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21.
若尔盖沙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以来,政府大力开展对若尔盖沙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工作,其生态恢复效益受到广泛关注。而水源涵养功能作为衡量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程度的重要生态指标,其变化对水分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和响应。以若尔盖县不同治理年限的沙化草地治理区为研究对象(包括199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的治理区,2012年的正常放牧区和2012年的无治理区),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土壤含水量作为研究指标,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沙化草地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若尔盖草地在恢复重建过程中,(1)土壤质地发生变化,由紧砂土逐渐恢复成砂壤土,保水能力及保肥性都得到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由无治理区的1.7 g/cm~3下降到正常放牧区的1.3 g/cm~3;(2)土壤p H值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由7.6逐渐下降到6.7,土壤总体上为中性土,适宜植被生长;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相对不明显,但治理区的有机质远低于正常放牧区的土壤有机质,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3)土壤含水量呈"V"型变化趋势,在治理初期,土壤含水量先减小,2009年治理区的含水量最低,仅为6.8%,但到了治理后期,土壤的含水量开始增加,1995年的沙化治理区含水量达到了12.1%,说明水源涵养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4)经过相关分析,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土壤质地、土壤p H值、生物量以及土壤碳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含水量与有机质、土壤质地以及土壤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 H值呈显著负相关;(5)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土壤退化指数逐渐减小,土壤状况得到不断的改善。  相似文献   
322.
税伟  陈毅萍  苏正安  范水生 《生态学报》2017,37(10):3311-3326
饮茶已逐渐成为世界潮流与时尚,不断扩大的茶叶需求正不断刺激茶叶的增产,茶叶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瞩目,但关于规模化、专业化茶叶种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却未得到相应的关注。为研究规模不断扩大的专业化茶叶种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专业化茶叶种植大县安溪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由供给、调节和支持正、负服务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能值法,从不同专业化茶叶种植水平、不同农业种植结构、不同地貌类型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安溪县以专业化茶叶种植为主的农业生态系统中供给、调节和支持三大服务功能的正服务价值都大于负服务价值,系统以提供正服务为主;(2)专业化茶叶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气体、气候调节能力,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供给与调节功能具有正效应;(3)但专业化种植过程中造成的土壤流失情况也较为严重,对农业生态系统支持功能的负面影响较大;(4)"茶-蔬"、"茶-果"等复合生态茶树种植结构有利于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茶叶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23.
为了解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被引入中国20多年后其取食行为与取食能力是否发生改变, 我们通过采集叶甲自然种群的成虫, 在室内用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饲养获得检测用叶甲各虫态与虫量进行室内定量检测, 研究了空心莲子草叶甲自然种群各龄幼虫与成虫在不同密度下对空心莲子草的控害效果。结果显示: 1龄幼虫喜食顶芽嫩叶, 在每株接0.2和1头1龄幼虫密度下, 空心莲子草仍有新叶和侧芽生成, 生物量、 株高与茎节数仍在增加; 在5头/株的密度下, 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量、 叶片数和侧芽数均出现负增长; 在10头/株的密度下, 草的生物量、 株高、 叶片数、 侧芽数和茎节数均表现为负增长。2龄幼虫优先取食顶芽嫩叶, 也取食老叶与茎杆, 在每株10头2龄幼虫的密度下, 接虫7 d后, 40%的植株死亡。3龄幼虫取食叶片与茎秆, 后期钻入茎秆中化蛹,在10头/株密度下,7 d后, 已引起52%的植株死亡, 存活株的茎节数显著减少。成虫可24 h连续取食植株的任何组织, 0.2头/株的密度下,空心莲子草叶片与侧芽数量已呈现负增长; 5头/株的密度下,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量、 株高、 叶片数、 侧芽数与茎节数均呈现较大的负增长; 10头/株的控草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24.
