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应用灰度对比法的原理建立了计算机X线片蛋鸡骨放射密度法。结果表明,铝阶厚度与灰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r=0.997),铝阶厚度变化可准确反映蛋鸡骨骼骨量变化,不同曝光条件对骨量值无明显的影响(P〉0.05)。该方法简便,精确,重复性好,经济,为研究蛋鸡骨质疏松症提供重要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抗动脉粥样硬化核酸疫苗的安全性。方法:观察该质粒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和急性毒性,井在正常给药的情况下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6个月毒性试验。采用肌肉注射20μg/只和100μg/只,用P(温法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组织的分布和存留时间;同样采用肌肉注射,对最高剂量达到到50kg/kg体重的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实验证明该核酸疫苗在注射部位可存留时间为8周,其他组织如心、肝、脾、肺、肾、脑和生殖器官也有低水平分布,急毒试验显示,在剂量达到有效荆量的60倍的情况下,无可观察到的毒性反应发生,小鼠血液学和生化指标亦无异常;新西兰大白兔毒性观察,体内生化指标以及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药无可观察到的毒性反应发生。结论:该核酸疫苗无可观察到的明显毒性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3.
热带尖峰岭和亚热带千岛湖六种凋落叶的分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亚热带6个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苏铁(Cycas revoluta)的凋落物,在亚热带的千岛湖和热带的尖峰岭进行凋落物分解实验,研究不同气候带下凋落物的分解特征。两样地的年均气温和降水为主要差异,年均温差达3.0℃。结果表明:两个样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顺序为:毛竹﹥木荷﹥青冈﹥马尾松﹥水杉﹥苏铁,尖峰岭样地6个树种95%分解所需的时间集中在3.22-8.81a,千岛湖样地95%分解所需的时间为4.61-14.27a。6种凋落物叶的分解速率尖峰岭显著大于千岛湖(P0.05)。用尖峰岭的气候条件来模拟千岛湖气候变暖后的状况,凋落物分解的分解速率将提高43.08%-95.65%,凋落物的95%分解时间将缩短30.15%-48.85%。凋落物分解的表观Q10在3.30-9.35之间。在千岛湖样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k值)与初始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尖峰岭样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与凋落物基质质量的各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氮含量和木质素含量在中亚热带地区是预测凋落物分解和失重的良好指标,在热带地区气候因子对凋落物分解的控制作用较强于凋落物初始基质质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4.
报道了一种简便的制备分子量大小为100-1000bp DNA marker的方法,其原理是以一段特异的DNA片段为模板,设计PCR引物,采用多重PCR的方法一次扩增100-1000bp系列条带,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即可得到条带清晰的DNA marker。  相似文献   
65.
研究肾小球裂隙膜的主要成分nephrin分子在细胞内的转运途径及不同转运途径对nephrin磷酸化的影响.分别应用笼型蛋白介导的内吞(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CME)和脂筏介导的内吞(raft-mediated endocytosis,RME)标记物转铁蛋白和霍乱毒素B亚基对nephrin的内吞过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应用两种内吞途径阻断物EPS15Δ和Dyn2aK44A,研究阻断nephrin的内吞途径对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nephrin通过笼型蛋白和脂筏介导的两种内吞途径以不同速率进行内吞;与Src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Fyn共表达时,细胞内nephrin酪氨酸磷酸化被增强,而在Src家族激酶抑制剂PP2的作用下,nephrin酪氨酸磷酸化被减弱,表明nephrin的磷酸化过程是Fyn依赖的;内吞20min时,笼型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的特异性阻断物EPS15Δ降低了nephrin磷酸化水平、笼型蛋白和脂筏介导的内吞途径的通用抑制剂Dyn2aK44A则增加了nephrin的磷酸化水平,综上结果表明:单独阻断脂筏介导的内吞可引起nephrin的磷酸化水平增加,脂筏介导的内吞对nephrin磷酸化过程起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66.
性反转     
性反转(sex reversal)是指生物个体从一种性别特征转变为另一种相反的性别特征的性别转变现象。性反转只有雌雄异体的生物才会出现的现象,雌雄同体的生物并没有此类现象发生。性反转有2种类型:1)获得性性反转:此类性反  相似文献   
67.
