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 P50 的变化特征,为产后抑郁患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配对听觉条件 (S1)、测试(S2)刺激范式, 对本院 2011 年 1 月至 2012 年 6 月收治的 26 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实验组)进行听觉诱发电位 P50 检测, 测量 P50 的潜伏期、 波幅, 并与 25 例健康被试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1)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 S1-P50 潜伏期[(56.62 ± 17.42) ms vs. (49.86 ± 15.21) ms], S2-P50 潜伏期[(57.36 ± 15.42) ms vs. (50.04 ± 16.27) m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 S1-P50 波幅[(3.58 ± 1.72) μV vs. (1.13 ± 0.91) μV]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2-P50 波幅[ (1.32 ± 1.16) μV vs. (1.48 ± 1.05) 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 S2/S1 波幅比值[(1.17 ± 0.26) vs. (0.41 ± 0.13)]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抑制能力有缺陷, P50 受损指标可能为评估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32.
克隆红花脂质转运蛋白基因(Lipid transfer protein,LTP),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旨为研究LTP在红花抵抗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提供依据。通过RT-PCR方法从红花种子中克隆LTP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LTP与相关物种LTP的系统进化树,利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在红花不同号组织中LTP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LTP基因ORF全长294 bp,编码9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7.46 kD,等电点为8.91。红花LTP蛋白包含一个长为29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序列;该蛋白含有一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三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是由3个α-螺旋和一个β-转角简单的缠绕在无规则卷曲上的简单结构。分子进化表明,红花LTP基因与十字花科的甘蓝型油菜进化关系最近。通过荧光定量PCR对红花LTP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t LTP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在种子和花中呈现高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低表达。  相似文献   
333.
为探索云南省魔芋栽培现状,为魔芋葡甘露聚糖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采集不同栽培地的花魔芋球茎,利用醇沉法设计正交实验提取魔芋球茎中葡甘露聚糖,优化提取方法并比较其含量差异.结果发现,四个因素对魔芋葡甘露聚糖的提取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因素A浸提温度对提取率影响最大,在魔芋葡甘露聚糖提取过程中,88℃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334.
核开关(riboswitch)是Breaker等在2002年发现的一种全新的转录后调节机制.它可以通过小分子与mRNA结合来直接调控基因的表达,不需要任何蛋白质的参与.与常见的经由蛋白质的调控方式相比,riboswitch响应更迅速,对细胞内代谢物的变化更敏感.它的发现为RNA研究展示了新的领域. 目前在这个领域,既有基础研究,如riboswitch晶体结构解析、作用机制和动力学研究,又有前沿应用研究,如基于riboswitch的生物传感器和药物设计.Topp等通过设计riboswitch成功地改变了大肠杆菌的趋化性,这为合成生物学和人工生物网络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对于riboswitch结构、机制及动力学的研究为基于riboswitch的合理药物设计奠定了基础,有望针对这一新的机制开发新一代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35.
抚顺市工业废水生物毒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潜在毒性效应指数(PEEP)综合了多种生物测试及生态毒性测试结果,是一种新的评价和比较工业废水潜在毒性的指标,是理化分析评价法的一个重要补充。用蚕豆微核试验、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鱼类急性毒性试验逐一单项分析评价了抚顺市10家典型企业11个排水口废水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抚顺工业废水大部分处于中度污染,农药厂、啤酒厂废水的毒性较高,而且这些企业的污水量相对少,迫切需要治理。并采用PEEP综合分析了废水的生物毒性程度,根据控制排放标准规定,PEEP>6时,要对企业排放废水实施控制措施。抚顺市10家典型污染企业废水PEEP均大于6,说明这10家企业都需要进一步控制废水排放及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36.
四川省巴塘县矮岩羊与斑羚冬季生境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12月,在四川省巴塘县竹巴笼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调查法对矮岩羊和斑羚冬季生境进行研究,利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ey U检验分析其生境选择差异.结果表明,矮岩羊对17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倾向选择中等以上避风性,石质或便石质活动基底,灌丛盖度10%~40%、种数>4种、高度>100 cm,草种数>5种、高度<20 cm或>40 cm,坡度>60°的南坡或西坡,隐蔽级<30%或>60%,水源距离>500 m,裸岩距离<2m,林缘距离1000~1 500 m,1级风,海拔高度2 600~2 800 m,人为干扰距离500~1 000 m,动物干扰距离80~150 m的生境.斑羚对15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倾向选择上坡或山脊坡位,灌丛盖度10%~40%、种数>5种、高度>100 cm,草种数4~5种、高度>40 cm,坡度>60°的南坡或东南坡,南风,隐蔽级>60%,林缘距离<1 500 m,海拔高度>2 800 m,水源距离>1 000 m,人为干扰距离>1 000 m,动物干扰距离80~150 m的生境.因子分析表明,影响矮岩羊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人为干扰距离、海拔高度、林缘距离、水源距离、灌丛高度、隐蔽级、风级和动物干扰距离等生境因子,而影响斑羚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人为干扰距离、海拔高度、林缘距离、水源距离、坡位、灌丛盖度、灌丛高度、隐蔽级、坡向和风向生境因子.虽然两物种在资源生态位上存在部分重叠,但在生境选择利用和空间生态位上皆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337.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天然胡杨林部分地区可培养细菌的生态分布。方法:通过塔里木河胡杨林采样,可培养菌分离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从3种不同样品(水样、土样和胡杨树杆分泌物)中分离筛选了22株细菌,其中17株菌为革兰氏阳性菌,5株为革兰氏阴性菌。根据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5株菌属于芽孢杆菌属,4株属于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动性球菌属和Agrococcus属各含有1个分离株。结论:塔里木河胡杨林可培养微生物中芽孢杆菌比较丰富,其中有3个可能的新种。  相似文献   
338.
报道瓶口衣科(Verrucariaceae)的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即浅灰拟鳞核衣(Placidiopsis pseudocinerea)和核斑衣(Thelidium pyrenophorum) ,它们都采自于托木尔峰。其中,拟鳞核衣属(Placidiopsis )是中国新记录属,核斑衣属在新疆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339.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是目前最为成功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之一。该表达系统不存在原核表达系统的内毒素难以除去的问题 ,也不存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的病毒和支原体污染等问题 ;并能够对目的蛋白进行类似高等真核生物的信号肽剪切、二硫键形成、糖基化等过程的翻译后蛋白加工。至今已有多种外源蛋白在该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下面对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特点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40.
黄山松母树林基地松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斑螟是危害黄山松梢头和球果的主要害虫。该虫 1年 2代 ,4~ 10月为危害盛期 ,5、6月和 8、9月为危害高峰期。本文主要探讨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