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小麦育种行业创新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小麦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市场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小麦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对2017年小麦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2.
8种贵州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药用植物内生菌能产生多种活性较好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新抗生素发现的重要来源。目前,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生真菌,内生放线菌研究相对较少,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新领域。【目的】研究贵州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多样性,以期发现新种放线菌或产新活性物质的放线菌,为微生物药物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药用植物样品表面消毒后用粉碎机粉碎,采用9种不同分离培养基分离放线菌;通过提取放线菌基因组DNA,PCR扩增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序列并提交EzBioCloud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分析。【结果】通过形态特征初步排重,从8种药用植物样品中共分离得到内生菌62株,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中的57株菌分布于放线菌域的5目8科16属,分别是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植物杆菌属(Plantibacter)、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动球菌属(Kineococcus)、壤球菌属(Agrococcus)、沼杆菌属(Patulibacter)、气微菌属(Aeromicrobium)、拉贝达氏菌属(Labedella)、叶居菌属(Frondihabitans)、冷杆菌属(Frigori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动孢菌属(Kineosporia)、Amnibacterium属,其中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为优势菌属,菌株M8JJ-5和M2KJ-4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别与有效发表菌株AmnibacteriumkyonggienseKSL51201-037T(FJ527819)和Aeromicrobiumfastidiosum DSM10552T (Z78209)的相似性最高,相似性分别为97.29%和98.95%,可能为潜在新物种。【结论】贵州药用植物中蕴藏着多样性丰富的放线菌且具有从中发现新放线菌的潜力,能为新抗生素的发现提供菌种储备,也为今后对该地区放线菌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以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7个主要植物种为研究对象,利用15 N同位素标记技术,通过分析不同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及分配特征,揭示主要植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适应性、竞争力和地位。结果显示:(1)矮嵩草的叶和茎、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的叶,以及双柱头藨草(Scirpus distigmaticus)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的叶、茎、根均偏好累积硝态氮,早熟禾(Poa annua)的穗和叶以及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和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的根均偏好积累铵态氮。(2)矮嵩草对吸收的甘氨酸和硝态氮主要分配于叶中,铵态氮分配于茎中;双柱头藨草对吸收的甘氨酸和硝态氮主要分配于茎中,铵态氮分配于叶中;垂穗披碱草和早熟禾对吸收的硝态氮和铵态氮主要分配于叶中;垂穗披碱草对吸收的甘氨酸主要分配于根中,而早熟禾将较多的甘氨酸分配到穗中;甘肃马先蒿对吸收的硝态氮主要分配于叶中,铵态氮分配于根中;鹅绒委陵菜对吸收的甘氨酸、硝态氮和铵态氮主要分配于叶中;短穗兔耳草对吸收的甘氨酸主要分配于叶中,硝态氮和铵态氮主要分配于根中。(3)在牧草生长盛期,矮嵩草草甸土壤的有机氮和无机氮主要贡献于甘肃马先蒿的花、早熟禾的穗、垂穗披碱草的根和鹅绒委陵菜的茎叶。研究表明,高寒矮嵩草草甸主要植物不同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及分配呈现多元化特征,因不同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习性而异。  相似文献   
84.
目的筛选抗氧化能力强的乳酸菌菌株并进行菌种鉴定。方法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还原能力等实验,筛选出高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菌株。运用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抗氧化能力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本研究筛选得到的抗氧化能力较强的菌株有长双歧杆菌NQ1501、La8、La5和保加利亚乳杆菌NQ2508,经16SrDNA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La5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a8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结论本研究筛选出四株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分别为长双歧杆菌NQ1501、鼠李糖乳杆菌La8、发酵乳杆菌La5和保加利亚乳杆菌NQ2508。  相似文献   
85.
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王惠弟,郑晓颖,靳旭(北京钢铁学院附属中学100083)九年义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我校生物教研组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作为本组初中生物教学研究课题,一方面进行“过程式教学”科研实验,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  相似文献   
86.
