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63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s,TBA)、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茵栀黄颗粒治疗,观察组在服用茵栀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白蛋白治疗。检测两组的血清间接胆红素(indirectreacting bilirubin,,I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AKP、TBA、FFA、y-GT、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BIL、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IBIL、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AKP、TBA、FFA、γ-GT、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血清AKP、TBA、FFA、γ-GT、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良好,有助于促进血清胆红素和其他血清学相关指标恢复正常,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2.
摘要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输血方式采用开放性输血,研究组患者输血方式采用限制性输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48 h后、72 h后的止血率。统计两组患者死亡率、疗效、再出血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2 h后的Blatchford评分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结果:研究组治疗24 h后的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 h后、治疗72 h后的止血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2 h后Blatchford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2 h后PT、APTT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2 h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放性输血相比,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可迅速止血,有效防止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同时还可减少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再出血率,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3.
为了明确外源脱落酸(ABA)对油用牡丹‘凤丹’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调控‘凤丹’抗逆性的最适ABA浓度,以期为‘凤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凤丹’为实验材料,采用整株喷施法,以不同浓度外源脱落酸溶液处理‘凤丹’植株,测定ABA处理后不同时期‘凤丹’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随着叶片的衰老,‘凤丹’叶片P_n、G_s、C_i、T_r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呈升高趋势。外源脱落酸处理显著增加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酶的活性,并降低了膜质过氧化产物的含量(p0.05),并对P_n、G_s、C_i和T_r有一定调节作用。得到的结果是喷施100 mg/L的外源ABA显著提高油用牡丹‘凤丹’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膜质过氧化程度,提高了‘凤丹’叶片保水能力。  相似文献   
84.
以黑木耳为原料,分别采用普通机械粉碎法和超微粉碎法对黑木耳进行粉碎处理,以黑木耳多糖的得率为指标,探究不同粒度对黑木耳多糖提取的影响,并通过其对OH·、DPPH·以及ABTS的清除能力来研究不同粒度得到的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不同粒度提取出的黑木耳多糖得率不同:60目以下、60目、120目和超微粉碎下的多糖得率分别为3.51%、5.25%、8.25%、9.72%,原料粒度越小,得率越高,且超微粉碎下用时仅为其他粒度的1/4;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原料粒度越小,其抗氧化活性越高,其中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可达到86.96%,对ABTS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差,通过与抗坏血酸阳性对照发现,不同粒度下的抗氧化性均低于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85.
glmM编码的磷酸葡糖胺变位酶是肽聚糖合成前体的关键酶。为探究发菜glmM响应干旱胁迫的表达调控机制及明确其分子信息,本研究对干旱胁迫条件下发菜glmM在转录水平的差异表达进行了分析,并对glmM的表达水平、磷酸化修饰、乙酰化修饰和琥珀酰化修饰水平进行了检测,克隆了发菜glmM,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发菜glmM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量先增加后减少,glmM上调表达,glmM的磷酸化修饰水平逐渐增加,乙酰化修饰水平相对稳定,琥珀酰化修饰水平有明显变化。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glmM基因,获得全长1416 bp发菜glmM基因,与肺衣(5183)glmM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氨基酸同源性为97%。将glmM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一个51.45 kD的外源蛋白,MALDI-TOF-TOF/MS分析证明该蛋白为磷酸葡糖胺变位酶。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发菜glmM的分子信息、生物学功能及其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6.
为探究亚硝酸钠诱导草鱼肝细凋亡中内质网应激IRE1通路的作用,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细胞L8824分别置于亚硝酸钠浓度为0、5、20和50 mg/L暴露12h和24h。同时采用三磷酸肌醇受体拮抗剂2-APB和IRE1α抑制剂STF-083010分别和20 mg/L亚硝酸钠共同孵育L8824细胞24h。检测细胞凋亡以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 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caspase9、caspase3、肌醇酶1α (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α, ire1α)、X盒结合蛋白 1s (X-box binding protein 1s, xbp1s)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 grp78)基因的表达和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亚硝酸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 jnk、bax、caspase9、caspase3、ire1α、xbp1s和grp78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 bcl-2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 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显著上升。与亚硝酸钠单处理组相比, STF-083010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 ire1α、xbp1s、grp78、jnk、bax、caspase3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 bcl-2 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 2-APB和STF-083010两个处理组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均显著下降。结果显示, 高浓度的亚硝酸钠可诱导草鱼肝细胞凋亡和钙离子紊乱, 内质网应激IRE1通路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87.
