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41.
木本植物对高氮沉降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4个方面综述了木本植物对氮沉降增加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进展。(1)氮沉降增加引起木本植物组织氮浓度增加,从而改变其体内的氮代谢:(2)氮沉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及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含氮组分,一定范围内氮沉降会增加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和Rubisco含量:(3)氮沉降增加将导致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强:(4)氮沉降增加不利于植物的抗逆性,导致植物的抗寒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42.
几种人体气味物质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引诱和驱避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丙酮、氨水、癸二酸、正庚酸、环己烷羧酸和肉豆蔻酸等 6种人体气味物质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引诱和驱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6种人体气味物质中 ,仅0 1mg L正庚酸和 1 0mg L丙酮 +1 0mg L氨水对淡色库蚊雌成虫具明显的引诱作用。而 1 0mg L丙酮+1 0 0 0 0mg L氨水和 1 0mg L丙酮 +1 0 0 0mg L氨水则对淡色库蚊雌成虫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其它化合物或处理浓度则对淡色库蚊雌成虫无明显的引诱或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243.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植物向光性反应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1) 向光素和隐花色素是植物向光反应中的主要光受体,光敏色素在植物向光性反应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2) 对植物的光辐照度-弯曲度曲线的分析,可知植物的正向光性运动有两种反应,即第一次正向光性弯曲和第二次正向光性弯曲; 3)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等植物的根系具有负向光性的特性,根的负向光性倾斜生长角度为负向光性生长和向重性生长相互作用的矢量和; 4) 生长素的胞间运输依赖于生长素载体,生长素载体的不对称分布和动态运动是生长素极性运输和向性运动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44.
对药用植物墨旱莲Eclipta prostrata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试验,发现只有叶和根茎含有抑菌活性物质;(2)墨旱莲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藤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6、2.0、0.8、1.0 g/mL,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0 g/mL,对白色念珠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但对黑曲霉无效;(3)通过不同极性溶剂的抑菌试验表明,抑细菌活性物质易溶于石油醚、乙醚等非极性溶剂,具有最佳抑细菌效果的提取溶剂为偏碱性的65%乙醇溶液;(4)墨旱莲的抑菌活性物质可能为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245.
张霆  莫显明 《遗传》2013,35(4):441-448
在斑马鱼原肠胚期, 细胞通过重排形成3个胚层:内胚层, 中胚层和外胚层。细胞重排的过程包含了3种极为保守的运动形式, 即外包运动、内卷运动和集中延伸运动。其中, 脊索前板祖细胞的前部延伸对于中内胚层祖细胞的定位以及最终分化形成胚层尤为重要。脊索前板祖细胞也是目前研究体内细胞运动机制的良好模型。原肠胚期细胞运动受诸多信号通路调控, 如Wnt/PCP信号通路, 但细胞行为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细胞粘附和细胞骨架重排是研究斑马鱼原肠胚期细胞运动的热点之一。此外, 胚胎外组织(卵黄合胞体层)对于原肠胚细胞运动的影响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章主要探讨了在斑马鱼原肠胚期细胞运动过程中控制细胞行为的关键因素以及一些尚未理清的问题, 并为将来在细胞水平上构建完整的原肠运动调控分子的图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6.
土壤动物与N素循环及对N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徐国良  莫江明  周国逸  彭少麟 《生态学报》2003,23(11):2453-2463
以主要的生态过程之一——N循环为对象,论述了土壤动物不仅对凋落物的分解有重要影响,而且在N素矿化和植物对N的吸收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日益严重的全球变化问题之一——N沉降对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另还对土壤动物与N循环研究的方法、土壤动物在N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热带地区的需求及N沉降下土壤动物的响应作了探讨,并提出,开展大尺度的专类研究及长期定位研究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47.
森林演替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中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同一演替系列中3个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荷木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分配格局特征,并探讨了该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碳吸存潜力和速度。结果表明:(1)针叶林各组分碳素含量高于阔叶林对应组分的碳素含量(后者是前者的72.0%~94.5%)。两个森林植物碳素含量,不同层次比较,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不同器官比较,以根或干最高。(2)乔木层生物量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增加。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43.5t/hm2、270.1t/hm2和407.8t/hm2,其中大部分由干和皮组成(各器官占乔木层生物量的比例平均为:叶2.8%、枝19.3%、干和皮混合57.0%、根20.9%)。林下层生物量为4.23~14.10t/hm2,是乔木层的1.0%~9.8%,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减少。(3)土壤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但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减少。与土壤容重相反,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少,但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增加。(4)3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总贮量分别为135.8t/hm2、215.1t/hm2和259.7t/hm2。生态系统碳贮量在各组分的格局十分相似,植被、土壤和凋落物层所占比例均分别约为67.6%、30.2%和2.2%。与其它地带森林比较,鼎湖山保护区森林植被与土壤碳贮量之比和表层(0~20cm)的土壤碳占整个  相似文献   
248.
瑞香属植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瑞香属植物分布广泛,在我国有35种。其中一些种类自古即供药用、观赏和作造纸原料。近几十年来,人们已从瑞香属植物中发现了60多种具不同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表明,这些活性物质中,有的抗HIV、白血病、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有的可抑制铜绿假单孢菌、细菌和疟原虫感染,有的可用于临床引产,还有的具杀虫和抑菌作用。说明这是一个大有开发前途的植物类群。  相似文献   
249.
啶虫脒是日本曹达公司新开发的一种氯代烟碱类杀虫剂,为了探讨其用于蚊虫幼虫控制的可能性,我们在室内用浸渍法测定了啶虫脒对淡色库蚊幼虫的致死和亚致死影响,结果表明,淡色库蚊幼虫对啶虫脒较敏感,幼虫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处理后第3天,幼虫的四个龄期中,一龄最敏感,四龄耐药力最强,二在处理后72h时的LC50值分别为0.020mg/L/升和0.296mg/L。幼虫在亚致死浓度的啶虫脒溶液作用下,发育期延长,蛹重下降。说明啶虫脒可用于蚊虫幼虫的控制。  相似文献   
250.
变化的世界中的生态学——第8届国际生态学大会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国际生态学联合会 ( INTECOL)主办、韩国生态学会和韩国环境部共同承办的第 8届国际生态学大会于 2 0 0 2年 8月 1 1日~ 1 8日在韩国首都汉城召开。大会主题为变化的世界中的生态学 ( Ecology in aChanging World)。此次会议得到了 Kookmin Bank、Asiana Airlines和 Yuhan- Kimberly Ltd.的资助 ,并得到了包括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在内的 2 2个单位的支持。来自世界约 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 70 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我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生态学工作者积极参加了本次国际生态学的学术交流。本次会议交流的论文摘要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