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bR)是一种光驱受体蛋白,每个活性单元由3个单体组成,每个单体由一分子视蛋白和一分子的视黄醛发色团共价结合而成,其功能为从胞内向胞外定向传输质子,利用形成的质子浓度梯度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光照后视黄醛发色团构型发生all-trans向13-cis转变,蛋白的构象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具有稳定中间态的变化并驱动质子的定向传递.为探讨bR视黄醛键合区保守性氨基酸色氨酸86 (Tryptop-han86,w86)对其光循环中间态和质子泵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将W86突变为侧链大小不同的F86和A86,通过原位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闪光光解光谱、pH滴定、固体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探究W86F和W86A突变对bR光循环及质子泵功能影响差异性的分子机制.结果 表明,W86F和W86A突变均造成了bR暗适应状态下视黄醛顺反异构平衡向顺式构型占优的方向移动,且W86F突变可造成反式构型的完全消失.此外,无论是W86F还是W86A突变都造成了蛋白光循环中间态的减弱且衰减延长,以及质子泵功能减弱,但影响机制各有所不同,这可能与这两个突变对视黄醛多烯链上电子云的分布以及周围残基造成的扰动程度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2.
主要介绍了江苏濒危植物珊瑚菜的特征特性、生存现状.江苏沿海野生珊瑚菜种群被证实已灭绝,并探析了其灭绝的原因,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结合,但人为的外在因素对其生存的影响是致命性的.呼吁保护环境以拯救其它濒临灭绝的物种.  相似文献   
33.
遗鸥繁殖期新分布——内蒙古袄太湿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2年5月24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袄太湿地观测到遗鸥(Larus relictus) 640只,包括285只坐巢个体.遗鸥集中分布在四个湖心岛上,仅利用高出水面20 ~ 50 cm左右的岛面营巢.此次发现属于我国遗鸥的新繁殖地.  相似文献   
34.
中国大陆归化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中国大陆归化植物新记录刺毛峨参(Anthriscus caucalis M.Bieb.)和印加孔雀草(Tagetes minuta L.),并进行了形态描述,提供了凭证标本和活植物照片。  相似文献   
35.
定量评估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是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利用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历史时期(1960-2006年)气候及CO2浓度变化条件下碳收支时空变异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960-2006年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总量水平约为2.46 GtC/a,总体呈上升趋势,在东南及西南地区最高,其次是长白山及大小兴安岭地区,西北内陆地区的净初级生产力水平最低;1960-2006年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总量水平约为0.11 GtC/a,总体呈上升趋势,绝大部分区域表现为碳汇效应,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东南地区及西南部分地区碳汇效应较强,西北内陆区表现出弱碳源效应,温带湿润区、高原温带区和高原寒带区碳汇效应呈显著上升趋势;中国11个气候区,NPP与降水均为正相关,除了中温带湿润区、寒温带湿润区、高原温带和高原寒带外,降水是限制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除了高原寒带外,NEP同样表现出与降水的更强相关性,与气温的相关性较弱。经验证,IBIS模型对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模拟结果合理,可以为科学预测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和制定区域碳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白及多糖的生物活性近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研究旨在对白及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进行系统的优化,为白及多糖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本实验采用基于BBD (Box-Benhnken Design)的响应面法,分别对回流提取工艺和醇沉工艺进行优化。对回流提取工艺的优化以回流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得到最优回流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100℃,料液比例为1:34 (g:mL);对醇沉工艺的优化以醇沉分离率为评价指标,得到最优醇沉工艺为:乙醇浓度85%,醇胶比例8:1 (g:g),醇沉时间6 h;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到26.44%。  相似文献   
37.
作为新型生物医用智能材料,自愈合水凝胶在解决柔性生物材料损伤修复问题及实现生物材料智能化和高效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新型自愈合水凝胶的最新设计思路、性能以及在神经修复、骨缺损修复、心脏组织修复、肝脏止血等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这些研究进展为设计制备智能多功能水凝胶材料提供了创新思路,为增加柔性自愈合材料的多样性提供了新途径,为智能水凝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发展及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8.
咸洋  董昕  解孝满 《植物学报》2019,54(1):64-71
该文主要探讨了光照时间、光照强度、温度及昼夜温差等保存条件对卓越红花槭(Acer rubrum cv. ‘Somerset’)限制生长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为期182天的保存过程中, 离体材料前期以分化生长为主, 后期以营养生长为主, 并呈现一定的低温适应性。温度对离体材料生长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影响持久, 二者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 昼夜温差对平均出芽数和生根率都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 保存效果最好的条件是T3 (25°C, 12小时光照, 62.50 μmol·m -2·s -1)和T7 (25°C, 12小时光照, 31.25 μmol·m -2·s -1)处理组, 但最佳保存条件的选择标准并不唯一, 其核心是保证种质材料的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国产绿‘奇楠’沉香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和波谱方法从其乙醚和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顺式-7-羟基菖蒲烯(1),(5R,6R,7S,8R)-2-(苯乙基)-6,7,8-三羟基-5,6,7,8-四氢-5-[2-(2-苯乙基)色酮基-6-氧代]色酮(2), 1-羟基-1,5-二苯基戊-3-酮(3),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4),(3β)-齐墩果-12-烯-3,23-二醇(5),β-谷甾醇(6)和棕榈酸-α-单甘油酯(7)。化合物1、3~5和7均为首次从沉香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表现出非常甜的芳香气味。乙酰胆碱酯酶体外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50μmol L~(–1)的化合物1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为(49.9±1.4)%。  相似文献   
40.
为探究藻类之间的可能存在的信息传递, 研究了棕鞭藻(Ochromonas sp.)及其培养滤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 3种不同接种比例(1﹕4、1﹕1和4﹕1)的棕鞭藻与微囊藻共培养下, 微囊藻细胞密度到第4天均下降到最低值, 而棕囊藻细胞密度则显著增加。同时, 棕鞭藻培养滤液能够抑制微囊藻的生长、导致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此外, 棕鞭藻培养滤液也能促进微囊藻胞外多糖(EPS)含量显著增加。这表明棕鞭藻不仅能吞噬微囊藻, 而且可能释放某些化感物质抑制微囊藻生长及生理参数。这暗示了棕鞭藻可作为潜在的藻类水华控制生物, 抑制早期藻类大量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