5803(F=66.2,P〈0.01);其合成重要基因algD、algU、algR和mucA的mRNA的表达分别由1.2994±0.0173、1.0488±0.0457、0.9888±0.0267和0.8731±0.0336变化为1.0253±0.0265、0.9594±0.0106、0.8536±0.0179和1.0770±0.0503(F=91.9,41.1,88.4和56,9,P均〈0.05);其合成限速酶GMD活性由0.0989±0.0055下降到0.0558±0.0016(F=121.2,P〈0.01);藻酸盐的降解量(△mg/g)由1.4122±0.0073变化为1.4175±0.0019(F=21.81,P〉0.05)。1.875mg/ml氨溴索作用下,有同样的趋势但效应不如高浓度明显。结论氨溴索可以降低铜绿假单胞菌BF藻酸盐的含量,影响藻酸盐合成过程中重要基因algD、algU、algR和mucA的mRNA的表达,降低藻酸盐合成限速酶GMD活性,但对藻酸盐的降解无影响。  相似文献   
70.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与脑出血及脑缺血模型大鼠脾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初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模型组(采用VII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组(采用线栓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阻塞),分离大鼠脾淋巴细胞,提取总蛋白质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软件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TOF-MS)技术进行鉴定并分析.结果:胶质细胞成熟因子γ等9个蛋白在脑出血和脑缺血模型组表达上调,膜联蛋白III在脑出血和脑缺血模型组表达下调.结论:建立了分辨率高重复性较好的脑出血及局灶性脑缺血脾淋巴细胞总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鉴定一些与脑血管病脑损伤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深入研究脑血管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