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多孔聚氨酯固定化黑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孔聚氨酯材料为固定化载体 ,就固定化培养条件中的孢子浓度、pH值、温度、固液比等进行考察 ,经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液比为 1 / 90、孢子浓度为 1 0 5mL-1 、温度为 2 8℃ ,pH值 4 .5 ,固定化条件中影响黑曲霉产 β 葡萄糖苷酶的因素显著性顺序为固液比 >孢子浓度 >pH值 >温度。与游离态菌丝体相比较 ,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的持续稳定性和活力都有所提高 ,固定化细胞酶产量达 1 30 .0 0u/mL。  相似文献   
82.
虫酰肼对甜菜夜蛾汰选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虫酰肼对甜菜夜蛾汰选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虫酰肼处理后,甜菜夜蛾SS种群和RR种群卵的孵化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79.38和160.71mg/kg,孵化幼虫的存活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8.64和30.53mg/kg,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卵的孵化率影响较小,而对孵化后幼虫的存活率影响较大。处理初孵幼虫6d后,2种群幼虫存活率及化蛹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幼虫历期最高饲毒浓度与最低饲毒浓度相比分别延长了2.71d和6.19d,同一浓度下,RR种群幼虫历期比SS种群缩短了0.94~2.59d。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12h后,随虫酰肼浓度的增加,2种群化蛹率逐渐降低,雌雄蛹重均有递减的趋势,雌蛹比例随浓度的增加变化较小,但SS种群雌蛹比例≤50.00%,而RR种群雌蛹比例≥50.00%,雌雄成虫羽化率总体上依次递减,处理浓度大于1.00mg/kg时虫酰肼对甜菜夜蛾成虫羽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3.
冀中农林复合环境瓢虫资源及优势种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星  闫国增  胡德夫  魏东臣  李凯 《生态学报》2009,29(10):5463-5470
瓢虫科(Coccinellidae)昆虫大多为捕食性种类,其中一些种类是农区重要的天敌昆虫.针对华北冀中农林复合环境瓢虫种群在作物生长期的分布动态与空间格局、以及瓢虫优势种群对栖息地的选择趋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带在作物生长早期是瓢虫赖以生存的主要生境,是后继作物环境瓢虫种群建立的"种库";(2)冀中农区瓢虫的优势种为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3)瓢虫种群随季节变化在各生境斑块间有明显的移动现象;(4)龟纹瓢虫种群在作物生长早期呈均匀或随机分布,在作物生长中后期呈密度依赖型聚集分布;(5)间作田成为作物生长后期瓢虫主要的聚集地显示在生境趋向不利时复杂的环境是理想的栖息场所.  相似文献   
84.
2005至2006年的6~8月间,在新疆普氏野马饲养与繁殖研究中心和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相结合,研究了圈养和放归成年雌性普氏野马夏季昼间的摄食行为.结果表明,两组个体在摄食行为类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圈养个体普遍具有舔盐和食粪行为,而放归个体不存在此类行为.经独立样本t 检验,得出两组个体的摄食和站立行为的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站息、卧息、运动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上,两组普氏野马的摄食行为所占时间最多.圈养个体昼间具有3个摄食高峰(8:00~10:00、13:00~15:00、19:30~20:00),与人工投食时间相一致,而放归个体摄食高峰并不明显,仅在13:00~15:00之间出现一个明显的摄食低谷,表现出自然的摄食节律及对放归地夏季自然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85.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Phyllosticta aristolochiicola的次生代谢产物,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N-methyl-2-pyrolidinone (1)、环-(甘氨酸-L-脯氨酸)(2)、环-(D-丙氨酸-L-脯氨酸)(3)、环-(L-缬氨酸-L-脯氨酸)(4)、环-(L-亮氨酸-L-脯氨酸)(5)、cyclo-(L-Leu-D-4-hydroxyprolinyl)(6)、环-(L-苯丙氨酸-L-脯氨酸)(7)、环-(L-苯丙氨酸-L-4-羟基脯氨酸)(8)、环-(L-酪氨酸-L-脯氨酸)(9)、环-(L-苯丙氨酸-L-亮氨酸)(10)、啤酒甾醇(11)、对羟基苯乙醇(12)、对羟基苯乙酸(13)、(2S,3R)-1-(4-羟基苯基)丁烷-2,3-二醇(14)和(2R,3S)-1-苯基丁烷-2,3-二醇(15)。采用MTS法检测抗肿瘤活性表明,化合物2、10和14对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细胞株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6.
豹曾广泛分布于甘肃省的陇中、陇东和陇南各地,但历史上大部分有豹分布地区的生境现已明显地不再适宜豹的生存。依据访问调查得到的信息并结合实地考察生境进行综合判断,目前豹存在可能性较大的地区有平凉地区的关山林业总场、张家川县马鹿林场、小陇山林业局张家林场和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省豹濒危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面积退缩,栖息地环境质量恶化,生境破碎化和人为猎捕。鉴于现阶段尚未查清豹的野生种群数量,应对豹及其猎物资源进行野外监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豹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87.
为分析8个多拷贝Y-STR基因座在北方汉族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和突变率,并同其他群体进行群体间差异分析,探讨其法医学和群体遗传学研究的应用价值。采用复合扩增体系对508名北方汉族无关男性个体和156对父子的8个多拷贝Y-STR基因座进行扩增,应用ABI3730分析仪进行基因分型,采用相应软件计算基因(单倍型)频率、基因多态性和突变率并对群体间差异进行分析;北方汉族群体的8个多拷贝Y-STR基因座的基因多态性普遍较高,基因多态性在0.673 8(DYS389I)~0.968 8(DYS464)之间,共检出48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为0.9998,家系调查中共发现5次基因突变,其中,各个基因座的每代突变率在0~9.62×10~(-3)(DYS535)之间,总平均突变率为1.60×10~(-3)(95%CI 0.5-3.7×10~(-3));群体间比较显示:8个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在群体间存在差异,遗传距离在0.001 64~0.098 02之间。北方汉族群体的8个多拷贝Y-STR基因座的基因多态性普遍较高,适合应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中。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了日本巢绎蚧Nidularia japonica Kuwana的形态,对其雌、雄成虫和一龄若虫形态分别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图示,其中雄成虫和一龄若虫系首次记述。  相似文献   
89.
PAF对肺内小动脉平滑肌细胞TxA2,PGI2及Ca^2+—ATPase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德辉  马传桃 《生理学报》1996,48(4):343-347
  相似文献   
90.
荸荠白禾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a xanthopygataSchawerda又名白螟,是荸荠产区的主要害虫。荸荠受此虫为害,造成茎秆枯死荸荠减产。1985~1986年对该虫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