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光敏核不育水稻等位突变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NK58S和NK58F这一对光敏核不育水稻等位突变系的AFLP分析,比较了AFLP,RAPD及RFLP检测DNA多态性的相对效率。结果表明,这三种分子标记的DNA多态性检出效率依次为AFLP>RAPD>RFLP;找出了水稻AFLP分析的最适反应条件;通过AFLP和集群混合分析(Bulked segregating analysis,BSA),筛选出了一批与水稻光敏核不育(PGMS)基因连锁的多态性AFLP产物,已完成了对4个多态性AFLP产物的克隆,Southern杂交证明其中2个为单拷贝顺序,另外2个为低拷贝顺序。对上述三种分子标记各自的优缺点及它们在DNA多态性检测中的适用之处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2.
清栓酶治疗冠心病17例林火成翁南星(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医院厦门361006)本组应用清栓酶治疗冠心病1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17例冠心病,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干部11例,工人3例,个...  相似文献   
33.
从枯草杆菌分离到依赖链霉素和抗链霉素突变体,并且对这两种突变体作了遗传学图。通过三因子转化实验把str标定在cysA 14和cry之间。把ATCC6633菌株的图距和168菌株的图距加以比较,可知ATCC 6633菌株的Str~d和Str~s突变都发生在str位点上,而ATCC 6633的str相当于168菌株的strA。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依赖链霉素、抗链霉素突变体和野生型的核糖体蛋白质,未曾见到三者S12蛋白质的电泳图谱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4.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胃肠功能恢复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5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90例。对照组患者麻醉选用依托咪酯,研究组患者麻醉选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对比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炎症反应、胃肠功能恢复和认知功能,同时记录两组围麻醉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插管即刻(T2)~拔管即刻(T4)时间点,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先下降后升高,且研究组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进食时间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气管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简明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先下降后升高,且研究组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方案选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可减轻机体炎性应激,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同时还可减轻对机体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35.
报道1例隐球菌性腹膜炎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病例的诊疗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回顾分析。患者,男,72岁,表现为腹胀伴轻咳,腹水培养确诊为隐球菌感染,予氟康唑(400 mg 1次/天)治疗4个月后,出现胸腔积液,经胸膜活检病理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加用抗结核治疗,胸腹水吸收。腹腔隐球菌感染较为少见,确诊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测,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腹水等临床标本的NGS检测可能是提高诊疗效率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2-12烷基-6-甲氧基环己基-2,5-二烯-1,4-二酮(DMDD)抗弥漫大B淋巴瘤(DLBCL)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取4周龄BALB/C小鼠,分5组,20只/组,腹股沟注射DLBCL细胞株OCI-LY19细胞1 × 107 cells/ml 每只0.1 ml,两天后分别灌胃0、1、5、25、125 mg/kg剂量的DMDD,1次/2天,给药的第18日,杀10只小鼠,取瘤组织称重,记录剩余小鼠的生存期。细胞实验取OCI-LY19细胞加入96孔培养板,每孔100 μl 1×105 cells/ml,分别加入100 μl DMDD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1、5、25和125 μmol/L,作用0、24、48和72 h,设三复孔,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根据细胞增殖实验结果,选择0 μmol/L、5 μmol/L和25 μmol/L的DMDD作为后续用药浓度作用OCI-LY19细胞24 h,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率,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核型,JC-1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位,LDH释放实验评估药物细胞毒性,qPCR、Western blot分析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动物实验表明:与0 mg/kg用药组比,1~125 mg/kg DMDD能抑制小鼠瘤组织生长并延长其生存期(P<0.01)。细胞实验表明:DMDD用药组OCI-LY19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凋亡水平显著增加(P<0.01),细胞核出现碎裂、凝集和凋亡小体及线粒体膜电位下降,LDH释放率显著增加(P<0.01),细胞内caspase-3和bax基因的转录表达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bcl-2、bcl-xL、jak2和stat3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受抑(P<0.01)。结论:DMDD通过抑制JAK2/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中JAK2、STAT3和p-IκBα的表达,下调BCL-2/BAX、活化Caspase-3,最终激活OCI-LY19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内源性通路而促进了DLBCL细胞凋亡,抑制了OCI-LY19细胞增殖,具有抗DLBCL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摘要:【目的】探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体外感染BCG的应答。【方法】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23 h后,分析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然后去除培养上清中的BCG,继续培养不同时间,通过CFSE、annexin V/PI和Rh123标记,分析宿主细胞的应答。【结果】BCG感染23h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内能明显观察到吞噬泡中的BC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54、CD80、CD86、CD11b的表达明显升高,CD11c、I-Ad以及H-2Kd的表达变化不明显。CFSE标记BCG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但是4天后仍然明显地高于对照组。除去培养上清中的BCG后继续培养,含有BCG的细胞逐渐减少,继续培养60 h后基本检测不到。另外,BCG感染不能诱导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先升高后降低,5天后,基本上与对照组一致。【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为BCG免疫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体外感染卡介苗的应答。【方法】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23h后,分析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然后去除培养上清中的卡介苗,继续培养不同时间,通过CFSE、annexin V/PI和Rh123标记,分析宿主细胞的应答。【结果】卡介苗感染23h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内能明显观察到吞噬泡中的BC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54、CD80、CD86、CD11b的表达明显升高,CD11c、I-Ad以及H-2Kd的表达变化不明显。CFSE标记卡介苗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但是4天后仍然明显地高于对照组。除去培养上清中的卡介苗后继续培养,含有卡介苗的细胞逐渐减少,继续培养60h后基本检测不到。另外,卡介苗感染不能诱导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先升高后降低,5d后,基本上与对照组一致。【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为卡介苗免疫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39.
紫杉醇合成关键酶BAPT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3-氨基-3-苯基丙酰转移酶(3-amino-3-phenylpropanoyltrans-ferase,BAPT)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首先提取曼地亚红豆杉细胞的总RNA,反转录获得其sscDNA,并以其为模板扩增BAPT酶的基因,然后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32a(+)-BAPT,并将重组质粒转入E.coli BL21宿主中诱导表达.结果:扩增获得1338 bp的BAPT基因序列,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BAPT,并在E.coli BL21中实现高效表达.结论:BAPT基因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51 kDa,与预期大小一致.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曼地亚红豆杉BAPT酶的酶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AFLP分析中多态性扩增产物的回收、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本研究在摸索和优化了水稻AFLP分析体系的基础上,发展了多态性AFLP产物的高效克隆方法。特异AFLP扩增产物直接从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分离纯化,再经过一至二轮PCR扩增,即可高效地克隆于pGEM-Teasy vector系统中。本实验利用该方法成功地克隆了水稻温敏核不育等位突变系546 0S和5460F间的4个多态性AFLP产物,Southern bloting分析证明其中3个产物在水稻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序列,另一个为低拷贝序列。AFLP技术强有力的多态性检出能力再结合多态性扩增产物的高效克隆方法,为寻找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提供了有力工具。 Abstracts:An efficient method for cloning DNA fragment from denaturing polyacrylamide gels was developed to allow the isolation of specific bands obtained from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products.After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from the thin denaturing polyacrylamide gels,specific AFLP products were successfully cloned after one or two rounds of PCR reamplification.Using this method 4 polymorphic AFLP products between a pair of rice allelic lines differing for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TGMS)ene were cloned and it was confirmed that 3 of the AFLP products represented single copy sequences and the other 1 represented low copy sequence in rice gen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