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研究了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序的主要方法,比较每种方法的操作程序及优缺点。并梳理了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序的研究进展,及对未来风险排序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2.
周健  王亚男  马丹炜  黄素  辛文媛  张红 《生态学报》2017,37(17):5713-5721
为了探讨入侵植物土荆芥的化感作用机制,以其入侵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蚕豆叶片下表皮为受试材料,通过对保卫细胞的活性分析,研究了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两种主要成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诱导保卫细胞死亡及其信号调节的机制。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对伞花素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随着处理剂量增加,保卫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细胞核出现了畸形、碎裂和降解等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典型特征;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etase,NOS)和Ca~(2+)的组织化学定位显示,在土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作用下,保卫细胞内ROS、NOS和Ca~(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活性氧清除剂(AsA)、Ca~(2+)螯合剂(EGTA)和硝酸还原酶抑制剂(NaN——3)均可有效缓解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的细胞毒性,显著提高了保卫细胞的存活率(P0.05)。上述结果表明,ROS、NO和Ca~(2+)参与了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诱导蚕豆保卫细胞死亡的信号调节过程。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诱导的保卫细胞死亡,可能是通过ROS和NO调控保卫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是植物中一种主要的抗氧化酶,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及抗衰老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基因芯片数据中筛选获得小麦Cu/Zn-SOD基因的EST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后拼接得到小麦Cu/Zn-SOD的候选基因,利用PCR技术在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材料BS366中克隆并获得该基因。通过对Cu/Zn-SOD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拥有连续且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495bp,编码16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保守的Cu/Zn-SOD功能结构域与典型的Cu/Zn-SOD三维结构,且定位于细胞质中。通过同源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与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L.)Beauv.)和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Cu/Zn-SOD蛋白亲缘关系较近,相似度分别为89%和94%。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在小麦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异性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根、茎、叶、雌蕊、雄蕊、颖壳中均有表达,属于组成型表达,且在小麦的地上部含叶绿体的组织中含量较高;同时受多种胁迫诱导,可能参与了多种胁迫诱导调控途径。通过对该基因在不同育性环境中BS366育性转换期花药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可育环境下,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和减数分裂期的表达量分别约为对照的8倍与16倍;而不育环境下,该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因而推测,小麦Cu/Zn-SOD基因可能参与了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的育性调控。本研究为深入研究Cu/Zn-SOD基因在小麦中的作用机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4.
杜仲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绿原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杜仲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物绿原酸产生的几种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杜仲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绿原酸的过程中,第15天绿原酸的含量达到最大值。35g/L的蔗糖为最适碳源,MS培养基为最适悬浮培养基,pH为5.3时利于绿原酸的合成,2,4-D、NAA对绿原酸合成的促进效果不大,添加1.0mg/L的6-BA绿原酸的合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5.
云南新平哀牢山秋季夜间网捕鸟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09-05—2007-11-05和2008-09-03—2008-11-07期间,在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金山丫口(23º57’ N, 101º30’E)对影响秋季夜间网捕鸟类组成因素进行了调查。主要利用温湿度表和定性观察对各因素进行判断。其研究结果表明, 地理特点是影响夜间网捕鸟类种类的主要因素;气象条件是影响夜间网捕鸟类种类和数量的重要因素。气象条件中的风向、风力、雾以及月相周期对夜间网捕鸟类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风向的影响比风力大,其中,在西南风大雾新月或者在西南风大雾残月期间,夜间网捕鸟类数量和种类最多;光也是夜间网捕鸟类的必要条件。然而,温湿度对夜间网捕鸟类数量和种类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在强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ezewalskic)视网膜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光照条件下,视网膜内GAP-43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存在于内网层;强光照条件下,GAP-43免疫染色部位主要出现在内网层、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的部分细胞核。在全黑暗条件下,在视纤维层和内网层呈阳性染色;提示视网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GAP-43的不同定位,可能与其在相应的环境下参与不同的视觉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7.
表面活性剂对谷氨酸结晶的影响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8.
决明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决明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接种于7类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A.MS+2.02,4-Dmg/L(以下单位省略)+0.3BA+0.2NAA.B.MS+0.22,4-D十0.2BA+2.0NAA.C.MS+1.02,4-D+0.5BA+0.2KT.D.MS+0.7BA+1.5NAA+0.1KT.E.MS+1.52,4-D+0.7BA十0.2MAA.F.MS+0.42.4-D+1.0NAA+0.1KT.G.MSB(MS的无机成份和B5有机成分)+0.15NAA+BA,KT和ZT各0.5。8~15天后分别有90~99.6%的子叶片被诱导出愈伤组织,并且F.与C.类培养基对诱导愈伤组织比较理想,放于G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有9.2~30.2%的芽分化率。芽在生根培养基1/2MS+0.2IBA中、98%生根,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慢病毒转染对鼻咽癌细胞株5-8F增殖、迁移的影响,以验证慢病毒转染是否能有效的应用于鼻咽癌细胞的增值及迁移相关研究。方法:以红色荧光标记的慢病毒为转染载体,选定不同的MOI值转染鼻咽癌5-8F细胞株,扩大培养后筛选纯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以最佳MOI值转染后的5-8F(RFP-5-8F)细胞为实验组,未转染的亲代5-8F为空白对照组,取对数生长期未转染的亲代5-8F和红色荧光标记的慢病毒转染的5-8F(RFP-5-8F)细胞进行MTT、划痕实验,观察细胞镜下形态,了解细胞转染前后生长曲线,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5-8F细胞慢病毒转染效率大于95%,转染最佳MOI值为30,镜下荧光强度适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转染前后5-8F细胞光镜形态相似,生长曲线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7),划痕实验显示5-8F与RFP-5-8F细胞迁移能力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转染后鼻咽癌细胞能真实有效的的反应原细胞的增值及迁移能力,可以很好的应用于鼻咽癌增殖及其转移机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0.
目的:检测integrin-beta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研究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integrin 茁1在82例结肠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邻近正常结肠粘膜组织integrin beta1的阳性表 达率为93.33 %,原发灶癌细胞integrin beta1的表达率为73.17 %,两者之间integrin beta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P<0.01;结肠癌转移性淋 巴结组织integrin beta1的阳性表达率为87.67 %,结肠癌非转移性淋巴结组织integrin beta1的阳性表达率为11.29 %,两者之间integrin 茁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P<0.01。在所有与结肠癌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中,是否穿透浆膜层、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不同、Dukes 分期不同,integrin beta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P 值均小于0.05。结论:Integrin beta1与结肠癌分化程度、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状况及 Dukes 分期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的检测对评估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程度和分析结肠癌分期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