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51.
本文比较不同处理方式下毛豆中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含量,继而对冻干条件下处理的毛豆样品进行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通过热烫、煮沸、冷冻、冻干、烘干从毛豆中提取出的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含量。HPLC测定条件如下:色谱柱:Hyper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3%磷酸溶液(48∶52),流速:0.7 mL/min,测定波长:260 nm,柱温:25℃,进样量:20μL。留一组健康小鼠作为空白,将造模成功的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生理盐水,消渴丸,冻干毛豆,对其连续灌胃4周,4周后处死,测定其血糖和血脂指标。结果显示,冻干条件下,大豆异黄酮苷元含量最多(115.45μg/g),并且冻干的毛豆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52.
稻-鸭农作系统对稻田生物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农作系统对稻田有关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对稻田相关昆虫、杂草、病原菌等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及天敌数量具有较大影响.与不养鸭相比,稻鸭共育后12 d和42 d, 水稻基部害虫飞虱及叶蝉的数量平均减少64.8%和78.5%;稻鸭共育后15 d和45 d,稻田杂草平均减少67.7%和98.1%;水稻分蘖高峰期和齐穗期的纹枯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40.4%和62.0%.稻鸭共育还增加了稻田害虫天敌蜘蛛的数量,抑制了水稻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53.
本文采用纯化蛋白Hsp70-NP,NP,Hsp70分别免疫C57/BL6小鼠,取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细胞毒试验.此外,为了获得细胞毒实验的靶细胞,本文还采用脂质体介导质粒pcDNA3.1/S转染黑色素瘤细胞B16,通过G418筛选稳定克隆,并用RT-PCR,Western blots以及免疫荧光染色证实N蛋白在胞浆中表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表明,Hsp70-NP,NP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均能够对体外抗原刺激产生增殖反应,而Hsp70-NP组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NP免疫组.细胞毒实验结果表明,LDH的释放具有效应细胞依赖性,Hsp70-NP,NP免疫组脾淋巴细胞均可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B16-N,而Hsp70-NP免疫组的杀伤率显著高于NP免疫组.实验结果显示,Hsp70可以增强NP诱导产生特异性CTL的能力.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设计基于NP的合成肽疫苗或基因疫苗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4.
hIL-6·hIL-6Rα·gp130三元复合物的结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elphi方法分析人白介素6(human interleukin-6,hIL-6)/人白介素6受体α亚基(human interleukin-6 receptor α subunit,hIL-6Rα)复合物、gp130(βsubunit)的空间构象的表现静电分布,利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gp130和hIL-6/hIL-6Rα复合物作用成三元复合物的空间构象,经过分子力学优化、分子动力学常温动态模  相似文献   
55.
In this study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model of the ligand-binding domain (V106-P322) of human interleukin-6 receptor (hlL-6 R) was constructed by computer-guided ho-mology modeling technique using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ligand-binding domain (K52-L251) of human growth hormone receptor (hGHR) as templet. Furthermore, the active binding region of the 3-D model of hlL-6R with the ligand (hlL-6) was predicted. In light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e region, a hydrophobic pocket shielded by two hydrophilic residues (E115 and E505) of the region was identified by a combination of molecular modelling and the site-directed or double-site mutation of the twelve crucial residues in the ligand-binding domain of hIL-6R (V106-P322). We observed and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these mutants on the spatial conformation of the pocket-like region of hlL-6 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ny site-directed mutation of the five Cys residues (four conservative Cys residues: Cyst 21, Cys132, Cys165, Cys1  相似文献   
56.
Based on the spatial conformations of human interleukin-6 (hlL-6) derived from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alysis and human interleukin-6 receptor (hlL-6R) modeled with homology modeling method using human growth hormone receptor as templ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lL-6 and its receptor (hIL-6R) is studied with docking program according to the surface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analysis and spatial conformation complement. The stable region structure composed of hlL-6 and hlL-6R is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molecular mechanism optimization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The binding domain between hIL-6 and hIL-6R is predicted theoretically. Furthermore, the especial binding sites that influe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lL-6 and hlL-6R are confirmed. The results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confirming the active regions of hlL-6 and designing novel antagonist with computer-guided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57.
Fox家族的多个成员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等复杂的过程,在各种肿瘤患者的组织样本中均检测到了Fox基因家族的表达变化。Fox家族成员Foxl1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候选肿瘤抑制因子,在肠道中,Foxl1能调节胃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并与小鼠模型中的胃肠肿瘤发生相关,因此研究Foxl1在小肠中的表达以及作用方式至关重要。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Foxl1是在胃肠道间质中表达的转录因子,未见Foxl1在小肠上皮中有表达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构建Foxl1-Cre;Rosa-mT/mG小鼠模型,首次发现Foxl1不仅在成年小鼠小肠间质表达,在肠上皮中也有部分表达。另外,表达Foxl1的小肠间质的表面标记物与ISCT提出的间充质鉴定标准并不相符,因此我们认为Foxl1在小肠中可能代表一类特殊的间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Foxl1与间质标记物Vimentin和间质来源NG2共染较少,这些研究揭示了Foxl1在小肠中的特殊表达以及可能存在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58.
桔梗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A. DC)系桔梗科植物,为常用中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在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记载有三物百散、桔梗汤等方剂,均以桔梗为主药。金代张元素指出,“桔梗除肺部风垫,清利头目,益咽,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现代药理试验证明,桔梗具有消炎、镇痛、抗溃疡、抗肿瘤以及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又据报导,桔梗粗皂甙对血管具有扩张作用。二、化学成分桔梗的化学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叶,最早由日本的古本孙三郎,后来山口一孝等进行了研究,主要含有三萜皂甙。其皂甙元为远志酸和桔梗皂甙元。到七十年代末期,从桔梗根中已  相似文献   
59.
为研究圈养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对夏季高温刺激的生理应答,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法和放射性免疫法,随机选取5个圈养家族群中的成年雄马、成年雌马和成年带驹雌马各5匹,对其夏季高温期粪便内糖皮质激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代谢产物的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普氏野马在夏季高温期间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激素水平;(2)不同类群的糖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2,_(60)=22.885,P0.001),成年雄马成年雌马成年带驹雌马;(3)不同类群的T3代谢产物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2,_(60)=37.780,P0.001),成年雌马成年雄马成年带驹雌马;(4)3组组内不同应激程度(THI28.9 vs.THI≤28.9)下的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组别与应激程度不存在交互作用。鉴于圈养普氏野马在夏季高温期不同类群的生理应答水平不同,建议对野马分组、分圈进行管护,防止高温造成意外损失;同时,建议利用非损伤性取样法对圈养普氏野马生理状况进行监测,为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生存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0.
首次报道姬尺蛾亚科离顶尺蛾属Apostegania Prout,1932和离顶尺蛾A.crina(Swinhoe,1892)在中国分布,给出了形态描述和特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