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EB病毒LMP-1上调鼻咽癌细胞系AP-1的活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了探讨 EB病毒潜伏膜蛋白 1 ( LMP- 1 )通过信号传导途径介导的致瘤分子机制 ,由此首先构建了 AP- 1报告基因 ,用佛波酯诱导确定了其报道 AP- 1的功能 ;通过建立荧光素酶双报道系统 ,研究了 LMP- 1表达对 AP- 1和 NFκB活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 :在 LMP- 1阴性鼻咽癌 ( NPC)细胞系 ,导入 LMP- 1表达质粒后 ,AP- 1和 NFκB的活性均升高 4~ 5倍 ;而在 LMP- 1阳性 NPC细胞系中 ,当导入 LMP- 1反义表达质粒 ,AP- 1和 NFκB的活性则受抑制 ,活性下调 3~ 4倍 .结果表明 ,LMP- 1能上调 NPC细胞系 AP- 1的活性 ,同时再次证实了 LMP- 1能活化 NFκB.  相似文献   
992.
甘西鼠尾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ii Maxim.)根的脂溶性部分分得14个化合物,通过UV,IR,MS,^1H NMR及^13C NMR等实验分别确定为丹参酮ⅡA(1),丹参酮Ⅰ(2),丹参酸甲酯(3),丹参醛(4),去甲丹参酮(5),隐丹参酮(6),β-谷甾醇(7),正二十七烷(8),二氢丹参酮(9),丹参酮ⅡB(10),羟基丹参酮(11),紫丹参乙素(12),丹参新醌甲(13),丹参新醌乙(14)。其中丹参醛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93.
肠膜明串珠菌右旋糖苷蔗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nteroides)右旋糖苷蔗糖酶结构、作用机制、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深入了解啮齿动物在不同种子丰富度条件下对不同大小和单宁含量种子的觅食行为策略及其与植物种群更新的关系,在宁夏六盘山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研究了不同大小和单宁含量[0%Tannin(T)、2%T、8%T和15%T]的人工种子在模拟结实小年和结实大年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啮齿动物消耗种子速度在结实小年更快,结实大年的种子消耗速度相对缓慢. 种子就地取食率(ISPR)在不同结实年份间无显著差异,扩散后取食率(PRAD)在结实小年显著高于结实大年,但前者的扩散后贮藏率(HRAD)显著低于后者;种子扩散后的取食距离(PDAD)和贮藏距离(HDAD)在结实小年均显著大于结实大年.在结实小年,大种子的PDAD和HDAD均大于小种子,前者在不同大小种子间均差异显著,而后者仅在2%T和15%T的不同大小种子间差异显著;在结实大年,除0%T外的其他单宁含量种子的PDAD和HDAD在不同大小种子间均差异显著.ISPR在中等单宁含量种子最大,高单宁含量种子最小;PRAD分别在结实小年的高单宁含量种子和结实大年的无单宁种子最大;不论在结实大年还是结实小年,HRAD均在高单宁含量种子最大,中等单宁含量种子最小.这说明结实大年可延缓啮齿动物对种子的消耗速率,提高种子的HRAD,但种子扩散距离减小;啮齿动物在结实大年和小年均表现出对大种子的扩散偏好,且大种子被扩散的距离更远;啮齿动物在不同结实年份均偏好于就地取食中等单宁含量种子,而扩散高单宁含量种子.  相似文献   
995.
基于粒度反推法和GIS空间分析的景观格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格局优化是构建生态网络的有效途径,能显著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以海口美兰区为研究区,利用粒度反推法和主成分分析从增强整体连通性的角度实现了生态源地的客观选取,并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了生态网络,采用空间网络分析和水文分析重点探讨了生态节点规模、形状和组成形式的计算。结果表明:550 m粒度的生态景观组分结构是选取美兰区生态源地的合适参考,美兰区有生态源地38个,需对23个斑块进行景观类型转换,生态源地在规模和布局上存在差异,主要受人为干扰的影响。显性和隐性生态阻力面的差异显示出美兰区有5个生态脆弱局部,应根据不同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生态建设,其中预留生态用地至关重要。美兰区有生态廊道90条,生态节点89个,与生态源地结合构成了生态网络,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整体连通性。生态节点形成区域79个,总面积729.15 hm2,其中10个区域可建设为水域,69个区域可建设为林地,这为当地生态节点的建设提出了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996.
