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8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目的】解析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菌株同型二聚体内膜传感器组氨酸激酶(sensor histidine kinase, CusS)蛋白在细菌应答金属银离子胁迫中的调控机制,为该菌的防治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利用ProtParam、ProtScale、Protein-Sol、TMHMM、SignalP、LocTree3、NetNGlyc-1.0、NetPhosBac-3.0、SOPMA、I-TASSERF、STRING和MEGA分别预测CusS的理化性质、亲水性、可溶性、跨膜域、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蛋白互作的关系网络和蛋白在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同源性。采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大肠杆菌ΔcusS,在不同培养基中连续监测ΔcusS的生长情况,观察该基因缺失后的细菌生长活性;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试验评价该缺失株对金属铜、银离子和临床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变化;运用RT-qPCR检测cusS缺失后其下游基因cusCFBAcusR转录水平。【结果】CusS蛋白由480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53 738.05,原子总数为7 624,等电点为6.02,具有稳定性,是一种亲水性、不溶性蛋白;含有跨膜域;不存在信号肽,定位于细胞内膜中;存在2个糖基化位点、24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14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3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比55.42%,β-折叠占比11.67%,β-转角占比3.75%,无规则卷曲占比29.17%;cusS在埃希菌属和志贺菌属中的保守性高;菌落PCR和一代测序验证ΔcusS构建成功;连续检测生长曲线表明cusS缺失并不影响细菌的生长代谢,但CusS蛋白为大肠杆菌抵御金属银胁迫的关键基因。【结论】cusS作为一个关键基因,它的缺失并不影响大肠杆菌的生长活性,但会显著降低细菌抵御银离子胁迫的应答能力。缺失cusS将使下游基因cusCFBAcusR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对CusS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型初探,为深入了解CusS在大肠杆菌应答银离子胁迫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2.
鱼类洄游的探知与渔场、渔期的确定有密切地关系,而渔场、渔期的准确程度又与渔获的丰嗇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渔业的发展是与鱼类洄游的研究分不开的。我国在五十年前,只有帆船渔业,活动范围很小,效率也很低,鱼来时不知从哪里来,鱼去时也不知往哪里去,对於鱼的行踪,没有用科学方法来加以  相似文献   
113.
“古生物学基础”——哺乳动物部分是苏联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奥尔洛失院士主编的“古生物学基础”的最后一卷(第15卷)。“哺乳动物”这一卷由苏联古哺乳动物学家葛罗莫娃教授主編,与别列也娃、弗辽洛夫、特洛菲莫夫、杜勃洛伏等12人合写而成。书中对苏联近二百余年来发现的化石哺乳类重要资料作了系統的闡叙。对苏联境内已发现的属都有较详細的形态特征描述及其地史、地理分布的说明。对和苏联邻近国家  相似文献   
114.
杨帆  安丰华  杨洪涛  王志春 《生态学报》2016,36(6):1591-1598
通过人工控制地下水位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潜水埋深下羊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结果表明地下潜水埋深直接影响羊草的正常生理活动。潜水埋深在1.0—2.5m之间,潜水埋深越浅,羊草表现为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越高;随着潜水埋深的增加,羊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减小,生理活动下降。不同月份羊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潜水埋深呈幂函数关系,不同时间羊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潜水埋深呈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因此可以用函数方程来估算不同潜水埋深下的羊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结果为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区植被恢复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论陡山沱组的年代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三峡地区震旦系的三层式地层结构 (冰积层 ,陡山沱组特色的大型带刺疑源类组合层 ,埃迪卡拉生物化石层 )在世界其它地区是常见的。通过生物和化学地层对比我们认为陡山沱组及其化石组合层是在马雷诺恩 ( Marinoan)冰期之后、埃迪卡拉生物群分异之前沉积的。根据这一地层对比方案以及西伯利亚、纳米比亚和阿瓦龙半岛 ( Avalon Peninsula)新元古代地层的精确放射性同位素测年资料 ,陡山沱组的沉积年龄很可能在五亿五千万年至六亿年之间。这一估计要新于以前发表的铷锶法或钾氩法测定的陡山沱组黑色页岩或海绿石年龄。更精确地估算陡山沱组的沉积年龄还有待于在陡山沱组地层中发现火山灰以及对火山灰的精确年龄测定 ,但我们根据地层对比估算的陡山沱组年龄 ,为评估庙河和瓮安陡山沱组生物群的演化意义提供了必要的地层框架。  相似文献   
116.
包湘兰  张咏  安一心 《遗传》1989,11(6):32-32
患者男性,28岁。因婚后3年不育而就 诊。患者为头胎足月顺产。其母孕期无有害物 质或放射线接触史,无发烧及病毒感染史,无服 药史。其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不育或多 发畸形及智力低下者。患者共兄弟3人,其两 个弟弟均已结婚,并有正常生育能力。其妻作 过各项不孕症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7.
118.
植物对养分吸收的方式分为:主动吸收、被动吸收和胞饮吸收三种[1]。在植物体内,几乎可发现所有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元素,这充分说明了被动吸收对植物矿质养分吸收的重要性。在矿质养分被动吸收过程中,溶于水中的离子对,以水为载体进入植物体内。土壤化学称这股荷电的离子为离子流;对植物而言,进入植物体内的这股离子流即营养流[2]。荷电的离子流源源不断地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并定向地运往地上部,这个过程表现为可检测出的植物生物电流。由此可见,植物矿质养分的被动吸收,不仅受到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耗水代谢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电磁场、太阳辐射能和月球引力作用--潮汐等大地物理诸因子的影响[4]。因此,研究植物体生物电的变化规律,可在一定程度上较综合地反映植物对矿质养分的总体吸收情况。为此,本试验拟对数种植物生物电流日周期变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9.
120.
红曲霉变异株A6产色素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葛继志  张颖 《生物学杂志》1999,16(2):29-30,26
本文对红曲霉变异株A6进行了产红曲色素发酵条件试验,发现在以6%饴糖为碳源,以03%NaNO3为氮源的培养基,初始pH40~45,接种量为15%时产色素浓度最高。同时,考察了整个发酵过程中pH,残糖量与色素生成浓度的关系,认为发酵周期拟控制在80~85hr为宜。本试验还发现在发酵过程中补加适量饴糖有利于产红曲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