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56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长齿真片叶蜂形态观察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齿真片叶蜂Eutomostethuslongidentus是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MazelexH .deLehaie的食叶害虫 ,可对竹林造成严重损失。该虫 1年发生 1代 ,以 4、5龄幼虫在 6月底 7月初进入越夏越冬。翌年 5月初越夏越冬幼虫复出活动取食 ,5月上旬开始化蛹 ,蛹期 8~ 1 5d。 5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 ,成虫寿命3~ 6d ,卵期 5~ 9d。通过连续 4年的室内外饲养和实地调查观察 ,基本摸清了长齿真片叶蜂 (2 0 0 3年发表新种 )在浙江省遂昌县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 ,进行了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992.
稻田养鸭对稻鸭复合系统中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研究鸭子在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对蜘蛛及病、虫、草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稻田中放入 4 5 0只鸭 / hm2 ,对农田杂草的控制率为 98.8% ;稻鸭共栖小区蜘蛛数量显著高于施药小区。高峰期蜘蛛量 ,稻鸭共栖小区比施药小区高 6 3.6 % ;第 4、第 5代稻飞虱虫量稻鸭共栖小区比对照小区分别下降 4 7.6 %、72 .8% ,稻鸭共栖对稻飞虱可以起到稳定、持续的控制作用 ;可减轻二化螟、纹枯病的发生量和发病程度约 5 0 .0 % ,对二化螟和纹枯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稻鸭共栖对纵卷叶螟控制效果较差 ,水稻生长后期需结合采用药剂防治 ;稻鸭共栖可改变农田害虫、天敌的生存环境 ,减少用药次数 ,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3.
重组病毒杀虫剂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将昆虫特异性的毒素基因、某些酶基因等外源基因插入昆虫病毒基因组,或通过改造昆虫病毒基因组等方法构建重组病毒杀虫剂,提高杀虫效果。温室及田间释放实验证实,重组病毒杀虫剂可以显著提高现场防治效果。连续多代抗性筛选实验表明,宿主被诱导产生对重组病毒杀虫剂抗性的速度低于野生型病毒杀虫剂。采用在剂型中添加光增白剂等保护剂、在基因组中插入具有增效作用的基因、应用病毒增强蛋白等技术可以提高重组病毒杀虫效果。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性研究的深入,以重组杆状病毒为主的重组昆虫病毒杀虫剂的应用研究正面临着突破。  相似文献   
994.
蟑螂浓核病毒(pfDNV)非结构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蟑螂 Periplaneta fuliginosa 浓核病毒(pfDNV)非结构基因转录调控的机制,用 PCR 的方法从蟑螂浓核病毒基因组 DNA 中扩增了非结构蛋白基因 ns3 翻译起始密码子上游 325 bp 的启动子序列;并进一步以其作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得到 6 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和两个定点突变体片段,构建由其驱动的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质粒,在 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多种昆虫细胞,体外分析了该启动子的活性。结果表明:该 325 bp DNA 片段在 Sf9,S2,Tn368 及 Ld652 细胞中均具有较高的启动子活性;其转录起始基序 CAGT 对维持该启动子的基本转录活性而言是必需的,而 TATA 盒对此则是非必需的,但它的存在可显著提高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同时,我们还发现,病毒非结构蛋白 NS1 对该启动子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并且这种激活作用的大小取决于 NS1 蛋白在细胞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995.
刘仲健    陈利君    刘可为  李利强    麻学勇    饶文辉   《生态学报》2008,28(6):2433-2433~2444
在云南的高黎贡山的亚热带区域发现了具热带兰科种类特征的兰科新属心启兰属(Chenorchis)(属模式种心启兰C. singchii).该属种具有附生、单轴生长,花粉团坚硬,粘盘柄存在等兰科较为进化的特征无疑是热带万代兰族(Trib. Vandeae)的成员,与鸟舌兰属(Ascocentrum)和槽舌兰属(Holcoglossum)有亲缘关系.区别点在于新属的唇瓣不具附属物;侧裂片生于中裂片两侧而非距口两侧;柱头腔大;蕊喙甚大,明显宽于蕊柱,向下伸展;花粉团具明显的柄,附着于一个共同的粘盘柄近顶端内弯处.系统学分析结果显示其祖先可能来自热带,因环境改变演化为新属种,体现了被子植物分化的主要动力可能是开拓了更多的生态学机遇;进一步的繁殖生态学特别是传粉机制和繁育系统的检测表明,该物种发展出多个促进自交或近交的机制,如选择有切胸蚁(Temnothorax sp.)栖息的生境,利用蚂蚁近距离传粉;花朵同时开放增加同株异花授粉发生机率;种子有效的就近散播和生长,产生局域拥挤效应以增加近亲繁殖的可能,这些适应性改变成为它们在亚热带生存下来的必要条件,特殊的生活史(繁殖)策略展示了它作为迁移种通过迅速增长抢占生境,自动地将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以保持对当地的适应性,花序进化出大量花并同时开放便于同株异花传粉是成功开拓生境的一种对策,其意义的延伸可能为植物的性的产生是进化上应对生境波动的权衡提供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996.
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7—9月在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取5个不同样地,主要以巴氏罐诱法结合网捕等采集方法对各样地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共获得甲虫标本1 896号,分属17科,其中拟步甲科数量最多,占25.58%;叶甲科次之,占20.99%;肖叶甲科、芫菁科和瓢虫科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白芨滩样地地表甲虫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最丰富;长流水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最高;马鞍山样地的物种数、个体数量和与此相应的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最低。通过聚类分析显示白芨滩样地和大泉样地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长流水样地与磁窑堡样地相似性程度较高,马鞍山样地与其他4个地点差异最大。表明生境类型差异性与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似性密切相关;荒漠化环境治理使地表甲虫栖息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增大,从而增加了地表甲虫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7.
桂林岩溶石山桂林白蜡种群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桂林岩溶石山桂林白蜡种群分布格局,了解其空间结构现状,采用点格局分析法进行分析,并采用Ripley’s K-方程有效地描述了其空间属性。结果表明,桂林白蜡种群主要呈现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998.
广东发现细裂玉凤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对广东省惠州市新墟镇白云嶂进行植物学考察时,在一个斜坡上的一片次生阔叶林的潮湿林缘,发现了兰科植物细裂玉凤花Habenaria leptoloba Benth。此植物的模式产地为香港,第一次采集时间为1857年,后来虽在香港仍有发现,但事隔150年后才在广东发现。  相似文献   
999.
国标中规定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监测方法主要是生化标记,它是通过蛋白质的变化来推测相应基因的变化。而微卫星DNA标记是对DNA的直接监测,要比生化标记更准确、更可靠。旨在把微卫星DNA标记应用到大小鼠、仓鼠、沙鼠、家兔、犬、猴和猪等常用实验动物的遗传监测当中,以期建立常用实验动物微卫星DNA标记的遗传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SP(side population)胞是细胞群体中极少的一部分,它们可将进入细胞核的荧光染料排出胞外,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或流式细胞检测时表现为不着色,故称为SP细胞。已发现SP细胞和干细胞具有很多共性,且与肿瘤干细胞很相似。对SP细胞及其性质、分离方法、用途,以及SP细胞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等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