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本文对危害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钻蛀性害虫合欢吉丁Agrilus subrobustus Saunders各虫态形态特征及危害特性进行了研究与描述,深入探索其虫道三维结构,以期为合欢吉丁的发生监测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记述整理了合欢吉丁学名的变化过程,详细地观察并描述了剖腹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首次研究总结其坑道系统的各指标特点:虫口密度、坑道长宽、侵入孔特征、蛹室特征、羽化孔特征等,明确了完整虫道的发生发展规律;基于坑道拍照、各向量指标测量,对坑道进行科学手绘,使用Autodesk Maya软件完成合欢吉丁完整虫道的三维重建。【结果】合欢吉丁幼虫细长、乳白色,蛹为裸蛹。成虫铜绿色具金属光泽,观察对比其前胸背板长宽比、盘区和肩前隆脊形态,前胸腹板突形状,鞘翅柔毛分布位置,阳茎形态等特征,结合文献,明确其学名为Agrilus subrobustus Saunders。合欢吉丁主要危害树干韧皮部及木质部,具向阳性;在树皮下钻蛀坑道,侵入孔圆形,不超过1 mm;蛹室米粒状,多位于木质部,少数位于韧皮部;羽化孔"D"型;坑道形状具有规律性,可分为3种:"Z"字型及其变型,密集上下迂回型,椭圆或近半圆型坑道。【结论】基于形态特征的详细描述、学名厘定,有利于合欢吉丁的鉴定及学名的正确使用;完整虫道的复原便于在非成虫期结合寄主种类鉴定害虫种类、评估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为合欢吉丁的监测提供了具体的判别方法,为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2.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最广泛使用的OTC类非甾体镇痛药物。APAP服用过量是急性肝衰竭入院的最主要原因。进入体内的APAP大部分在肝脏被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和磺基转移酶(SULT)代谢为无毒化合物,继而经由肾脏和胆汁排泄。少于10%的APAP被Ⅰ相酶——细胞色素P450酶系——生物转化为高活性中间产物N-乙酰基-对苯醌亚胺(NAPQI)。NAPQI由谷胱甘肽代谢为APAP半胱氨酸共轭产物,由此引起细胞损伤。核受体(NRS)是进化相关的DNA结合转录因子的超家族成员之一,它广泛参与多种生理过程。最近研究表明,核受体中的孕烷X受体(PXR),构成型雄烷受体(CAR),肝X受体(LXRα),法尼酯X受体(FXR)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通过对Ⅰ相酶,Ⅱ相酶或肝转运体的调节,参与了APAP引起的肝毒性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3.
以广泛分布于新疆荒漠地区的建群种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3个样地101份梭梭同化枝样品δ~(13)C值的测定,分析了梭梭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海拔、日照时数、潜在蒸散量、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的关系,并讨论了不同生境下梭梭同化枝δ~(13)C值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梭梭同化枝δ~(13)C平均值为-14.15‰,其在95%置信区间的变化范围为-13.14‰—-15.38‰,表明梭梭是C_4光合途径的植物。(2)梭梭同化枝δ~(13)C值与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日照时数、潜在蒸散量和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我们推测梭梭同化枝δ~(13)C值对各环境因子响应趋势的不同,可能是由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它是梭梭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一种策略。(3)在不同生境下,梭梭同化枝的碳同位素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当梭梭群落中的主要伴生种为白刺、红砂时,其δ~(13)C值最高,当主要伴生种为沙拐枣和假木贼时,其δ~(13)C值最低。在灰漠土与灰棕漠土样地中的梭梭δ~(13)C值高于棕钙土、风沙土、石质土样地;盆地中梭梭同化枝δ~(13)C值低于平原、山地、丘陵地形条件下的样地。以上结果表明:梭梭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环境梯度和生境中,存在着显著不同,表现出显著的适应策略差异。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石油作业环境对女性习惯性流产的遗传毒性。方法:随机选择习惯性流产的石油作业女性38人和正常的育龄女性20人,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记数S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为8.81±0.3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CE的发生可作为石油作业习惯性流产女性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石油作业环境对女性生育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5.
