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以发表的大鼠心肌线粒体肌酸激酶肌模型亚基基因(sMiMi-CK)的cDNA序列,设计并人工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大鼠心肌总RNA为模板,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一段编码大鼠心肌sMiMi-CK的DNA片段(1.33kb),将该片段克隆到载休pUC19上并进行初步鉴定,然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与国外以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证明已得到sMiMi-CK基因,为今后sMiMi-CK基因的表  相似文献   
102.
文章对眼组织细胞内的激光等离子体诱导蚀除的发展现状、物理机理及未来趋势做了综合评述,并从理论上解释了眼组织内等离子体的屏蔽机制,同时提出了更有效蚀除即把副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3.
基于CRISPR-dCas9的基因转录激活表达能够避免基因异位表达带来的表型干扰,同时使基因有效地特异性表达。该研究利用新型CRISPR-Act3.0表达系统,在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中对维管形成层特异表达转录因子ANT(AINTEGUMENTA)进行基因转录激活,创制遗传材料,并对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首先对毛果杨PtrANTs转录因子进行同源分析,选取其中的PtrANT-4进行后续研究,对该基因进行克隆并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其次在PtrANT-4启动子上设计3条gRNAs,构建CRISPR-dCas9转录激活表达载体,利用原生质体瞬时转化法检测该载体的表达;最后将该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毛果杨,获得PtrANT-4转录激活遗传材料。结果表明:毛果杨中有4个PtrANTs转录因子,选取的PtrANT-4基因CDS序列全长为2 058 bp,编码685个氨基酸,在毛果杨侧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特异表达。基于CRISPR-Act3.0表达系统成功构建的转录激活载体,在毛果杨木质部原生质体中转化后具有激活PtrANT-4表达的作用。获得...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以及心绞痛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体内TG、TC、LDL-C及HDL-C表达水平。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降压作用及心绞痛改善作用均显效率显著提高(P0.05);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TG、TC、LDL-C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TG、TC、LDL-C表达水平降低更显著,HDL-C表达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和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相比,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具有更好的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的控制血压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查明2014年10月10日甘肃省定西市一起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的发生原因、范围和途径,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查找可疑食物。结果:共计发病26人,罹患率28.9%;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腹痛、头痛为主;根据罹患率卡方检验(χ2=52.373,P=0.000)、病例对照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OR=14.000,95%CI:2.324~84.321),显示农夫折骨鸡为最可疑食物。结论:食用被细菌污染的农夫折骨鸡是导致本次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餐饮机构厨师的监督管理,提高卫生安全意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Wolbachia 是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和丝状线虫体内的一类共生菌, 能够以多种方式对宿主产生影响。精卵细胞质不亲和(CI)是其引起的最普遍的表型, 即感染Wolbachia的雄性宿主与未感染或感染不同品系的雌性宿主交配后, 不能产生后代或后代极少, 而感染同品系Wolbachia的雌雄宿主交配后则能正常产生后代。我们前期研究发现, 湖北武汉、 云南六库和天津3个地区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被Wolbachia感染。本研究旨在明确这3个地区黑腹果蝇中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对宿主生殖的影响。【方法】利用Clustal X软件对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 利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对Wolbachia进行分型。通过区内交配和区之间杂交的方式研究不同地区黑腹果蝇体内Wolbachia 的关系及其对果蝇生殖的影响。【结果】湖北武汉、 云南六库和天津3个地区黑腹果蝇中感染的Wolbachia都是属于A大组的Mel亚群。这3个地区果蝇感染的Wolbachia的序列类型(ST)不同, Wolbachia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湖北武汉和天津果蝇中的Wolbachia能引起强烈的CI表型, 而云南六库果蝇中的Wolbachia引起的CI强度相对较弱。武汉果蝇中Wolbachia不能完全挽救天津果蝇中Wolbachia引起的CI表型, 而天津果蝇中Wolbachia也不能完全挽救武汉果蝇中Wolbachia引起的CI表型。【结论】武汉和天津地区黑腹果蝇中的Wolbachia可能距离较远。Wolbachia的长期共生可能对黑腹果蝇的进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湖北武汉与云南六库的黑腹果蝇中感染的Wolbachia属于不同的序列类型, 这2个地区的黑腹果蝇已发生了一定的分歧, 产生了一定的生殖隔离。  相似文献   
107.
李福春  熊立新 《昆虫知识》2005,42(6):704-707
在岳阳地区农田菜地,寄生于小地老虎幼虫Agrotis ypsilon的线虫都是地老虎六索线虫Hexamermis agrotis。田间调查其寄生率高达44%~68%。并对地老虎六索线虫的生活史及温度、湿度、土壤肥料、日照等自然因素对该线虫生存繁殖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8.
犁头鳅早期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 (Günther)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 爬鳅科(Balitoridae) 犁头鳅属(Lepturichthys),是生活于急流石滩的小型底栖鱼类,分布于长江水系,主要借助其宽大平展的偶鳍和平坦裸露的胸腹部吸附在急流中的砾石表面,依靠角质化的锋利下颌刮食固着藻类和小型无脊椎动物[1-3].  相似文献   
109.
分子伴侣GroE系统能量传递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分子伴侣GroE系统与底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 :GroEL顶端结构域在GroES和靶蛋白结合之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GroEL的cis环上有与三磷酸腺苷ATP相结合的位点 ,ATP水解之后形成的ADP与活性中心的残基相结合 ,而这种结合除导致残基Thr30的构型发生了变化之外 ,其它残基的空间位置和构型基本保持不变 ,暗示其它残基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形成了刚性骨架 ,而与ADP分子磷酸键结合的残基Thr30则是能量传递的力点。  相似文献   
110.
伴刀豆球蛋白A-糖复合物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分析ConA与不同的糖特异性结合时其活性位点构象变化的特征。模拟分析了ConA糖结合活性中心氨基酸残基结构特征,同时对相应残基原子可及性表面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ConA在和不同的糖结合时,存在不同的结合方式;(2)不管ConA和什么糖结合,主要的作用是由活性中心的Tyr12、Asn14、Asp208和Arg228提供的;(3)无论是结合单糖还是寡糖,活性中心总是与第一个糖环起主要的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