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猿叶虫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是江西山区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食叶害虫,以成虫在土中越夏和越冬。由于成虫滞育期的差异,该虫的化性显示了明显的种内变异。有些个体隔年繁殖;有些个体是一化性的,仅在春季或秋季繁殖1代;有些个体是二化性的,春季和秋季各繁殖1代;有些个体是多化性的,春季1代,秋季2~3代。因此,大猿叶虫在田间一年可发生4代。在春季,滞育成虫于2月底至4月初陆续出土繁殖;在秋季,滞育成虫于8月中旬至10月初陆续出土繁殖。春季羽化的成虫于4月底至6月上旬陆续入土越夏,秋季羽化的成虫于9月中旬至12月底陆续入土越冬。大猿叶虫一生能交配多次,大多数雌虫的产卵期超过1个月,最长达67天。平均每雌产卵量:春季世代为644粒,秋季世代为963粒,最高达1.950粒。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在15~30℃间,卵为13.78~3.14天,幼虫为22.83~6.95天,蛹为12.10~3.18天。发育阈值温度:卵为10.7℃,幼虫为8.8℃,蛹为9.6℃。非滞育成虫的寿命约为1~2个月,滞育成虫的寿命为5~38个月。滞育成虫均入土蛰伏,在土中的蛰伏深度为9~31 cm 。  相似文献   
992.
TFP(10-100μmol/L)可引起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胞外Ca2+内流,TFP浓度不同,促进Ca2+内流程度也不一样,50μmol/LTFP的促进作用最大。并且TFP浓度越大,Ca2+内流出现峰值也越早,10、20、50、100μmol/LTFP处理后,胞内总钙出现峰值时间分别为45、45、30、15分钟。胞外H+浓度也会对TFP引起的Ca2+内流产生不同影响,缓冲液的pH值为6.0时最有利于TFP引起胞内Ca2+含量增加,碱性条件下TFP的效果最不明显。由TFP引起的Ca2+内流增加要比单一地增加外钙浓度效果好得多,TFP在10μmol/L浓度的外钙条件下引起的胞内钙含量数值比1000μmol/L的外钙条件而无TFPT所引起的胞内钙含量还要高53.9%。缓冲液中加入0.8%的钙离子通道阻断剂LaC13或溶液中无葡萄糖的存在,TFP的促进作用消失,说明TFP促进Ca2+内流是通过钙离子通道来完成的并需要能量参与。  相似文献   
993.
哺乳动物的生殖功能受体内状态和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影响,这种综合作用通过错综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最终汇集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系统从而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的状态。神经激肽B(NKB)目前被认为是除kisspeptin外,调控GnRH脉冲分泌的又一关键因子。大量研究证实,NKB能够影响GnRH和促黄体激素(LH)的分泌,进而影响青春期的启动和生殖功能。然而,NKB对LH分泌的影响是刺激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尚存在争论。此外,NKB如何作用于GnRH神经元的信号通路尚不清楚,性激素是否参与这一生理过程,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就NKB及其受体的分布、神经网络结构、NKB对GnRH脉冲发生器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针对目前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4.
以蚕豆幼苗为材料,结合不同的光强及黑暗对茎中内皮层形成的影响,对参与栓化作用有关的酶活性及内源抗氧化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讨论了光对内皮层形成的调节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高光强抑制茎中内皮层形成,而低光强和黑暗诱导茎中形成内皮层。在低光强和暗中,脂肪氧化酶在内皮层栓化前期活性显著增加,可能与栓化作用的启动有关,而高光强下LOX始终处在较低水平。PAL活性为光所诱导,与内皮层的栓化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水浸束缚应激及电击足底应激诱导的大鼠脑内FOS蛋白表达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观察水浸束缚复合应激源与电击足底单一应激源诱导的大鼠脑内Fos 表达。结果:①水浸束缚和电击足底均引起脑内边缘系统、间脑、脑干等许多核团内Fos 表达;②在边缘系统,水浸束缚应激1h 的Fos 表达较为显著,以后逐渐减弱;③随着水浸束缚应激时间的延长,间脑和脑干各核团Fos 表达逐渐增强。实验还观察到水浸束缚应激各组的胃粘膜都有不同程度的溃疡形成;电击足底应激组无异常变化。结论:水浸束缚和电击足底都是加工性应激源,首先激活边缘系统;随着水浸束缚应激时间的延长,间脑和脑干Fos 表达也逐渐增强,这可能与持续应激和胃溃疡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碱性脂肪酶产生菌扩展青霉W—1382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扩展青毒(Penicilumexpansum)S-14作为出发菌株,分别比较UV、Co60-γ射线、NTG单因子的诱变效应和以NTG、Co60-γ射线、UV+NTG作为诱变剂及自然分离在内四代的诱变育种。单因子诱变剂最适剂量分别为UV150s,Co60-γ射线48000rad,NTG300μg/ml80min,比较诱变效果表明:NTG最佳,Co60-γ射线次之,UV较差;连续三代诱变各代诱变剂及剂量分别为NTG300μg/ml100min,Co60-γ射线20000rad,UV30s+NTG150μg/ml,40min。复合处理比单因子处理效果好。实验中选育成功高产酶变株W-1382,结合自然分离和诱变育种,其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53.6%。  相似文献   
997.
芍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的醇提液经大孔树脂处理后,在其有效部位分得6个化合物,鉴定为苯甲酸(Benzoic acid Ⅰ)、没食子酸(Gallic acid Ⅱ)、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 Ⅲ)、芍药甙(Paeoniflorin Ⅳ)、氧芍药甙(Oxypaeoniflorin Ⅴ)和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 paeoniflorin Ⅵ)。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综述了制备单克隆抗体免疫偶合物的三种方法,即抗体与药物直接交联的方法,药物通过小分子与抗体连接的戊二醛法、顺乌头酸酐法、活性酯法、N-琥珀酰胺基-3-(2-吡啶基二硫)丙酸法(SPDP法)、腙衍生物法和肽键连接等方法,以及用大分子做载体的交联方法,并介绍了葡聚糖、聚谷氨酸、聚赖氨酸和聚合多肽作载体的性质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9.
24个提取泡桐叶片蛋白质组合的试验结果表明,用UKC(9.5 mol/L尿素,5 mmol/L K2CO3,1.25% CTAB,0.5%二硫苏糖醇,2%两性载体电解质pH3.5~10,5% Triton X-100)提取由10%冷(-40℃)三氯醋酸(丙酮配制,内含0.07%的巯基乙醇)处理的泡桐叶片干粉提取出的蛋白质总量和种类最多。这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泡桐叶片蛋白质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00.
厨余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比巨大,已对食品安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故亟须实现厨余垃圾的有效处理及利用。目前处理厨余垃圾最常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填埋与焚烧,但存在易产生二次污染、耗能大等问题,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厨余垃圾具有有机质含量高的特性,通过生物炼制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如有机酸等),不仅可实现产品的清洁生产,也可提高厨余垃圾的经济价值。本文首先概括了国内外厨余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其中厌氧消化法可清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展示出巨大的研究潜力。因此,对厌氧消化厨余垃圾合成化学品进展进行详细综述,最后对构建人工混菌培养体系和生物膜调控在厨余垃圾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