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探讨青年猫和老年猫丘系层谷氨酸(Glu)与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年龄相关性变化,利用Nissl染色显示丘系层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标记Glu和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拍照,对Glu和GABA能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别计数并换算成密度。利用IPE软件测量Glu和GABA免疫阳性反应灰度值(免疫阳性强度与灰度值成反比)。结果显示,Glu和GABA阳性反应神经元、阳性纤维及其终末在青年猫及老年猫丘系层均有分布。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丘系层Glu能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显著增大(p〈0.01),免疫阳性反应灰度值显著降低(p〈0.01),免疫阳性反应显著增强;GABA能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显著下降(p〈0.01),免疫阳性反应灰度值显著升高(p〈0.01),免疫阳性反应显著减弱。结果提示,衰老过程中猫丘系层Glu的表达增强和GABA的表达减弱导致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视觉、听觉、躯体感觉等单感觉功能衰退及多感觉整合功能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2.
2004年从山东某鸡场发病蛋鸡群中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编号:ShD-2-04),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H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的最小致死量病毒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为50.4,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分离病毒致病指数(ICPI)为1.85,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2.42,表明该病毒具有新城疫强毒株的一些特征;其HN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为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与国外发表的部分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之间相应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  相似文献   
43.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极易导致慢性肝炎,并能引起肝纤维化或脂肪肝,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尽管已被发现20多年,丙肝病毒的来源以及进化途径一直没有确定。与此同时,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严重阻碍HCV致病机理的研究。从2011年起,随着新型测序技术的应用,多种丙肝非灵长类同源病毒相继被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将在研究丙肝病毒来源、进化途径以及相关动物模型建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蓝花楹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 Humb.et Bonpl.)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和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结果表明,蓝花楹种子经40℃-45℃温水浸泡后发芽率较高,达到55.7%。蓝花楹不定芽和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6-BA2.0 mg L-1+NAA 0.1 mg L-1+2,4-D 0.1 mg L-1和M S+6-BA 0.5 mg L-1+NAA 1.0 mg L-1+2,4-D 1.0 mg L-1。不定芽和愈伤组织增殖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改良MS培养基+6-BA 0.5 mg L-1+NAA 0.5 mg L-1+IBA 0.5 mg L-1和MS+6-BA 1.0 mg L-1+NAA 0.5 mg L-1+ZT 3.0 mg L-1。愈伤组织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 S+BA 1.0 mg L-1+NAA 0.5 mg L-1+2,4-D 0.5 mg L-1。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蔗糖20 g L-1+NAA 0.1 mg L-1+活性炭2.0 g L-1,生根率达78.3%。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治疗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晚,对照组行其他非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降低血脂、减缓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和预防脑血管疾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分期及治疗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将74例81膝骨性关节炎应用自行设计的关节镜下分级方法分为4级,并分别手术进行术后疗效观察。结果:1级21膝,优良率100%;2级23膝,优良率78.26%;3级25膝,优良率56%;4级12膝,优良率33.33%。结果 Wilcoxon秩检验,T=4.84,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分级,对于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差异显著。有助于手术适应症掌握,规范程序,避免手术盲目性及不必要损伤。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研究Aβ免疫阳性产物在老年APP/PSl双转基因(2xTg)与APP/PSl/Tau三转基因(3xTg)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的分布。方法:采用15月龄2xTg与同龄3xTg,分别进行Aβ单克隆抗体6E10免疫组化检测Aβ阳性神经元及斑块。结果:在海马区2xTg组Aβ沉积多发生于细胞外,形成大量Aβ阳性斑,而3xTg组则主要沉积于细胞内。结论:这种Aβ分布的差异可能与3xTg模型早期即有神经元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芪丹通脉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缺血心肌趋化迁移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移植组,益气组,活血组。芪丹通脉片组,各组大鼠灌服中药14天后,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经尾静脉注入DIO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天后取缺血部位的心肌,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计算出每克心肌所含有的DIO阳性细胞数;行冰冻切片,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DIO阳性细胞;4周后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峰压(LVP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变化速率(+LVdp/dtmax)和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结果:芪丹通脉片组较益气组、活血组、单纯移植组,每克心肌所含有的DIO阳性细胞数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冰冻切片镜下观察,芪丹通脉片组阳性细胞数较益气组、活血组、单纯移植组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检测示:芪丹通脉片组MAP、LVPSP、+LVdp/dtmax、-LVdp/dtmax较益气组、活血组、单纯移植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丹通脉片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缺血心肌趋化迁移的作用,益气与活血中药配伍应用优于单纯益气药或活血药。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内毒素诱导的脑内炎症中血脑屏障通透性,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雷公藤甲素处理组(T10+LPS组),内毒素组(LPS组),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6只动物常规Nissl染色、GFAP免疫组化染色和伊文思蓝(EB)荧光示踪法.结果:尼氏染色显示NS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排列规则整齐.LPS组的神经元细胞的密度和层次较NS组和T10+LPS组少,且锥体神经元数目减少,排列散乱,细胞间距加大,神经元有明显的丢失;G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NS组海马CA1区GFAP免疫阳性细胞分布稀疏,胞体较小,突起细长,染色较浅.LPS组较T10+LPS组星形胶质细胞密集,胞体和突起大,染色深;伊文思蓝荧光示踪结果,LPS组的大脑皮质与海马结构以及脑血管周围的EB荧光强度都明显强于T10+LPS组和NS组;T10+LPS组与NS组EB荧光强度无差别.结论:T10在LPS诱导的神经炎症中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BBB有关.  相似文献   
50.
为了研究菜豆种子超干贮藏的适宜含水量及其机理,采用人工老化法对不同含水量的菜豆种子在老化过程中的活力变化与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含水量为3.4%~9.0%老化菜豆种子的发芽率、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菜豆种子含水量(MC)降至3.8%,能显著提高抗老化劣变的能力。在同等老化处理(50C、20d)后,未超干种子(MC=6.9%~9.0%)发芽率已大幅度下降,而超干种子(MC=3.8%~3.4%)的发芽率仍保持一个很高的水平。与未超干种子相比,超干种子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而丙二醛含量则显著降低。不同含水量菜豆种子POD同工酶谱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