中国西部冬油菜种植的生态效应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在中国西部推广种植冬油菜的生态效益,以河西走廊4月份的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4种农田地表进行风洞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具有显著的抗风蚀效果,其地表粗糙度可达4.08 cm,起动风速高达14 m·s-1,而且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其风蚀模数和输沙率分别是春播农田的4.1%和485%,其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的流失量也仅分别是春播农田的1.4%、5.1%、1.6%、2.7%、9.7%、3.6%、6.3%、6.7%和1.5%.因此,在地表风蚀的我国西部地区研发、推广种植冬油菜,可有效防治农田土壤风蚀,蓄水保肥,并可增加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具有防治土地沙漠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在发生松树蜂的林场利用"五点取样法"进行调查,调查样方内树木种类、胸径大小、生长情况、蛀干害虫种类和在树干上的分布情况;同时,选取虫害木,解剖并统计不同蛀干害虫的羽化孔数量和特点,幼虫钻蛀特征和危害特点;研究松树蜂自然种群的寄主选择规律和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松树蜂在我国仅危害衰弱的樟子松,30-40年生的中龄林受害最严重,平均有虫株率为10.94%±8.67%。松树蜂产卵后的树皮表面有流树脂现象,呈点状或流泪状。同松幽天牛和吉丁危害状不同,松树蜂羽化孔呈正圆形,直径大小约为7 mm,分布在树干0-4.20 m的高度,其中90%的集中分布在0-3 m范围内。松树蜂幼虫坑道横截面为正圆形,无排粪孔,虫粪和蛀屑都呈粉末状,紧实堆满蛀道,颜色和蛀道周围颜色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 KirkendallFaccoli和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Hartig)是中国云南地区两种危害松属Pinus L.植物的钻蛀性害虫,常在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aranch.上共同危害,通过蛀梢和蛀干为害造成树木衰弱死亡,生态破坏,带来经济损失。【方法】通过样地调查和树木解析,对两种小蠹在"梢转干"及"干转梢"时期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梢转干"时期之后,横坑切梢小蠹主要分布在主干中下部,云南切梢小蠹分布在主干中上部;侧枝上主要分布着云南切梢小蠹,而横坑切梢小蠹数量很少;5月中旬进入"干转梢"阶段,两种小蠹同时进入羽化期,云南切梢小蠹在6月1日左右到达羽化高峰期,横坑切梢小蠹则比其晚10 d左右到达羽化高峰期;两种小蠹成虫转梢危害后随机分布。两种小蠹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均较大,发生期较长,在云南松上分布范围较广。两种小蠹空间生态位重叠较小,在云南松上的分布趋于分离,对空间资源的需求具有较大差异;而时间生态位重叠较大,在云南松的生长季节能同时危害,且发生期较一致,危害期长。【结论】两种小蠹在空间生态位上的种间竞争强度较小,而在时间生态位上的竞争较大。通过研究比较两种切梢小蠹时间及空间生态位的特性及差异,为遥感监测云南松林的生物灾害提供了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饲喂不同寄主植物对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分析寄主植物内含物与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关系,为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栎黄枯叶蛾种群动态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利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山杏Armeniaca sibirica、山杨Populus davidiana、旱柳Salix matsudana饲养该虫,观察幼虫发育历期、蛹历期、蛹重及产卵量等指标,同时测定寄主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水分、单宁及黄酮的含量,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寄主植物饲喂栎黄枯叶蛾幼虫的发育历期、蛹历期、蛹重及产卵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取食沙棘的幼虫历期最短,仅为(74.50?1.76)d,而取食旱柳历期最长,达(106.00?1.51)d。取食山杨的蛹历期最长,为(44.00?1.41)d,最短的是取食旱柳的,仅为(32.70?3.13)d。饲喂沙棘和山杏的雌、雄蛹重和成虫产卵量显著高于饲喂山杨和旱柳的。对不同寄主的营养物质、次生物质和水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寄主间营养物质、次生物质与水分的含量差异显著。回归相关分析表明:幼虫发育历期与寄主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雌蛹重和产卵量与寄主植物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雌、雄蛹重与寄主植物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蛹历期与单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黄酮含量的高低与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等指标无相关性。【结论】沙棘是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最适寄主植物;并且寄主植物中可溶性糖、单宁的含量低、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有利于栎黄枯叶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29.
内含肽是前体未成熟蛋白中的一段具有自我剪接功能的多肽链,在蛋白质纯化、蛋白质连接、环肽制备、蛋白标记以及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内含肽应用于蛋白质亲和纯化的发展历程,分别对层析型和非层析型内含肽纯化体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总结了对控制内含肽断裂反应所进行的研究,为进一步改善内含肽介导蛋白质纯化提供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山东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RT-PCR技术对16株从山东不同地区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所获得的HA全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6个分离株的裂解位点均为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有7~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受体结合位点除198位有变异,其他位点均较保守;234位氨基酸均为L,具有与哺乳动物唾液酸α,2-6受体结合的特征;16个分离株HA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3%~99.9%和97.1%~99.6%;16个分离株同属于欧亚分支中的A/Duck/Hong Kong/Y280/97亚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