成人肾恶性横纹肌样瘤的研究: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对我国首例成人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 alingantrhabdoidtum or, MRT) 进行了研究, 与婴幼儿MRT相比本例有以下临床病理特点: (1) 以血尿为早期和唯一症状,肿块缺乏特征性CT 改变; (2) 光镜下大量PAS阳性嗜酸性球形小体多位于细胞外, 电镜下细胞外小体由微丝构成并有界膜包绕; (3) 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向神经外胚层、横纹肌和组织细胞多向性分化; (4) 肿瘤侵袭力较低, 高度表达nm 23-H1 蛋白, 随访18个月术后化疗效果佳, 提示其恶性度较婴幼儿MRT 低。  相似文献   
32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通量筛选3-甾酮-Δ1-脱氢酶(KstD)突变体库的方法。[方法]基于已发表KstD蛋白晶体结构,设计饱和突变引物,构建突变体文库,优化蛋白表达条件,利用冻融法结合溶菌酶法获得粗酶液;基于分光光度法原理,优化检测反应体系,利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的变化来反映酶活力。[结果]利用饱和突变引物成功构建突变体文库,表达KstD最佳条件为:IPTG终浓度0.3 mmol/L,20℃诱导20 h;缓冲液中溶菌酶浓度为0.5 mg/mL时上清目的蛋白含量最高。优化后的酶活检测条件为:Tris-HCl缓冲液50 mmol/L、pH 8.0、0.4 mmol/L DCPIP、1.5 mmol/L PMS、0.7 mmol/L雄烯二酮(4AD)和适量的酶液组成,温度30℃、酶反应时间5 min,于600 nm波长下测定。[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5 min检测96个3-甾酮-Δ1-脱氢酶(KstD)突变体的高通量筛选方法,重复性变异系数在3%以下。  相似文献   
326.
苏鸿雁  杨晓霞 《植物研究》2000,20(3):253-253
本文发表寸金草一新变型,白花寸金草Clinopodium megalanthum f.leucanthum.  相似文献   
327.
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11,他引:44  
苏永中  赵哈林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681-1686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退化草地开垦后,在14年不同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下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特征。结果表明,农林(林草)复合利用模式在土壤粒级组成、孔隙分布、持水性能、有机质和N、P养分、酶活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质量性状特征。有机无机配施、精细管理的灌溉农田次之,而粗放管理的旱作农田。土壤质量性状严重恶化,逐步向流沙方向演变,与科尔沁原生景观草地土壤相比,管理良好的利用系统,土壤物理性状、P含量和一些酶活性指标提高,但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明显低,表明已退化生态系统C、N库的恢复和重建需要较长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显著影响土壤质量变化的程度和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基本农田实行精细管理,旱作农田退耕还草还林是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区域生态恢复和重建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328.
引言 本文以对联合国四个机构活动情况的调查研究为依据。这四个机构从事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高级生物技术能力的工作。作者首先研究了工业化国家的概念开发过程。然后,选择了三个发展中国家(埃及,泰国、委内瑞拉)作为例子加以研究。来自于这三个国家的信息用以评价这些国家中正在进行的概念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329.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锡林郭勒盟研究了贮草期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采食距离及集群数量对采食量的影响。通过人为设置布氏田鼠洞群家族成员数量和采食距离,采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采食材料,测定了秋季自由生活状态下,采食距离为5~30 m范围内、每个洞群布氏田鼠数为3~11只范围内,布氏田鼠单次采食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食距离和家族成员数量对布氏田鼠单次采食量没有明显影响,采食距离和家族成员数量之间也不存在交互作用。布氏田鼠单次搬运麦粒数量平均为8.0粒/次,这可能与田鼠的搬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30.
水杨酸对红豆杉细胞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比较了它们对红豆杉细胞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以细胞生长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A可提高POD及PAL的活性,促进细胞内H2O2含量的上升并有利于紫杉醇的合成,其中20mg/L SA对紫杉醇合成的促进效果最明显,紫极醇含量可达对照组的1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