塔里木河下游柽柳灌丛地上生物量估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划分的柽柳灌丛大、中、小等级,在塔里木河下游英苏至喀尔达依区段进行地表采样、称重,采用统计相关法对柽柳年龄及地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柽柳直立枝与单丛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筛选最佳模型,并对模型估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1)输水后柽柳新萌直立枝地径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但输水前柽柳萌生直立枝的地径随年龄增加未呈现规律性变化。在地下水条件非一致性的干旱荒漠区,柽柳地径大小不能作为判断其年龄的依据。(2)根据柽柳标准枝和灌丛因子实测数据,用一元线性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4种函数进行柽柳直立枝生物量估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幂函数w=2.007(d2 h)0.837估测模型最优,其总体估测精度达89.92%。(3)以冠幅面积单变量、冠幅周长与丛高双变量构建的柽柳单丛生物量估测模型的精度分别为78.95%和80.09%。(4)以全收获法实测数据为真值对估测模型进行精度检验,柽柳冠幅面积为自变量模型的估测精度为80.54%,柽柳冠幅周长和丛高估测模型的精度为66.85%。(5)对柽柳单株及单丛生物量模型估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认为,由于柽柳冠幅在高分辨遥感数据上容易获取,柽柳冠幅面积估测模型在传统生物量估测和遥感生物量估测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对位于福建省和浙江省8个地区39个村庄的乡村人居林4种林型(庭院林、道路林、水岸林和游憩林)的树木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省的乡村人居林共有乔木61科130属201种,共有灌木34科52属76种;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乔木种类较为丰富;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灌木种类较为丰富.4种林型中,庭院林树种数最多,道路林树种数最少;组成庭院林的乔木树种和单株数均最多,而组成道路林的乔木树种及单株数均最少;组成庭院林和游憩林的灌木树种和单株(丛)数均较多,组成水岸林的灌木树种及单株(丛)数最少.在福建省和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常绿树种、乡土树种和2003年以前种植的树种株数较多,分别占两省乡村人居林树木总株数的71.05%、85.57%、61.20%和65.95%、76.02%、61.43%;栽植截干和管护截干株数均较少,但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栽植截干和管护截干的株数均多于福建省.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乔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的均值均明显大于浙江省,而两省灌木的地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的均值差异较小.福建省的游憩林及浙江省的水岸林中乔木的胸径最大,而福建省的水岸林及浙江省的庭院林中灌木的地径最大;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胸径10.0 cm以上的乔木所占比例高于浙江省,其中福建省的4种林型中胸径在30.0 cm以上的乔木树种的平均胸径、种类数及株数均高于浙江省.两省乡村人居林中频度最高的10个树种明显不同,仅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共存于两省所有林型中.  相似文献   
69.
目的: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残疾评分以及血肿和水肿带体积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33%和4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8.58±3.06)、(12.31±2.74)和(18.28±2.97)、(15.22±2.72),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残疾评分分别为(38.93±3.37)、(61.57±3.03)和(37.51±4.962)和(43.48±7.19),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肿体积分别为(17.23±5.48)cm3、(7.93±3.33)cm3和(17.60±5.46)cm3、(10.97±4.25)cm3,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水肿带体积分别为(7.73±3.20)cm3、(4.21±1.60)cm3和(7.83±3.19)cm3和(5.67±1.82)cm3,所有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均有有显著性(P<0.01)。结论:尼莫地平能够明显的减少血肿体积和水肿带的体积,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脑出血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和残疾的可能。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脾肿大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结果的相关性。方法:①选择2008年至2011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239例。②按贫血程度将患者设为重度贫血组108例(血红蛋白>30 g/L);中度贫血组78例(血红蛋白>60 g/L);轻度贫血组53例(血红蛋白>90 g/L)。③超声检查显示脾厚度超过4 cm或长度超过8 cm,最大长径超过11 cm以及左肋缘下探及脾,均可判定为脾大。④率的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结果:对不同贫血程度的脾大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卡方检验(x2=22.873,P<0.01)。贫血程度与脾大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r=0.309,P<0.01)。结论:①巨幼细胞性贫血可导致脾肿大。②脾大与贫血程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