张景慧  黄永梅  陈慧颖  杨涵越 《生态学报》2016,36(18):5902-5911
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选取放牧和割草、去除放牧、去除放牧和割草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和叶片属性测量,比较分析各样地土壤性质、群落生产力及主要物种的比叶面积(SLA,Specific Leaf Area)、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Leaf Dry Matter Content)、叶片氮含量(LNC,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在个体、功能群和群落水平对去除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1)去除干扰处理在短期对土壤特性和群落生产力的影响不显著;2)多数物种在放牧和割草样地SLA较低,说明典型草原多数物种的SLA表现为放牧逃避;3)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属性对去除干扰的响应不一致,去除放牧后,多年生杂类草的SLA和LDMC不受影响,但LNC变小;多年生禾草的SLA增加,而LDMC和LNC无显著变化。一年生植物在去除放牧和割草后,LNC显著增加。去除割草后,多年生禾草SLA减小,而多年生杂类草SLA、LNC增加,LDMC减小;4)在群落水平,放牧和割草样地由于较占优势的多年生禾草SLA较低,群落比叶面积最低,在去除放牧和割草样地,群落叶片氮含量显著增加;5)在内蒙古典型草原,LDMC能够很好地将多年生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区分,SLA在个体、功能群和群落水平均比LDMC敏感。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米库氯铵分别复合七氟醚、丙泊酚用于全麻手术的肌松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对米库氯铵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诱导期单次静注米库氯铵,肌松开始恢复时开始泵注,手术结束前约20 min停药。记录诱导起效时间、无反应期,停止泵注米库氯铵后TOF比值恢复至25%、50%、75%、90%时间、恢复指数,维持期米库氯铵平均泵注速度、平均追加次数。结果:S组有2例、P组有1例出现轻度皮肤潮红,P组有1例插管时出现轻度呛咳,血压、心率未见明显异常,插管条件均满意。两组诱导起效时间、无反应期、恢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停药后TOF比值恢复至25%、50%、75%、90%时间S组长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组维持期米库氯铵平均泵注速度、平均追加次数小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库氯铵用于全麻诱导及维持,肌松满意,恢复迅速,安全性值得肯定。与丙泊酚相比,七氟醚对米库氯铵的需要量大约可以减少20%~30%,丙泊酚对米库氯铵剂量的具体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8.
现有结果表明64 DP(DNA结合蛋白)可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质。正常人每百毫升血清中含有约50mg的64 DP。目前,关于64 DP的生物学功能国内外尚无研究和报道。这方面的研究对阐明肿瘤及其它病理条件下血清64 DP含量增高的机制和意义有可能提供线索。 已知64 DP在体外具有和DNA结合的特性.它在体内的生理作用是否也和DNA有关呢?本实验首先分离纯化了人肝细胞染色质,用同位素标记的64 DP与染色质进行的结合实验及结合抑制实验表明64 DP能特异地与人染色质结合。进一步用~(125)I标记的兔抗64 DP抗体对人染色质作了固相放射免疫测定,结果定性地显示出染色质内可能含有64 DP。用兔抗64 DP抗体作为第一抗体,利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了16例正常肝组织切片,发现大多数切片(80%)中部分肝细胞核内有明显64DP显色颗粒。以上诸实验结果均提示细胞核内有64 DP存在,表明64 DP的生物学功能可能与它的DNA结合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89.
 用亚硒酸钠诱发大鼠产生白内障后,将晶状体微粒体与外源性花生四烯酸共同孵育,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白内障晶状体前列腺素E_2(PGE_2)及前列腺素F_2α(PG-F_2α)的生物合成情况,并与正常晶状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鼠晶状体具有酶促合成PGs的能力。正常晶状体及白内障晶状体合成PGE_2的能力分别为687.75±113.97及1095.00±79.39pg/100mg晶状体湿重/15分钟,PGE_2α则分别为51.45±36.72及158.83±115.94pg/100mg晶状体湿重/15分钟(平均数±S.D.)。这说明大鼠白内障晶状体合成PGs的能力明显增高,与正常晶状体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GE_2P<0.001,PGF_2αP<0.02)。在前2次注射亚硒酸钠后,大鼠白内障晶状体PGs的合成能力逐渐高于正常晶状体,并随注射亚硒酸钠的次数增加和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PGs在晶状体内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