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2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2580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4篇
  1965年   19篇
  1963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刺山柑是一种冬季落叶的、抗旱能力比较强的药用植物。虽然刺山柑的群落结果比较简单。但它是一种比较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国内外对刺山柑的种子萌发和组织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已经成功实现了刺山柑的快速繁殖。植物解剖学的结果表明:刺山柑根茎和叶片都表现出了旱生植物的典型特征。本文对刺山柑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萌发和组织培养以及适应干旱环境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2.
在近年来对水华蓝藻的调查中,确定了我国一水华蓝藻新记录属——拟浮丝藻属Planktothricoides(WoIoszyńska) Suda et Watanabe 2002。文中对该属及该属一个新记录种的主要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其相近属浮丝藻属Planktothrix进行了形态学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生物吸附剂Pseudomonas putida 5-X细胞的最佳制备条件,以提高其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并用Pseudomonas putida 5-X细胞为生物吸附剂处理含铜离子城市污水。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Pseudomonas putida 5-x细胞对铜离子的吸附容量可达87.3mg/g,经生物吸附过程处理后,废水中Cu^2 的含量降低至微量级,而且该吸附剂可有效循环使用5次。  相似文献   
994.
产L-乳酸米根霉PW352特性及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高产菌株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获得更适于工业生产的产乳酸菌株,以葡萄糖为碳源对PW352菌株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离子束诱变方法,对米根霉PW352进行改良,获得高产L( )—乳酸菌株RE3303,产酸能力达131~136g/L,最高可达140g/L,糖转化率为86%~90%,产酸比PW352提高75%。  相似文献   
995.
2005年11月(秋季)对位于黄河口的岔尖岛、大口河岛和望子岛三岛的高、中、低潮带(岔尖岛:C1、C2、C3;大口河岛D1、D2、D3;望子岛W1、W2、W3)所设的9个采样站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所获得的样品.结果表明,本次秋季调查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34种,其中多毛类种类最多,13种,软体动物11种,甲壳动物8种,其他类群2种;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栖息密度为164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61.12 g/m2;9个采样站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有较大差异,其中物种数最高的为D3站,最低的为C1站.黄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特征主要受底质、潮汐、季节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微囊藻毒素对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致毒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细胞培养诱导方法,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原代肝细胞的毒性效应.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经10、50、150、500 μg/L MC-LR体外诱导24h后,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SCGE)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出现明显的彗星拖尾现象,说明MC-LR可引起尼罗罗非鱼肝细胞DNA的损伤,并随着剂量的增加,DNA的损伤程度增大.PI/Annexin V双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表明MC-LR能明显引起肝细胞凋亡,与SCGE结果一致,且DNA损伤程度越大,细胞早期凋亡率越高,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本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细胞水平阐明MC-LR的毒性以及致毒机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白头鹎的代谢率与器官重量在季节驯化中的可塑性变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动物能量代谢的生理生态特征与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动物在清醒时维持身体各项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能量值,是内温动物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测定了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的BMR、内部器官(肝、心、肌胃、小肠、肾和整体消化道)和肌肉的重量,分析了白头鹎内部器官和肌肉重量的季节性变化及与BMR的关系.方差分析表明,白头鹎的BMR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较高,夏季最低.其内部器官及肌肉重量的变化同样有明显的季节性.相关分析表明,白头鹎的BMR与肝、心、消化道等内部器官和肌肉重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长毛对虾血细胞与血淋巴液的生化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毛对虾(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一种主要的水产经济动物.为了解其血淋巴液的基本特性,借助显微观察、生化实验等方法对长毛对虾的血细胞和血浆的细胞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毛对虾血细胞密度为(0.43±0.11)×107个/ml;可明显分无颗粒细胞:长径(9.7±1.4)μm、短径(5.8±0.8)μm,占细胞总数的16.2%±1.8%;大颗粒细胞:长径(11.3±1.3)μm、短径(6.7±1.7)μm,占细胞总数的46.6%±3.2%;小颗粒细胞:长径(7.1±0.4)μm、短径(5.4±0.4)μm,占细胞总数的35.7%±4.5%.在16~18℃下,60 min的反应时间内,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菌体细胞悬液(106~107个/ml)的吞噬率为67%±5%.长毛对虾血浆蛋白浓度为11.78 mg/ml,对3%的鸡血红细胞悬液的溶血相对活性为2.6,对5%的鸡血红细胞悬液的凝集效价为15~18.血浆平板抑菌实验表明,长毛对虾血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抗菌效果,抑菌圈大小为(10±1)mm,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圈大小为(6±2)mm.本工作为长毛对虾血浆中诸多活性多肽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高效产氢菌株Enterococcus sp. LG1的分离及产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ungate厌氧培养技术分别从厌氧污泥、好氧污泥及河底泥中分离出12株厌氧产氢细菌,并对其中的Enterococcus sp.LG1(注册号:EU258743)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株细菌为专性厌氧菌,经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阴性.通过16S rDNA碱基测序和比对证实,该菌株是目前尚未报道过的1个新菌种,初步确定其细菌学上的分类地位.同时,以灭菌预处理的污泥为底物培养基,对该菌的产氢能力及污泥发酵过程中底物性质变化(SCOD、可溶性蛋白质、总糖和pH值等)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产氢茵Enterococcus sp.LG1的发酵过程中只有H2和CO2产生,无CH4产生.产气量最高为36.48 mL/g TCOD,氢气含量高达73.5%,为已报道文献中以污泥为底物发酵制氢中之最高.根据污泥发酵产物分析得知,该菌的发酵类行为典型的丁酸型发酵.  相似文献   
1000.
模拟酸雨对小黑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小黑麦品种中饲237为材料。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条件下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种子脱氢酶含量、幼苗鲜重、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电导率等指标。结果表明,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及种子脱氢酶含量、幼苗鲜重、叶绿素含量等随酸雨pH值减小整体呈降低趋势,叶片电导率则随酸雨pH值减小而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