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以具有DNA主动去甲基化作用的活化诱导胞苷脱氨酶(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AID,亦称为AICDA)基因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在牛卵母细胞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变化及其调节方式,揭示细胞重编程分子机制。应用Real-time PCR、BSP(Bisulfite Sequencing PCR)和免疫荧光化学等方法分析DNA甲基化对牛早期胚胎发育中AID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AID基因在牛早期胚胎发育中受DNA甲基化的调控,AID基因的T-DMR(tissue-dependent and 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位于其转录起始位点-88 bp--431 bp。在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T-DMR第2和第3号Cp G位点的DNA甲基化明显去除,而其他位点都未发生变化。卵母细胞在成熟过程中AID基因的积累与DNA甲基化状态变化相关。在牛体外受精胚发育早期的各阶段,尽管AID基因的表达不同,但AID基因T-DMR除第2和第3号CpG位点一直都维持去甲基化状态外,其他位点始终维持甲基化状态。推测其表达的变化可能是胚胎基因组激活有关。以上研究表明,AID基因T-DMR的低甲基化与其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发现,从卵母细胞成熟期到桑椹胚期,AID蛋白都是均匀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而囊胚时期大量AID蛋白集中于内细胞团,这可能对于内细胞团多能性的维持起重要作用。综上所述,牛卵母细胞成熟中积累的AID作用于受精过程,其启动子区的DNA去甲基化与AID基因的表达有关,胚胎基因组激活后AID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胚胎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应用三维重建方法对人类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局在性分布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用非疾病死亡的引产胚胎标本8例,胎龄20-26周,在获取标本1-4小时内,对标本进行灌流固定。其中2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开颅取出三叉圣经节,石蜡包埋、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用三位重建技术制作三维立体图片。其余6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开颅、找出三叉神经三大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各选2例分别注入DiI结晶体、在37℃恒温箱内保存3个月,取出标本、明胶包埋、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用三位重建技术制作三维立体图片。结果:(1)眼神经的节细胞分布于神经节的前内侧、下颌神经的节细胞在神经节的后外侧、上颌神经的节细胞位于眼神经和下颌神经节细胞之间。(2)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节细胞之间存在少量的重叠。结论:三叉神经节细胞在神经节内由前内侧向后外侧分别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顺序排列;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的起始细胞之间存在少量的重叠现象;三维重建图片结果显示人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的起始细胞存在明显的局在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3.
1985年1月至1987年8月,选市区东、西、南、北以及市内五个调查点,调查对象为城市居民、机关、工厂,学校、商店等;对市郊区野鼠进行流行性出血热调查中,相继发现所捕获的小家鼠及褐家鼠肝脏上有数量不等的包囊物,经对270余条虫体的观察鉴定,确认为带尾蚴(Cysticercus fasciolaris)。现报道如下: (一)不同鼠种的感染情况小家鼠16.22%(163/1005);褐家鼠25.30%(105/415);长尾仓鼠7.41%(2/47)。5只子午沙土鼠未见感染。 (二)不同生境的感染情况 在各种生态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人TRAIL的基因组结构,生物学性能和用于肿瘤生物治疗的可能性,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总RNA中扩增出人TRAIL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中,序列测定表明,克隆片段与文献报道的人TRAIL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5.
TRAIL(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是最近克隆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它的蛋白质结构和生物学效应类似于FAS/APO-1L,因此,也被称为APO-2L.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急性肺损伤(ALI)的对抗作用及其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雄性Wistar大鼠(200-250g)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LI动物模型组(用内毒素制造模型)、胆红素干预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半定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肺血管内皮细胞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和核因子κB (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1)ALI模型组肺血管内皮细胞ICAM-1mRNA表达和NF-κB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01);(2)胆红素干预组ICAM-1mRNA表达和NF-κB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低,(P<0.001、P<0.01),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较高(P<0.05).结论 ICAM-1和NF-κB在ALI显著增加,胆红素可以抑制ALI动物NF-κB和ICAM-1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对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8.
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中有少量个体作为夏候鸟零星散布于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曾在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简称桃-阿海子)记录到蓑羽鹤的繁殖,当时,1对蓑羽鹤将巢置于桃-阿海子南面的沙丘顶部,并成功育出2只幼鹤.  相似文献   
99.
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区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2012年对大兴安岭南部山地6个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对所采集的1 800余号标本进行室内分析鉴定,并计算分析其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地区之间相似性系数和相异系数的欧氏距离比较,及其8种生境中苔藓植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为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南部山地6个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48科,134属,330种,其中苔类16科,21属,38种,1变种;藓类32科,113属,274种,14变种,2变型,1亚种。(2)首次发现中国新记录4种:长柄紫萼藓(Grimmia longirostris Hook.),毛尖连轴藓[Schistidium lancifolium(Kindb.)Blom.],平叶真藓(Bryumlaevifilum Syed.),凹叶毛灰藓[Homomallium adnatum(Hedw.)Broth.],首次发现本地区新记录12种。(3)以丛藓科为代表的旱生藓类在本区占有优势地位;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60.79%)和东亚成分(16.19%)为主。(4)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与兴安北部和燕山北部山地亲缘关系较近;生境条件的变化对苔藓植物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湿润土生和石生生境为本区苔藓植物最丰富的生境,水生生境中苔藓植物分布最少。研究发现,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区系是连接华北区、东北区、蒙新区和阴山地区的过渡性地带;与燕山北部和兴安北部相比,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大面积苔藓植物地被层分布较少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密度和湿度较低。因此,建立保护区对保护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脆弱的森林、草原过渡生态系统,保护中国野生动植物类群及其他珍稀动植物的繁衍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药用地衣长松萝(Usnea longissimaAch.)是藏、蒙、维、傣等多个民族以各自的传统医药理论为依据,应用于医疗实践中的传统药材之一,其次生代谢产物有二苯骈呋喃类、缩酚酸类、单环苯酚类、甾醇类、三萜类、脂肪酸类及多糖等,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抗血栓活性、抗血小板、免疫调节、抗辐射生物活性等。该研究采用ABTS和DPPH 2种方法对长松萝干燥枝状地衣体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的2个新化合物(4aR,9bS)-2,6-二乙酰基-3,4a,7,9-四羟基-8,9b-二甲基-1-氧代-1,4,4a,9b-四氢二苯骈呋喃酮(1)、4-[3-(7-乙酰基-4,6-二羟基-3,5-二甲基-2-氧代-2,3-二氢苯骈呋喃基)]-4-[2-(7-乙酰基-4,6-二羟基-3,5-二甲基苯骈呋喃基)]-3-氧代丁酸乙酯(2)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2个化合物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并显示浓度依赖性。2种方法测定结果:化合物(1)的ABTS法测试总抗氧化能力为3.53 mmol/LTrolox;DPPH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0.31 mmol/L,化合物(2)的ABTS法测试总抗氧化能力为12.39 mmol/LTrolox;DPPH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0.01 mmol/L,标准品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0.16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