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陈庆霄  花保祯 《昆虫学报》2016,(10):1133-1142
【目的】长翅目(Mecoptera)是全变态类昆虫中唯一在幼虫期具有复眼而无侧单眼的类群,是研究昆虫复眼与侧单眼之间演化关系的理想材料。本研究旨在阐明长翅目幼虫复眼的结构特征,为探讨长翅目幼虫复眼与其他全变态类幼虫侧单眼之间的进化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蝎蛉科(Panorpidae)大双角蝎蛉Dicerapanorpa magna(Chou)幼虫复眼的超微结构,并依据其结构特征对长翅目幼虫复眼在全变态类幼虫侧单眼演化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结果表明,大双角蝎蛉幼虫复眼属于并列像眼,由50多个小眼组成。小眼由1个角膜、1个晶体、8个视网膜细胞、2个初级色素细胞和数个次级色素细胞等组成。视网膜细胞分为4个远端细胞和4个近端细胞。远端视网膜细胞的视小杆向上延伸包裹着晶体的基部,使视杆末端呈漏斗状。【结论】分层的视网膜细胞和漏斗状的视杆很可能是长翅目幼虫复眼的共有祖征。这两个特征不存在于长翅目成虫复眼中,但存在于许多渐变态类昆虫中。由此推测,长翅目幼虫复眼可能与渐变态类昆虫的复眼存在同源关系。我们认为,长翅目幼虫独有的复眼很可能是全变态类昆虫的祖征,其他全变态类幼虫的侧单眼可能是由复眼演化来的。  相似文献   
12.
蔡立君  李军  花保祯 《昆虫知识》2006,43(5):681-683,F0004
2004~2005年,在陕西省南部米仓山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研究了秦岭蝎蛉Panorpa qinlingensis Chou et Ran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通过饲养,成功获得卵、幼虫、蛹等虫态。结果表明,秦岭蝎蛉在米仓山1年发生2代,以预蛹在土室里越冬,5月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末~6月上句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7月下旬~8月中句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在室内可存活35~60d。羽化近1周后开始交尾,交尾4~8d后开始产卵,单雌产卵量35~180粒,卵期5~9d;幼虫蝴型,共4龄。历期38~50d;蛹为强颚离蛹,蛹期8—18d。记述了主要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13.
桃蛀果蛾Carposina sasakii及其寄生蜂滞育后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卜桃蛀果蛾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寄牛蜂种类、寄生率以及温度对苹果桃蛀果蛾及其寄生蜂章氏小甲腹茧蜂Chelonus(Microchelonus)zhangi滞育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章氏小甲腹茧蜂寄生于苹果、枣、酸枣和山楂上的桃蛀果蛾;中国齿腿姬蜂Pristomerus chinensis Ashmead寄生于枣、酸枣和山楂上的桃蛀果蛾;杏寄主卜未发现寄生蜂.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寄生率差异显著,其中章氏小甲腹茧蜂在苹果桃蛀果蛾的寄生率最高,为16.45%,住山楂桃蛀果蛾的寄牛率最低,为1.58%;中国齿腿姬蜂在酸枣桃蛀果蛾的寄生率最高,为5.05%,在山楂桃蛀果蛾寄牛率最低,为1.09%.苹果桃蛀果蛾及章氏小甲腹茧蜂越冬幼虫开始发育至成虫羽化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27℃和10.96℃,有效积温分别为208.86DD和166.73DD.  相似文献   
14.
吉林长白山蝎蛉记述(长翅目:蝎蛉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线角木蠹蛾属Holcocerus是Staudinger(1884)根据古北区的种Cossusno-bilis Staudinger建立的,该属所有已知种均分布于古北区和东洋区,主要在中亚地区。触角线状,扁平无栉齿,单眼缺,后足胫节2对距,前后翅中脉均在中室内分叉,造成一小中间室(median cell),雄性外生殖器简单,钩形突通常三角形,颚形突在钩形突下方愈合形成颚泡(bulla)。  相似文献   
16.
南五台蝎蛉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法,观察南五台蝎蛉Panorpa nanwutaina Chou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南五台蝎蛉复眼近半椭球形,包括1500~1600个小眼。小眼表面光滑,由角膜、晶体、2个初级和12个次级色素细胞、视杆、以及基膜组成。角膜为多层片状纤维结构;晶体含有4个晶锥细胞;视杆由若干个视网膜细胞组成。晶体、视杆周围、和色素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色素颗粒,基膜两侧也有色素颗粒分布。南五台蝎蛉的复眼属于并列像眼。与普通蝎蛉P.communis L.小眼的次级色素细胞数目不同。讨论了南五台蝎蛉角膜的功能以及感觉毛和次级色素细胞在分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桃蛀果蛾寄主生物型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徐庆刚  花保祯 《昆虫学报》2004,47(3):379-383
以山茱萸蛀果蛾Carposina coreana Kim为外群,用44个随机引物对苹果、山楂、桃、杏、枣和酸枣等6种寄主植物上的桃蛀果蛾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进行了RAPD 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寄主上的桃蛀果蛾之间遗传差异出现了较大的分化,桃蛀果蛾6个寄主生物型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在0.040~0.637之间,尤其是杏生物型分化最大。经聚类分析,可将不同寄主上的桃蛀果蛾明显分成两个类群,杏生物型为一群,其余为一群。两个类群间遗传距离为0.465,亚群内部的遗传距离为0.040~0.369。推测杏树上的“桃蛀果蛾 ”已经分化成为不同的物种。  相似文献   
18.
芦笋木蠹蛾Isoceras sibirica(Alpheraky)是危害芦笋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山西省运城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薄茧越冬。翌年3~4月老熟幼虫由深土层上移至地表土壤结茧化蛹。4月中下旬为化蛹高峰。5月上中旬为蛹羽化高峰期。6月上旬为卵孵化高峰期。幼虫为害期为5月下旬至10月下旬。对该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作了描述和报道。  相似文献   
19.
蝎蛉科Panorpidae6种蝎蛉的雌性生殖系统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卵巢管数目、受精囊包膜颜色、附腺大小、及各部分相互间位置。卵巢管为多滋式,每个卵巢所含卵巢管数目在长瓣蝎蛉Panorpa longihypovalva Hua et Cai和路氏新蝎蛉Neopanorpa lui Chou et Ran中为10根,在大蝎蛉P.magna Chou中为16根,在太白蝎蛉P.obtusa Cheng中为18根,在染翅蝎蛉P.tincta Navas中有28根,在长白山蝎蛉P.changbaishana nom.nov.中,一个卵巢一般由8根卵巢管组成,而另一个经常为10根,表明在同一个体中有不对称性。长白山蝎蛉的受精囊包膜为红色,而其它种类透明。大蝎蛉附腺在6种蝎蛉中最大,几乎与卵巢等粗。表明雌性生殖系统可用于蝎蛉科的种类鉴别,并简要讨论了长翅目Mecoptera的系统发育关系。此外,长白山蝎蛉Panorpa changbaishana Hua是为Panorpa choui Hua,1998所提订的新名。  相似文献   
20.
天津自然博物馆收藏的四川省蝎蛉科记述(长翅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天津自然博物馆所收藏的产于中国四川省蝎蛉科昆虫共7种,其中有5个已知种,即:Neopanorpa niaritis Carpenter,N.heii Cheng,N.chelata Carpenter,Panorpa kimminsi Carpenter,P.cruva Caropenter;另外发现2新种,即Panorpa Jinchuana,sp.n.和Panorpa emeishana sp.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