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蚜虫类昆虫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点(半翅目,蚜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蚜虫类昆虫在中国的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和分布特点.基于多年的标本采集记录和已发表文献,建立了中国蚜虫物种数据库和中国蚜虫地理分布数据库.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中国蚜虫的地理分布和分布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记录蚜虫类昆虫268属1 099种/亚种,其中特有种518种,占中国蚜虫物种总数的47.1%.中国蚜虫的区系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分为9种类型,其中以典型古北种、典型东洋种、跨古北界和东洋界分布的物种为主,同时与新北界、澳洲界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在自然地理区划上,蚜虫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分布多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多于南北两端.基于物种多样性和分布密度,确定了蚜虫在中国的5个多样性中心,即甘南山地、横断山区、天山山地、东部平原和台湾岛.  相似文献   
82.
新生儿Fc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Fc受体(FcRn)是由α链和β链两个亚基以非共价键的形式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在免疫球蛋白IgG转运和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FcRn的分子结构、转运机制及其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3.
栗苞蚜Moritziella castaneivora Miyazaki,1966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一种为害日本栗Castanea crenata和板栗C.mollissima的害虫,可造成植株落花落果.记述了栗苞蚜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危害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形态照片和生物学照片.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84.
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浙江省临安市典型板栗林样地布置施肥试验,研究板栗林土壤CO2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施无机肥、有机肥及有机无机混合肥(1/2无机肥 + 1/2有机肥)4个处理.利用静态箱法测定土壤CO2排放速率,以及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结果表明: 板栗林中土壤CO2排放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最小值均出现在2月,最大值均出现在7、8月.施用无机肥、有机肥和有机无机混合肥的土壤年累积CO2通量比对照分别增加29.5%、47.0% 和50.7%.施用无机肥的土壤WSOC含量(105.1 mg·kg-1)显著高于对照(76.6 mg·kg-1),但明显低于有机肥(133.0 mg·kg-1)和混合肥处理(121.17 mg·kg-1).无机肥、有机肥和混合肥处理的土壤呼吸Q10值(1.75、1.49和1.57)均高于对照(1.47).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5 cm温度、WSO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施肥导致土壤WSOC含量增加可能是板栗林地土壤CO2排放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真核细胞表达小鼠淋巴细胞抗原CTLA-4胞外段肽,研究表达肽段与抗原呈递细胞B7分子结合后减轻小鼠淋巴细胞刺激后的增殖抑制,从而启动T淋巴细胞进一步增殖。方法: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获得总RNA,通过逆转录PCR扩增出CTLA-4全长基因,克隆并测序。依据胞外段序列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序列,合成引物扩增胞外片段,两者经内切核酸酶处理、连接构建重组表达pcDNA3.1载体,重组质粒经测序验证后,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入小鼠肝癌细胞Hepa1-6,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结果:获得小鼠CTLA-4胞外段真核表达载体和小鼠肝癌细胞Hepa1-6稳定表达转染细胞株,制备了CTLA-4胞外肽段,经His标签抗体和小鼠CTLA-4抗体Western blot检测表达蛋白带均呈阳性。结论:获得CTLA-4胞外段肽,为进一步研究该肽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检测Twist在胸腺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Twist在87例胸腺上皮性肿瘤(胸腺瘤71例,胸腺癌16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wist蛋白在胸腺癌的阳性表达(81.3%)显著高于胸腺瘤组织(11.3%),其阳性表达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其在胸腺瘤各亚型之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阳性表达与胸腺上皮性肿瘤术后发生远处转移呈正相关关系(r=0.40,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wist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期低于Twist阴性表达患者(P<0.001)。结论:检测Twist蛋白表达情况对于鉴别胸腺瘤与胸腺癌可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Twist阳性表达可能与术后发生远处转移有关并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在预测内科住院患者肺心病发生中的价值。方法:利用随机数表随机入选解放军第十二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内科住院患者92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45例,年龄在22岁-87岁之间。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应用公式:BMI=体重/身高。(kg/m2)计算。用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结果:与非肺心病组患者比较,肺心病组患者体重指数明显升高(38.96±5.77VS29.72±7.879,P〈0.01);肺心病组患者肺性脑病病史的比率明显升高(26.7%VSO%,P〈0.01)。肥胖和极度肥胖的患者合并肺心病病史的比率分别为53.3%、46.7%。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肺心病密切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体重指数预测肺心病的临界值为BMI〉32kg/m2,预测肺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ROC曲线下面积大于0.7,预测价值较高。Youden指数为0.596,体重指数预测最佳临界值为BMI大于32,诊断特异性为66.2%,敏感性为93.3%,阳性预测值为34.96%,阴性预测值为98.07%。结论:内科住院患者体重指数与肺心病发病率密切相关,体重指数大于32kg/m。预测内科住院患者肺心病发病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8.
互花米草纤维与造纸污泥混合制作污泥纤维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纤维与造纸污泥混合制作纤维板,以互花米草秸秆、纺织长纤维和废纸浆与造纸污泥混合制浆,经抄纸板机复合热压成型得到工业污泥纤维板材,并分析不同纤维板材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基于"生物钢筋+水泥"模型,互花米草秸秆纤维与造纸污泥复合成的纤维板材在硬挺度、耐破度、密度和吸水性能上均具有明显优势。此工艺为综合利用造纸污泥等工业废弃污泥提供了可借鉴的工艺技术,并为综合利用秸秆纤维提供了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在预测内科住院患者肺心病发生中的价值。方法:利用随机数表随机入选解放军第十二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内科住院患者92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45例,年龄在22岁~87岁之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应用公式:BMI=体重/身高2(kg/m2)计算。用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结果:与非肺心病组患者比较,肺心病组患者体重指数明显升高(38.96±5.77 vs 29.72±7.879,P0.01);肺心病组患者肺性脑病病史的比率明显升高(26.7%vs 0%,P0.01)。肥胖和极度肥胖的患者合并肺心病病史的比率分别为53.3%、46.7%。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肺心病密切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体重指数预测肺心病的临界值为BMI32 kg/m2,预测肺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ROC曲线下面积大于0.7,预测价值较高。Youden指数为0.596,体重指数预测最佳临界值为BMI大于32,诊断特异性为66.2%,敏感性为93.3%,阳性预测值为34.96%,阴性预测值为98.07%。结论:内科住院患者体重指数与肺心病发病率密切相关,体重指数大于32 kg/m2预测内科住院患者肺心病发病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0.
1983年,Wickham教授首先提出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此后,微创泌尿外科逐渐成外具有科学意义上的微创外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上尿路的腔内手术,包括PNL(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URS(Ureteroscopic)、f-URS(Flexible ureteroscope)等。与传统手术相比,上尿路的腔内手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并且可以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临床应用较广泛。在腔内操作时,为保证术中手术视野的清晰度,手术多采用生理盐水(NS)进行灌注,进而导致肾盂压力升高,引起各项潜在的危害。因此如何在上尿路腔内手术中降低肾盂压力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近些年,腔内器械的改进,包括镜体灌注通道入路与出路的分开设计、回流鞘的设计、压力泵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肾盂压力。灌注液体中加入相应浓度的药物,抑制上尿路平滑肌的蠕动与收缩,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肾盂压力。本文介绍了上尿路腔内手术中肾盂压力的影响因素,回顾了肾盂压力升高后的危害,分析了肾盂压力升高机制,总结了肾盂压力降低的各种方案以及将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