对成都市温江区不同栽植年限园林植物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分析,4次取样共捕获土壤动物10258只,隶属26目78科。不同园林植物土壤动物类群数存在显著差异,基本以红花檵木、银杏样地最高,结缕草样地最低,各栽植年限土壤动物类群数均低于周边农田和撂荒地;桂花样地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其余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而类群数随季节变化不显著;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受园林植物种类及栽植年限影响,银杏样地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指数(DG)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结缕草样地土壤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D指数均随栽植年限增加而显著降低,桂花样地土壤动物DG指数、D指数则随栽植年限增加显著升高,红花檵木样地土壤动物多样性各指数随栽植年限增加未表现规律性变化,其中土壤动物DG、DH指数各栽植年限基本以桂花样地最低;聚类及典型关联分析(CCA)表明,园林植物种类对样地生境的影响大于栽植年限,土壤动物对不同生境因子响应不同,其中速效P、土壤pH对土壤动物影响较大。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受园林植物种类、栽植年限及栽培管理方式的影响,而过度人为干扰、单一植物连栽会对土壤动物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导致土壤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88.
分子标记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可揭示种群遗传和进化信息, 为制定濒危物种保护措施、指导恢复实践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子标记在濒危物种保护过程不同环节中的应用, 包括: (1)正确识别保护单元, 如排除隐存种和杂交种的影响; (2)确定优先保护单元, 包括优先保护区域、优先保护物种、优先保护种群等; (3)指导迁地保护; (4)对保护工作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文章最后探讨了分子标记应用于保护的发展方向, 如开展长期的种群遗传组成监测、切实应用于保护管理实践、将基因组学等遗传信息用于全球变化背景下保护策略的制定等, 期望为分子标记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以西南亚高山针叶林优势种——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和氮添加下云杉碳氮化学计量比的变化及其响应过程。采用两因素(水分×氮素)随机区组实验,设置5个土壤水分梯度和3个氮添加浓度,其中土壤水分梯度分别是土壤田间持水量的40%(W1)、50%(W2)、60%(W3)、80%(W4)和100%(W5),氮添加浓度分别为0(N0)、20(N1)、40(N2)gNm~(-2) a~(-1)。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和氮添加显著影响了云杉碳氮化学计量比(P0.05),具体为:云杉植株和器官碳氮比在N0W4处理下最大值,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降低而减小,随氮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降低,根和叶的碳含量显著升高(P0.05),茎和叶的碳含量随着氮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此外,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降低显著提高了根和茎的氮含量(P0.05),各器官的氮含量随着氮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水分和氮添加浓度处理下表现为碳含量:叶茎根,氮含量:叶根茎。(3)云杉净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降低先升高后降低,随氮添加浓度增加而增加,在N2W4达到最大。(4)根对NH~+_4和NO~-_3的净吸收速率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降低而减小,随氮添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此外,根对NH~+_4的净吸收速率与土壤有效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本研究表明,土壤水分和氮添加影响了云杉的碳同化和氮吸收过程,改变植物的碳、氮分配策略和养分利用效率,从而导致碳氮比的变化。  相似文献   
90.
内生细菌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周麦18为试验材料,以内生菌252和254为供试菌株,试验采用盆栽法设置盐胁迫组、盐胁迫接菌组和对照组,研究不同盐浓度胁迫下接菌处理对小麦幼苗脯氨酸(Pro,proline)和丙二醛(MDA,malondialdehyde)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在盐胁迫环境下,随着培养时间和盐浓度增加,盐胁迫组Pro含量先升后降。在前中期,盐胁迫组小麦Pro含量逐渐积累,提高了小麦抗逆性;在后期Pro含量较中期有一定程度下降,小麦逐渐对盐环境产生适应性。随着盐浓度升高,盐胁迫组小麦在不同培养阶段对盐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同,每个时期对盐抵抗能力有一阈值,超过此盐浓度Pro含量下降,抵抗能力减弱。接菌处理后,小麦Pro含量升高,提高了抗盐胁迫能力,第14天时修复效果最明显,接菌252处理组和254处理组分别在盐浓度为200 mmol/L和250 mmol/L时高出盐胁迫组133.48%和91.48%。盐胁迫组MDA含量随时间延长先降后升,与Pro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在前中期,盐胁迫组小麦膜质过氧化程度不高,对小麦正常代谢活动尚未造成严重影响,在后期MDA含量升高,盐胁迫组小麦逐渐枯萎。接菌后,降低了幼苗细胞膜脂化程度,提高了小麦存活率,促进幼苗生长,MDA含量在21 d时均低于盐胁迫组,修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