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8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探讨一种菊科植物抽提物对小鼠血液生化成分的影响。利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生化成分,结果表明该抽提物可降低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和丙氧酸氧基转移酶活性;对血清中尿素、尿酸、肌酐都有明显降低作用;可减少血清二价金属离子Ca^2 、Mg^2 含量,增加Cl^-含量;对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氧基转移酶、血清无机磷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2.
Citrus unshiu “Guoqing No.1” was used as material for elucidating the effect of Kloeckera apiculata suspension post-harvest treatment on preventing fruit decay during storage peri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K. apiculata preparation of 2×106CFU/mL (CFU, cloning forming uni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decay caused by green mold, blue mold and stem rot, showing the same effect of carbendazim treatment after storage period of 100 days, and the disease incidence was controlled under 1%. The antagonist population was between 3.5×105CFU/mL and 1.7×107CFU/mL in citrus fruit, and increased 1.7×107CFU/mL after 40 days storage, and then stabilized for the remaining storage period. After storage at 5℃ for 100 days, K. apiculata strain 34-9 did not alter any quality parameters of fruit. During storage, the change of 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C) showed a coordinate tendency with malondlaldehyde (MDA) content, which kept continuously growing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the storage. In the storage period of 25 days, the REC value and MDA content of the treatment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water treatment, but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from those of carbendazim treatment. K. apiculata strain 34-9 had no effect on the enzyme activity of super oxide dismutase (SOD), bu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eroxidase (POD) activity after 100 day storage.  相似文献   
93.
Ⅰ型胶原基因启动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型胶原由α1(Ⅰ)链(COL1A1)与α2(Ⅰ)链(COL1A2)组成,人COL1A1与COL1A2基因的启动子都已鉴定并克隆。调节转录的核因子有Sp1、NE-1、AP-1、CBF、NF-κB、C-myb、c-Krox、BFCOL1、Zf9、Sp3、Smads、TGP、Egr-1、TWIST与NP/NMP4等。在COL1A1和/或COL1A2基因启动子上已鉴定出TGFβ、糖皮质激素、TNFα、IFNγ与视黄酸等的应答元件。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紫檀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紫檀芪低剂量组、紫檀芪中剂量组、紫檀芪高剂量组。干预7w后,检测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变化,测定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含量及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取肾脏组织做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组大鼠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降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肾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肾组织局部可见大量炎性细胞灶性浸润,炎症灶周围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水肿。紫檀芪干预后,血糖、TG、TC、LDL C水平降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降低;肾脏组织的SOD活性升高,MDA水平下降;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减轻。结论:紫檀芪能够降低血糖和血脂、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改善肾脏的病理损伤,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5.
Cu2+与Zn2+递进胁迫下高羊茅的初期生长效应及生态阈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树兰  多立安 《生态学报》2002,22(7):1098-1105
通过重金属 Cu2 +、Zn2 +递进胁迫高羊茅初期生长效应及生态阈限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 Cu2 +与 Zn2 +递进胁迫作用下 ,高羊茅生长在各处理浓度均不同程度上受到抑制作用 ,其抑制效应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各项测定指标与胁迫浓度呈极显著负线性关系 ,并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r>-0 .90 0 0 * * ) ;生长综合效应分析比较 ,Cu2 +比 Zn2 +的负向效应为明显。根与茎叶对 Cu2 +与 Zn2 +的富集状况分析采用 ICP-AES法 ,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重金属 Cu2 +与 Zn2 +胁迫浓度的增加 ,高羊茅根系和茎叶的重金属含量均随之增加 ,根系对 Cu2 +与 Zn2 +的富集系数均明显大于茎叶。从绿度分析看 ,本实验条件下的 Cu2 +与 Zn2 +胁迫 ,均未出现草坪草绿度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6.
指出一些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方面高等院校教材和著作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关于转录终止子概念与结构的描述和解释方面的错误。  相似文献   
97.
香菇原生质体分离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UV处理香菇原生质体后得到的105株再生菌株与它们亲本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出菇期进行了比较。约有30%的再生菌株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早出菇期的优良特性、多次继代培养证明,这些再生菌株获得的优良特性稳定。研究结果表明,香菇原生质体分离诱变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食用菌菌种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98.
以8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施氮方式(Ⅰ:春季1次性施氮,Ⅱ:分2次施氮,Ⅲ:集约技术施氮,即氮肥减量和分次施氮)对烟富3/M26/平邑甜茶15N-尿素吸收、利用、损失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Ⅲ植株叶片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P_n)、叶片全氮含量和生物量(果实除外)显著高于处理Ⅰ和处理Ⅱ,植株根冠比也显著增加.处理Ⅲ显著提高了叶片的保护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3个处理各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表现一致,果实的Ndff值最大,其次是一年生枝、叶片和根,且各器官的Ndff值均以处理Ⅲ最大.在果实成熟期,处理Ⅲ的单株总氮含量为93.0 mg·kg-1,显著高于处理Ⅰ(70.2 mg·kg-1)和处理Ⅱ(81.9 mg·kg-1);处理Ⅲ的15N肥料利用率为33.6%,显著高于处理Ⅰ(20.4%)和处理Ⅱ(26.0%);而15N损失率为46.9%,显著低于处理Ⅰ(56.5%)和处理Ⅱ(52.9%).不同施氮方式下植株的平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处理Ⅲ最高,其次是处理Ⅱ,处理Ⅰ最低.  相似文献   
99.
以一年生盆栽豆梨、川梨、木梨实生苗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P2O5分别为0、50、100、150、200 kg·hm-2,分别用P0、P1、P2、P3、P4表示)对3种梨砧木生长和15N-尿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供磷水平的提高,砧木的株高、地径、干质量、根系总表面积、总根长、根尖数、根系活力、根系呼吸速率、Ndff值和氮素利用率均先升高后降低,但不同砧木升降幅度不同,且各指标出现峰值的磷水平不同.在同一磷素水平下,木梨的株高、地径、干质量均最高,川梨次之,豆梨最低,根系形态指标和根系呼吸速率呈相同规律,而Ndff值和氮素利用率表现不同.在不同磷素水平下,木梨在P3处理各指标均达到最高水平,而川梨和豆梨分别在P2和P1处理各指标均达到最高水平;砧木各器官的Ndff值在不同磷水平下均以茎最高;木梨的最高氮素利用率(种植季的肥料N回收率)为9.6%、川梨为8.9%、豆梨为8.3%.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梨砧木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在不同磷水平下响应不同,生产中应根据砧木需磷特性合理施磷.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柘树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按酵素传统制作工艺制作柘树青果酵素,在检测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种类与含量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氨基酸比值(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C)和比值系数分(SRC)三种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柘树青果酵素的蛋白质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酵素在发酵过程中共含有16种氨基酸,且含量差异较大,总氨基酸(T)、人体必需氨基酸(E)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处于动态稳定状态,前两者在发酵270 d时最大值分别达到了2407.9、766.7 mg/L,后者在170 d达到最大值211.5 mg/L。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含量变化呈现明显的三个时期,分析不同发酵时期酵素的RAA、RC和SRC可知,在270 d时SRC高达59.52,随着发酵的进行,柘树青果酵素的氨基酸营养越来越均衡,但由于Tyr和Cys+Met的缺乏,影响了酵素整体的营养价值。在风味评价中,柘树青果酵素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无味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