为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发酵产生的菌体及荚膜多糖产量,对4种不同培养基(THB肉汤、哥伦比亚液体培养基、营养肉汤和脑心浸出液)进行了筛选,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透射电镜对优化前后细菌的荚膜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添加2%乳清的哥伦比亚液体培养基最适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发酵液p H 7.0,接种量1%,37℃、200 r/min培养至16 h。与优化前相比,菌体产量提高了20%;电镜观察表明,有荚膜菌体的数量增加且荚膜层增厚。本研究为后期多糖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测定大鼠血浆中5-羟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苯基-3-庚酮(DPHA)的LCMS/MS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正己烷萃取后进行分析,采用Kinetex XB-C18色谱柱(2.10 mm×50 mm,2.6μm),柱温40℃,以水(含0.01%甲酸)-甲醇(含0.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0 m L/min,ESI离子源,多反应离子监测(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329.2→163.0,内标化合物益智酮甲为313.1→137.0。结果:DPHA的线性范围为1.0~2000.0 ng/mL(r=0.9996),最低定量限为1.0 ng/m L;提取回收率为73.53%~85.77%,基质效应为99.63%~110.5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低于15%,重复性好。用该法测定静脉注射给药DPHA(1.0 mg/kg)后0.5 h大鼠血药浓度为36.2±5.1 ng/m L(n=4,RSD=14.0%)。结论:本法经方法学验证,适用于大鼠血浆中DPHA浓度的测定,适合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及自噬在百草枯中毒所致大鼠肺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Wistar大鼠腹80只,腹腔注射百草枯(15 mg/kg)建立百草枯中毒肺脏损伤的动物模型。染毒后1、3、7、14、21 d处死动物取肺组织,采用HE染色和Van Gieson(V.G)染色观察大鼠肺脏损伤及纤维化情况,电镜观察Wistar大鼠肺脏胞浆空泡变、自噬体的形成以及肺脏损伤。Western-blot方法观察Wistar大鼠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94、Caspase-12和CHOP)和自噬相关蛋白(LC3-II、Beclin-1)的表达。结果:HE及V.G染色结果显示随中毒时间延长,百草枯中毒肺损伤及肺纤维化逐渐加重;电镜结果显示百草枯中毒肺脏发生胞浆空泡变、自噬体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在百草枯中毒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94在3 d表达达到峰值(P0.001),7 d表达开始降低(P0.05),CHOP蛋白表达3 d开始增加(P0.001),cleaved caspase-12蛋白表达7 d开始增加(P0.001),并逐渐加强,自噬相关蛋白LC3-II和Beclin-1表达3 d开始增加(P0.001),14 d表达最高(P0.001)。结论:内质网应激以及细胞自噬共同参与百草枯中毒所致肺脏损伤。  相似文献   
999.
【背景】根部真菌是影响植物幼苗存活、定植和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但是苗圃培育的幼苗根部真菌物种组成与生态学特性尚不清楚。【目的】研究苗圃培育的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幼苗根部真菌群落谱系与生态型多样性,以及宿主植物对根部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集幼苗根尖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真菌通用引物与丛枝菌根真菌(AMF)特异性引物扩增真菌r DNA-ITS区,经克隆、测序、序列分析鉴定真菌。通过基于核酸与Metadata数据关联分析的FUNGuild软件,划分根部真菌的营养型和共位群。采用非公制多维尺度分析法(NMDS)研究幼苗根部真菌群落物种组成差异与宿主植物物种及形态指标的关系。【结果】白木香与降香黄檀幼苗根部真菌物种丰富,达51个OTU;谱系多样性较高,涉及毛霉菌门(Mucoromycota,51%)、子囊菌门(Ascomycota,43%)以及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6%)。这些根部真菌涉及不同的营养型与共位群,包括共生型真菌29种,频度较高的如Glomeromycetes sp.2、Rhizophagus irregularis等,二者均属于AMF共位群;腐生营养型真菌5种,如Talaromyces pinophilus、Rhizopycnis vagum等;病原型真菌2种,是Mycoleptodiscus sp.和Fusarium phaseoli;还有15种其生态类型不确定。NMDS分析结果表明,宿主植物物种、株高、地径、叶面积对根部真菌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不显著。然而,株高对AMF群落的物种组成有较弱的影响。【结论】本苗圃条件下,土壤中本土性根部真菌繁殖体较为充足,白木香与降香黄檀幼苗根部真菌群落谱系多样性较高,多种营养型与共位群的根部真菌共存;此外,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对ITS1F/ITS4研究根部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时,AMF多样性可能会被极度低估。  相似文献   
1000.
马苗  罗百灵  顾其华  李瑛  李玉屏 《生物磁学》2013,(36):7043-7047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8月湘雅医院呼吸科住院病人中92例可疑肺结核患者进行T—SPOT.TB检测、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结核抗体、血沉及影像学检查及病史收集。分析和比较T.SPOT.TB与传统结核诊断方法的阳性率、特异度、灵敏度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48例被确诊为肺结核,其中41例T.SPOT.TB结果阳性,44例非肺结核患者中5例T.SPOT.TB结果阳性。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88.6%。T-SPOT.TB检测在结核组的阳性检出率(85.4%)显著高于传统检查方法PPD(37.5%,P〈0.01)、结核抗体(16.7%,P〈0.01)、血沉(66.7%,P〈0.05),在非结核病组中的特异性(88.6%)显著高于血沉(36.6%,P〈0.0J)。PPD与T-SPOT.TB联合可提高诊断结核的阳性率(89.6%)。T.SPOT.TB检测仅与PPD试验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SPOT.TB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传统的PPD实验、结核抗体更高,具有重要的I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