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适应固氮酶蛋白等厌氧蛋白质空间晶体生长的要求,应在地面用简易而适用的厌氧加样装置以优化这类蛋白的结晶条件。用塑料袋或简易箱代替固氮酶实验室常用的笨重厌氧箱,获得了缺失nifZ因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 Lipmann)突变种的MoFe蛋白和含锰固氮培养基中生物的UW3的MnFe蛋白晶体,并在远离固氮酶实验室的地方,使用由小仪器塑料袋和急求用的氩气袋组成的更轻便的厌氧装置,用坐滴法也能使这两种蛋白结晶出来。结果表明,利用上述简易厌氧装置有望达到以上2种厌氧蛋白空间晶体生长的要求。  相似文献   
82.
83.
84.
有些中学因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具备磁性黑板。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吹塑纸剪成染色体模型,根据磨擦产生静电的原理,在上课前用硬塑三角板将其磨擦产生静电。上课时由于静电的作  相似文献   
85.
斑须蝽生物学特性及成虫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须蝽Dalycoris baccarum(Linnaeus)是多种作物和苗木的重要害虫。在鲁西南一年发生3代,以成虫主要在越冬菜叶夹缝、作物根际、枯枝落叶,树皮及房屋缝隙等处越冬。其越冬成虫结冰点和过冷却点分别为-5.2℃和-8.5℃。冬季极端低温对其越冬成活率有明显影响.第一代发生较轻.第二代发生重。成虫具弱趋光性,第二代上灯量占全年总量的77.56%。  相似文献   
86.
俗话说"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的导入上做精心的设计,导入新课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导入新课,可以巧妙地拉开知识的序幕,吸引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导入新课的策略主要有利用旧知,巧用素材,联系生活,动手操作,激发兴趣等导入法。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导入,只要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本身产生兴趣,就能成功地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87.
本实验用荧光组织化学和显微荧光定量法测定了针刺镇痛过程中大自鼠中缝大核内5-羟色胺(5-HT)胞体和去甲肾上腺素(NA)末梢荧光强度的变化。电针组在电针后,痛阈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3只接受电针刺激的动物中,有22只为强针效,6只弱针效,7只无针效。实验表明,针效强的动物,中缝大核内5-HT胞体荧光增强,NA末梢荧光强度减弱;针效弱的动物,5-HT胞体的荧光强度也有所增强,NA末梢的荧光强度略有减弱,但无统计意义。无针效动物,两者均无明显变化。本结果表明,针刺镇痛过程中,中缝大核内5-HT和NA含量都发生变化,其变化程度与针刺镇痛效应的强弱密切相关。本文对中缝大核5-HT和NA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
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寿命的代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根寿命是调控森林生产力形成的关键。通过在连作Ⅰ、Ⅱ代杨树人工林固定样地内埋设微根管,对杨树不同根序细根年度生长动态开展连续观测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杨树不同根序细根累积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高级根(3—5级)寿命较长,其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1级和2级细根。杨树细根寿命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连作Ⅱ代人工林活根量、死根量和细根总量均高于Ⅰ代林。连作Ⅱ代人工林细根中位值寿命为(90±16)d,显著低于Ⅰ代人工林((102±22)d)。连作Ⅱ代林各根序细根数量、分布比例均高于Ⅰ代林,低级细根累积生存率低于Ⅰ代林而高级细根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Ⅰ代林。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寿命显著受制于土壤环境,1级细根寿命与土壤速效氮相关性极显著(r=-0.861),2级细根寿命与土壤物理性状相关性较强且与土壤酚酸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r=0.870),高级根序细根寿命与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状况等也具有一定相关性。连作杨树人工林土壤酚酸累积和养分有效性下降影响了细根寿命和周转,并进而造成净初级生产力损耗,相关结论为连作杨树人工林生产力衰退机理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为探讨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结构和优势种更新机制,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群落中有木本植物37科58属70种,以樟科、蔷薇科、无患子科和漆树科为主。常绿树种41种,占总种数的58.6%;落叶树种29种,占总种数的41.4%,这体现了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学性质。群落的优势乔木树种有轮叶木姜子(Litseaverticillata)、青冈栎(Cyclobalanopsisglauca)、狭叶润楠(Machilusrehderi)和翅荚香槐(Cladrastisplatycarpa)等。灌木优势种有皱叶海桐(Pittosporumcrispulum)、裂果卫矛(Euonymusdielsianus)、革叶铁榄(Sinosideroxylonwightianum)和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等。优势种种群结构有5种类型:单峰型,如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等阳性乔木,为林窗更新种,随林窗的郁闭将衰退消失;逆J字型,如轮叶木姜子、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皱叶海桐等耐荫性强的常绿阔叶树种,更新能力较强,为顶极群落优势种;间歇型,如青冈栎、狭叶润楠、齿叶黄皮(Clausena dunniana)等树种,群落中的个体多集中在小径级阶段,能长期存在于群落中;L字型,如桂皮(Cinnamomumtamala)、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革叶铁榄等;单柱型,如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南天竹等常绿灌木树种,个体集中于幼苗、幼树阶段,为顶极群落亚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主要组成种。因此,这表明调查区域的植物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顶极阶段。  相似文献   
90.
地形是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为揭示不同地形梯度下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以1995、2005和2015年3期福州市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基础,运用地形位指数、土地利用分布指数、地学信息图谱分析和景观指数等方法,探讨景观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以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研究区林地主要位于中低、中高和高等级地形位,农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主要集中位于低等级地形位.1995—2015年,福州市林地、农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增加.景观类型变化以稳定型为主,主要分布于中低、中高及高等级地形梯度区域;景观格局在地形梯度上变化差异明显,低地形位区域景观类型主要转向建设用地,而在中低及中高地形位区域,主要发生农地与林地的交替转变.研究区景观格局破碎化、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等属性逐年上升,随着地形梯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